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期期刊工作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作為傳統媒體,期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1)期刊具有圖書的特性。一本好的期刊,應該具有圖書資料的保存價值。然而,期刊又不能辦成圖書,它在時效性上又要具有新聞的功效,這是圖書所沒有的。專業的期刊更要突出速度快、數量大、內容新穎及時反映國內外科學技術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動向的功效。2)期刊的內容廣泛性使它成為重要的參考文獻。期刊發表的原始論文所提供的資料、研究方法、儀器設備使用、討論結果等,都將是后來者重要的參考。期刊的動態介紹、會議消息、新產品廣告等,使得期刊成為內容豐富而其他媒介無可替代的作用。3)期刊的連續性出版不僅有利于資料情報的傳遞,其便于保存的特性,使得它們成為某一領域、某一學科或某一研究對象大量資料的積累和連續性發展過程的記錄。期刊每期都有目錄,卷末或年末編有各種索引。有的期刊還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積索引,便于文獻情報檢索。正是由于期刊有著諸多的優勢和無可替代的作用,探討新時期期刊編輯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互聯網媒體的沖擊下,期刊能否最終留存下來,也需要期刊的編輯者們不斷創新,讓期刊的出版適應新的發展需求。2015年公布的《2014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共出版期刊9966種,平均期印數15661萬冊,總印數30.95億冊,總印張183.58億印張。與上年相比,種數增長0.90%,平均期印數下降4.81%,總印數下降5.44%,總印張下降5.71%。”其中,“自然科學、技術類期刊4974種,平均期印數2852萬冊,總印數42587萬冊,總印張3441932千印張;占期刊總品種49.91%,總印數13.76%,總印張18.75%。與上年相比,種數增長0.61%,平均期印數下降8.40%,總印數下降8.11%,總印張下降9.28%。”期刊出版的深度滑坡面臨嚴峻挑戰。不可否認,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斷言“互聯網+”時代傳統紙質期刊已沒有市場了,數字化的期刊才是出路,三五年之內傳統期刊必死無疑。任何一種新事物的出現,我們都不能排斥和抵制它的發展。新媒體就是這樣:無論你是否情愿,它都用它強力的沖擊力,將傳統媒體沖擊的連招架之力都顯得那么羸弱。與其被消滅,不如求融合。將新媒體的思路融入期刊的傳統創新中,使得新生事物的發展成為傳統借鑒的力量。
2期刊的生存和發展要解決好的問題
期刊的生存和發展要解決好以下一些問題,只有這些問題解決了,期刊的發展才會有一個良好的基礎。1)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首先要解決體制和機制問題。我們的期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始終沒有能很好地解決體制和機制問題,尤其是專業的期刊。我們先要解決的就是期刊的體制問題,主動進行轉企改制;非法人編輯部與出版社集團或期刊集團合作,實現非法人編輯部的升級轉型。就發展的趨勢來講,專業期刊體制改革關系到今后能否生存的關鍵問題。體制問題解決了,機制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改制后的期刊即要堅持國家的新聞出版政策,立足本業做強做大刊物,同時可以多渠道經營,利用經濟杠桿驅動期刊的良性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2)融入新時代,引進人才的競爭機制。“互聯網+”時代,對期刊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人才的有序流動,可以保持期刊風格的不斷創新。期刊要和新媒體融合,就要引進新媒體編輯人才和視覺設計人才等傳統期刊需要的人才,也要引進互聯網技術、網絡編輯、網絡營銷策劃等多元化的人才。把傳統期刊數字化是期刊在與新媒體融合時展的基礎。微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起來,公眾平臺的發展已被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接受。期刊的公眾平臺,完全可以彌補時效性差的劣勢。把一些深度的文章用公眾平臺預告,反而可以刺激受眾的閱讀欲望。這樣的結合是一種雙贏的局面。3)期刊的經營也需要編輯的推陳出新。在經營創收上,期刊在保持傳統的平面廣告等形式外,更多的精力要立足于數字出版、多元化經營、電商等“互聯網+”模式下的新型創收編輯。個性化的編輯會帶來視覺的沖擊,贏得市場的。編輯出版與經營創收結合的模式,可以使編輯出版統籌結合,形成一體化運作。雖然“媒體融合”大家都在談,各種資訊都成為一個熱詞,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如何融合依舊沒有十分清晰的運營和盈利模式。
筆者以為,以現有的模式來看,無外乎這樣一些形式:一是建設、運營自己的網站。網站的建設、運營對期刊來講十分重要。在數字化辦公的今天,稿件的投遞已擺脫了郵寄的方式,電子郵箱、微信平臺都可以實現稿件的即時投遞。稿件編審的網絡化,資訊的采集與,都實現了遠程控制。同時,歷史期刊的數字化處理,訂閱在線支付與期刊在線下載等功能都讓期刊可以擁有廣闊的前景。二是專業期刊依托行業的影響力與資源,合理調配,讓大數據、云端等技術支撐,構建以行業為平臺的全媒體綜合數據庫。依托數據庫的資源,可以有償使用行業的大數據。比如論文的資源共享收費服務。三是培養受眾的閱讀習慣。人們的閱讀方式隨著網絡的介入在改變,由坐下來靜靜的閱讀書報期刊到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終端瀏覽或下載電子期刊,智能手機終端已成為讀者最重要的閱讀方式之一。因此,期刊要建設自己的移動客戶端,讓自己的讀者隨時隨地可以瀏覽到最及時的更新內容,查閱到每一個歷史期刊的內容。提供最大的方便,便會有最忠實的讀者。四是建立微信公眾平臺,與時俱進地提升編輯出版工作。作為現階段最為便捷的即時通訊工具,微信已成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必需產品。稿件的投遞,與作者的溝通,稿件的修改都在微信里變得更加快捷和方便。建立期刊的微信公眾號平臺,是融合新媒體的重要編輯手段。
作為一本期刊,有特色的欄目設置是勾起引人入勝閱讀欲望的基本要求。有人說:一本好的期刊好比一家特色館子,閱讀一本期刊好比享用一道大餐。館子有多少新客、多少回頭客,菜式設計和上菜節奏是關鍵,使顧客逐漸形成口味期待。這間館子掌柜的就是社長總編,編輯就是這家館子的服務員。社長總編把握政治方向,決定期刊的味道,他的水平決定了期刊的政治方向和品味。作為服務員的編輯,就是要一切為顧客考慮。期刊的文章作者就是每道菜的大廚,文章的好壞決定了客人是否回頭。因此,策劃出吸引人的欄目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作者隊伍,是保證一個期刊長久發展的生命線。作為專業性期刊,欄目的設置當然要考慮本行業的需求。一切為行業服務。首先要設置國家法律政策對行業規范的指導,然后確定行業的動態。行業中的權威人物和典范,行業的理論論文精選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專業寫作隊伍建設上,不僅要建立本行業內的優秀隊伍,也要有相關跨行業的專業隊伍。既要有本地的,也要有全國的最高端的專家級隊伍。甚至要建立國際的聯絡,將世界的發展最快捷的帶進國內,為國家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這些隊伍的管理,可以利用即時通訊工具統一管理或分類管理。QQ群、微信群都是很好的管理手段。經常地與專業隊伍溝通,使之提供最新最權威的行業前端文章,對于樹立業內的學術地位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