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科技期刊的風險管理與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應用調查、經驗、歸類、科學分析等方法判斷不確定的潛在事件是否帶來機會或負面影響的過程。它是風險管理的基礎,管理者只有在識別風險后才能選擇一定的方法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醫學科技期刊風險識別,可以通過市場調查分析、經驗判斷,也可通過對各種相關的文獻、數據和風險案例等加以整理、分析,從而找出可辨識的或是潛在的風險。
1.1戰略風險
期刊戰略發展和策略的選取是影響期刊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期刊戰略的制定潛伏著風險,且危險性很高。期刊主辦單位要全面研究、準確分析,避免盲目發展造成戰略失誤以及人為地制造期刊經營的風險[1]。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推進、《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2]的提出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部署,國家宏觀政策、產業政策、科技創新等有了巨大的變化,因此,醫學科技期刊的發展戰略要遵從國內外宏觀政策、經濟運行情況、衛生技術發展水平、技術創新等的要求,從而及時調整自身的發展規劃、經營目標,使其與戰略要求相契合。
1.2法律風險
出版社編輯業務中的法律風險主要有侵權風險、違約風險和違規風險[3]。忽視法律法規而出現違法行為將會受到法律追究,并有可能因此付出巨大的違規成本。醫學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業務需要遵守并執行國家頒發的《出版管理條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以降低法律風險,使期刊持續經營、避免行政查處或懲罰,同時樹立良好守法形象,為期刊建立堅實的品牌信譽以及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期刊經營過程中還要遵守特定的法律,如有關人員管理的《勞動法》、有關廣告的《廣告法》、有關交易事項的《合同法》等,并全面嚴格遵守經營過程事項涉及的其它法律法規,履行職責。
1.3運營風險
醫學科技期刊具有時效快、專業性強、選題靈活多樣、作者眾多等特點。醫學科技期刊運營風險的識別主要是為了防范出現編輯差錯或事故,減少經濟損失,避免延誤出版等。在日常運營中,應以工作流程為對象考慮風險,主要有收稿階段風險、三審三校編輯階段風險、出版階段風險以及編輯內部管理風險。收稿階段風險主要是初步核查稿件風險,包括證明材料、項目批文、學術不端等方面的核查風險;三審三校編輯階段風險主要是稿件內容真實性、學術性等方面的審查風險,編委團隊、編輯隊伍、主編等人員的審核、編輯、校對風險;出版階段風險主要有排版員、委托印刷商履行職責風險;編輯內部管理風險主要指建立科學、良好的工作管理秩序和規范、人員道德規范、作者溝通等[4]。期刊采編系統運行風險也是醫學科技期刊必須關注的風險,采編系統實現多崗位在線投稿、在線審稿、查詢、流程監控等,如果系統癱瘓、資料丟失,后果將十分嚴重[5]。
1.4財務風險
目前我國的醫學科技期刊絕大部分由國家事業單位主辦,在經費上獲得一定財政資金補助,期刊收支全部納入財政預算。收入風險主要是各項收入未按照法定項目和標準征收,或是收費許可證未經有關部門年檢,而導致收費不規范或亂收費的風險。應由財務部門統一辦理收費,避免舞弊和私設“小金庫”等行為。隨著互聯網詐騙手段的層出不窮,期刊還需增加對互聯網詐騙手段的防范,避免作者受騙,導致收入和聲譽受損。
1.5市場風險
對于醫學科技期刊市場風險,上游主要考慮作者投稿需求變化的風險,期刊欄目設置是否吸引作者投稿;同層主要考慮潛在競爭者的情況,如其他同類期刊建設、欄目設置情況,有無被其他期刊擠壓、取代的風險;下游主要考慮印刷商出版印刷質量風險、費用增加風險和雜志訂閱風險。
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潛在事件對醫學科技期刊目標實現的影響程度,一般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兩方面進行評估。風險評估需考慮導致風險的原因和風險源、風險事件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及其發生的可能性、影響后果和可能性的影響因素、不同風險及其風險源的相互關系以及風險的其他特性,還要考慮現有的管理措施及其效果和效率,為下一步的風險應對提供支持[6]。在風險評估中,應該考慮期刊的風險承受能力及對假設風險的敏感度,必要時需要邀請行業專家進行討論,或通過對事件或事件組合的結果建模確定,并適時與決策者和其他相關者進行有效溝通。根據以上對醫學科技期刊的風險識別,總結出醫學科技期刊的重大風險類型、發生可能性及影響程度。
3風險應對
根據企業風險管理規范有關理論,針對風險情況,企業應從整體角度去考慮采取應對措施,包括風險承受、風險規避、風險分擔(風險轉移、風險對沖)和風險降低(風險轉換、風險補償、風險控制)[7]。根據行政事業單位風險控制方法的要求,風險評估之后,相關單位應當采取相應的控制方法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程度之內,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內部授權審批控制、歸口管理、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控制、單據控制和信息內部公開等[8]。醫學科技期刊的風險應在分析上述重大風險組合的基礎上,從整體角度去考慮采取應對策略,包括風險承受、風險規避、風險分擔和風險降低。風險承受是對所面臨的風險采取接受的態度,承擔風險后果,但對于重大風險一般不應采取該策略。風險規避即期刊主動回避、停止或退出具有風險的活動,避免成為風險承受者。風險分擔指有意識地將風險轉移給其他方,比如購買保險。風險降低指期刊權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降低風險或損失,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包括風險控制、風險補償(提取風險準備金)、風險轉換。針對醫學科技期刊風險評估結果,結合企業風險管理、行政事業單位風險控制方法的要求,應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科學、適宜、有效地采取應對措施。
3.1戰略風險
醫學科技期刊面臨的戰略風險,如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對此,應采取的風險應對策略包括風險承受、風險轉換、風險控制,即應該及時了解與行業相關的醫療新政策、醫療體制改革動向及科技發展趨勢、手段等,在充分調查研究、科學分析預測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應用決策科學和技術,綜合考慮內外部條件,采取調查論證、專家論證、優劣勢分析法(SWOT法)等,輔助決策戰略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避免因戰略決策失誤造成重大風險和損失。同時,根據“三重一大”制度決策權限和程序實行集體決策審批或聯簽制度,實行民主決策,個人或少數人不得單獨決策或擅自改變集體決策意見,減少個人主觀操縱風險,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
3.2法律風險
應對編輯出版過程中的法律風險,醫學科技期刊應遵守法律法規,采取風險規避、風險控制策略,避免觸及法律高壓線,造成不良影響和損失。具體來說,在收稿階段要嚴格核查作者學術不端問題,要求作者提供個人承諾書、作者單位出具真實性證明、相關課題審批材料證明、引用證明等,完善版權所有和引用說明,規避、降低侵權風險;編輯審稿階段要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行業規范、編輯部規范等,出臺并嚴格執行內部流程規范制度;內部管理上要注重事件歸口管理、指定負責人管理,比如牌照證件要按期年檢,避免期刊違法違規,確保經營合法;協助主管單位對外簽訂相關合同注重合同管理和合同履行,減少合同風險。
3.3運營風險
應對醫學科技期刊的運營風險是期刊內部管理和運作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期刊持續經營、實現期刊目標的關鍵內容。應對策略應以控制為主,在風險控制手段下,將風險降低至可承受范圍。具體措施:(1)管理層面上,期刊主辦單位應建立科學、規范的內部控制的組織結構,完善各項制度,落實責任;對關鍵業務崗位進行培訓、評價并實行輪崗。(2)業務層面上,以保證刊物質量為目標,嚴把質量關,設置收稿審核、編委團隊考核、編輯人員考核、交叉審校、出版后審核等制度,確保稿件內容符合刊物方向,稿件格式和文字符合行業規范,差錯率低于行業要求等。此外,做好網站保護、加大郵件安全性設置、采編系統安全保護措施,降低系統崩潰、郵件被盜風險。
3.4財務風險
醫學科技期刊主辦單位如為國家事業單位,需按照事業單位進行管理,財務風險的控制包括:(1)預算控制,將全部收支納入預算,細化預算,定時測算執行進度,減少預算隨意、超支等風險;(2)會計控制,統一財務核算,減少收入截留、私設“小金庫”等風險;(3)支出控制,嚴格執行審批制度以及有關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公務卡結算等手段,重大支出由領導班子集體決策,避免超預算、舞弊、違規開支等風險;(5)對網絡詐騙、郵件詐騙、電話詐騙加以防范,定時檢查期刊網站、郵件安全,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加以處理,避免作者投稿、匯款受騙,影響期刊收入。
3.5市場風險
醫學科技期刊的市場風險應對策略主要從宏觀和微觀上兩個層面加以考慮。宏觀上,主要采取風險轉移、風險降低的策略,積極對國家政策、衛生改革方向、科技方向進行研究分析,經可行性論證后對期刊規劃、模塊設置、版面設計等進行調整,以適應政策法規變化,并提高市場應對能力。微觀上,采取多種措施降低市場風險:(1)借鑒、參考行業優秀期刊的經驗,以市場動向為標識,及時調整刊物;(2)與下游印刷商保持良好溝通和合作,減少市場變動對印刷質量和費用的影響;(3)定期回訪作者,增加增值服務,以減少市場沖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