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退耕還林成果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退耕還林工程自年在全旗27個鄉鎮蘇木(合鄉并鎮前)全面實施后,按照規劃,年內將完成2萬畝的退耕還林、還荒任務,10年內將新增退耕還林面積34萬畝。
在過去10年中,克旗已完成國家下達的退耕還林、還荒任務75萬畝,相當于全旗總土地面積的2.5%,水土流失和沙化現象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和科爾沁沙地交匯地帶,距北京市300公里。
據統計,在北京每年發生的沙塵暴中,每10粒沙子中就有渾善達克沙地中的3—4粒,其沙漠化程度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水土流失嚴重,是生態環境最脆弱的旗之一。
“實施生態立旗,讓農民增加收入”,堅定不移實施退耕還林,全旗27個鄉鎮137個村連續5年超額完成規劃的退耕還林任務,在涉及25萬農民的工程區,每年如數兌現退耕還林糧食補助資金4760萬元,生活補助資金680萬元。
退耕還林帶來的生態效益逐漸顯現。年之前,有著“西沙窩子之稱”的三義鄉,過去每到春天沙塵時節,曾經有過“鴨子上房,白天點燈”的現象。
位于高寒曼甸的新開地、上頭地、書聲等幾個鄉鎮年大風沙塵天數在200天以上,因大風沙塵,影響了農業豐收,交通經常受到阻礙。
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土壤沙化明顯得到控制,基本達到了涵養水源,水不下山,不爆發山洪的目的。年底大風沙塵天數減少到了80天,比退耕前降低兩倍,農牧業實現連年豐收,年降雨量明顯增加。
據國家、自治區林業廳、市、旗林業局對全旗27個鄉鎮核查,退耕還林保存率達到90%,新增有林地7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30.4%增加到34.1%,增加了3.7個百分點。
退耕還林給農民帶來實惠。位于高寒曼甸的新開地、上頭地鄉,退耕還林、還荒總面積達到20.3萬畝,是全旗退耕建農田防護林面積最大的鄉。
工程涉及兩個鄉13個行政村、3.2萬人,占全旗農業人口的14.5%,10年來共得到國家糧食補助和生活補助1.3億元,到年退耕區農民人均增收2800元。
按照國務院退耕還林的政策,年對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后續產業項目,全旗每年得到用于打深井、修河壩等項目資金30萬元。
退耕還林后,農民吃飯有了保障,徹底從“種一坡,割一車,打一簸箕,煮一鍋”的廣種薄收圈子中走了出來。
轉向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和勞務輸出。有25萬人口的克旗,退耕還林后,5萬農村富余勞力外出創業,據統計,全旗勞務輸出收入達1.3億多元。
同時還涌現出培育綠化苗木專業戶580多個,從業農民1萬人,成為赤峰北部地區規模較大的苗木生產銷售基地,年收入超過1.5億元。
同時,退耕還林也讓退耕戶得到受益;新開地鄉新道梁村年退耕栽植了167畝123蘋果、沙果經濟林,年進入盛果期,每畝年平均收入元以上;全村36戶村民僅靠退耕經濟林,賣水果一項,年人均增收3000元。
溝門組村民明年退耕9.3畝,栽植果樹年收入1.8萬元,三口之家,僅賣果一項年人均收入6000元。
退耕還林后全旗年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由退耕還林前的3200元增加了2800元,增幅達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