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糧食質檢體系建設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新時期加強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加強糧食質檢體系建設,保證糧食質量安全,已成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一、加強糧食質檢體系建設的意義
糧食安全不僅體現在要在數量上能夠滿足民眾食用,滿足養殖業、工業及其他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糧食需求,而且還要在質量上符合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使人們能夠吃上無毒、無害、綠色、營養的糧食,這才算實現了小康社會的糧食安全。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強動植物疫病控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因此,加強糧食質檢體系建設,加強對糧食整個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質量管,依法組織開展糧食質量和衛生督抽查與測,已成為政府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開展糧食質量體系建設是整個糧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的職能,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動小康進程、確保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必然。
加強糧食質檢體系建設對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產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糧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我縣糧食質檢體系建設情況
(一)健全組織機構
我縣的糧食質檢體系建設主要以縣糧油食品質量測站為主,該站前身為縣糧油防治檢驗所。年,更名為“縣糧油食品質量測站”,年,經縣編委核編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該站現有員工9人,其中大專學歷4人,中專3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5人,年經國家糧食局專家組考核驗收,縣糧油食品測站被國家糧食局批準成為第三批區域性國家糧食質量測機構。
(二)開展品質測報
10多年來,縣糧油食品質量測站積極為“三農”服務,每年深入田間地頭,采集樣品500多個,對樣品進行檢測分析,并在媒體上公布品質測報信息,讓農民有的放矢的種植優良品種,使我縣由原來的68個品種,到現在主推的5個品種,優質稻面積不斷擴大,大大提高了糧食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形成了政府、糧食經營企業、農民“三贏”的格局。
(三)改善檢測裝備
近年來,省糧食局和縣委、縣政府對糧食質量檢測體系建設高度重視,今年擬投資200多萬元購置原子吸收分光計,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微波馬弗爐、脂肪測定儀、近紅外谷物測定儀、磷氮檢測器、蛋白質測定儀等先進設備,這將極大改善糧食質檢機構的檢測手段,提高了檢測水平和能力。
(四)完善各項制度
制訂了《檢驗人員崗位責任制》、《檢驗人員保密制度》、《實驗室管理制度》等,同時,對品質測報、質量調查、中儲糧抽查等業務逐步制度化,為糧食質檢體系建設和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糧食食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國家糧食局、省糧食局的認可,但在資金、人員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網絡不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末,縣糧食局糧食質量檢測網絡體系比較齊全,各基層糧管所和糧站都相應設立了質檢機構,形成了覆蓋全縣的三級質檢網絡體系,基本上做到對每一批糧油、每一個檢測項目均能及時而準確的檢測。但隨著糧食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基層質檢機構已經消失,檢驗人員流失,僅靠縣糧油食品質量測站工作人員顯得力不從心。
(二)投入不足。縣政府雖然每年撥付縣糧油食品質量測站工作經費,但額度較低,員工的工資、待遇等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影響了該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三)管難度大。據統計,目前全縣共有糧食經營企業100多家,個別企業和不法糧販受利益驅動,以次充好,摻雜使假,而糧食部門又因經費不足、網絡不全等因素影響,造成管難度大,給糧食質量帶來安全隱患。
(四)專業素質有待提高。隨著糧食市場化的全面推進和糧食經營企業的不斷增多,因此對糧食質量檢測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有些企業受利益驅動,不重視糧食質檢工作,在專業人員培訓、檢測工具等基礎工作上不夠重視,造成專業不專。
四、加快糧食質檢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是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力度。政府要把糧食質量和糧食質檢體系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在糧食風險基金等項目中撥付專項資金支持糧食質檢體系建設,保證糧食質量安全。
二是合理布局,建立有效運行的糧食質檢體系。糧食質檢體系建設,是一個涉及多領域、多部門的系統工程。要從現有實際出發,按照合理布局、系統配套、避免重復,以及政府和市場雙重推動等原則,立足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理順糧食質量安全督檢測體制,建立起機構健全、手段先進、功能完善,適應糧食流通需要的收購、儲藏、流通等各環節的督檢測,根據地域遼闊和糧食產量大等特點,在中、南、北分設三個質檢點,應相應成立質檢機構隸屬縣糧油食品質量測站,加強對全縣糧食質量的督與管理。
三是提高素質,確保糧食質檢工作的質量。糧食質檢體系建設十分重要,因此,提高檢驗檢測人員的素質,建立和完善自律機制,健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要根據糧食質檢工作的需要,強化從業人員的技能和素質的培訓,重點加強有關農藥殘留、重金屬的檢測方法和手段的培訓,盡快適應現場快速檢驗、檢測工作的需要。
四是完善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糧食產品質量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凡質量衛生安全指標不符合國家原糧產品,一律退出“口糧”市場或者銷毀,不得進行交易和銷售。這就要求倉儲企業、批發交易市場等要把建立和完善質量衛生安全檢驗檢測手段和內檢制度作為糧食流通的必備條件。還應加強糧食質量安全信息網絡建設,將糧食質量安全測情況和認證結果向社會公布,及時將市場需求和質量標準信息傳遞給生產者和經營者,正確引導消費,提高糧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