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產品合作社情況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如何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集約化經營和規模效應,縣鎮一批水產種養加工大戶集軟、散、小、弱“包成團”成立水產品專業合作社的做法值得推廣和借鑒。
一、基本情況
縣水產品專業合作社于年10月28日成立,大會通過了合作社章程,選舉產生了合作社的組織機構,“老總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兼總經理,選為副理事長。該社由77家股東即8家水產品加工大戶、69家水產品種養大戶組建而成,共有社員162人,涉及周邊養殖戶322戶,入股資金386.7萬元。全社現有水產面積17590畝,其中養殖面積15760畝,年產量1180萬斤;蓮藕面積1830畝,年產523萬斤;年設計加工魚、藕系列產品能力300萬斤。全社擁有固定資產517.5萬元,從業人員926人;年生產總值1660萬元,銷售收入1454萬元;利稅307.42萬元,分別是年的兩倍以上。年4月,縣水產品專業合作社被省水產局和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指導辦公室授予“全省十佳漁民專業合作社”。
二、成立的背景、動因及發展歷程
第一、水產品具有傳統優勢。地處長江與的交匯處,大小湖泊17座,、的魚,的藕(也叫藕)早已名揚天下,老百姓慣用鮮魚、九孔藕加工成捶魚面、魚圓子、藕粉、藕粉圓子的傳統手藝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有“的豆腐的藕”而聞名于世,“天下九孔藕,唯()獨有”等。藕粉細膩無雜質,富含鐵鈣及糖質淀粉,清朝時曾為朝廷貢品;魚面保存期長,食用方便,蛋白質含量高,口感好,是餐桌上的珍品。
第二、水產品具有品牌優勢。一是做好藕文章。藕也就是藕,該社已做好了全國聞名的藕即藕的地域品牌,申報了地域標志。二是做好“”牌文章。經過二十多年的市場歷練和打造,龍頭企業“美味佳食品有限公司”注冊了“”牌(魚面、魚圓子、藕粉等5類)加工產品商標,取得了蔬菜制品生產及食品衛生許可證和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年,養殖場已取得了農業部質量檢測安全中心頒發的6種水產養殖品種“無公害養殖農產品”認證證書,主要產品“”牌魚面、魚丸子、藕粉等銷往全國各地及香港、澳門,市場反應良好,多次榮獲省、市消費委頒發的“消費者滿意商品”稱號及“省名牌產品”等稱號,其中牌魚面榮獲中國武漢博覽會金獎?!懊牢都压尽边€被省總工會授予“全省工會促進再就業示范基地”等稱號。
第三、水產品具有龍頭優勢。多年來,水產品名氣大,但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龍頭。因為千家萬戶松散型種植,小作坊式加工,規模小,形成不了氣候。具有20多年歷史的“美味佳精制食品有限公司”脫穎而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占“水產品專業合作社”70%的份額,是縣級水產品龍頭企業。該公司各種證件齊全,設施完備,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市場銷售網絡,具有實實在在的龍頭帶動作用,公司創造的“”牌魚面、藕粉系列產品早已聞名大江南北。其法人代表現出任水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可謂是實至名歸,他本人多次被評為全縣勞動模范、優秀企業家、優秀共產黨員。特別是他積累了20多年的水產品養殖加工及銷售經驗,能夠在技術推廣、市場營銷上帶動周邊散戶“包成團”,形成“拳頭”,打開更廣闊市場的空間,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第四、水產品具有政策優勢。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支農政策。年7月1日,國家出臺并開始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對農業農村農民及農副產品加工都有一定的優惠政策,一向會捕捉商機的美味佳公司老總在南京一次博覽會上向大會及縣供銷社領導咨詢了“專業合作社”的政策知識,回到后馬不停蹄地走村串戶,迅速聯合鎮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鎮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重點村書記、村長、養殖場長和部分養殖大戶等,在縣供銷社、水產局的支持下,及時組織學習“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通過二個多月的努力,養殖大戶和加工大戶形成了共識,一致同意到工商局注冊“縣水產品專業合作社”,縣供銷社撥付2000元現金作為成立大會費用。
三、運行機制
縣水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立大會后,運作有序,做到了七有:有辦公場所、有各種組織機構、有專業社章程、有各項管理制度、有產品商標及質量安全認證、有電腦網絡信息管理、有“兩會”等。
1、成員結構:縣水產品專業合作社的領辦龍頭企業是美味佳精制食品有限公司和中心供銷社有限公司,有8家加工大戶、69家養殖大戶、77家股東、162名社員組成。
2、股金構成:共入股資金386.7萬元,其中“占51%,中心供銷社有限公司占10%,其它占39%。
3、組織結構:理事會15人,其中名譽理事長1人、理事長兼總經理1人、副理事長2人、秘書長1人;監事會3人,其中監事長1人、財務部配會計1人、出納1人;銷售部5人;技術咨詢部2人。
4、管理決策及財務管理:一律按照專業合作社章程及管理制度辦事,所有資金只能用于生產投資和購銷業務,不得用于非生產性開支;重大開支需經理事會討論同意方可使用,各成員自負盈虧。
5、盈利分配,按股分紅:盈余返還70%,利潤分紅20%,公積金2%,公益金2%,風險金6%。
四、經營服務
水產品專業合作社始終把牌水產品作為開發的重點,堅持爭取政府規劃引導、政策優惠扶持、企業自主經營、市場化運作的方針,全力推行專業合作社+公司+基地(養殖大戶)+社員等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運作機制,成功地構建起一條從生產資料購買、品種、種植、養殖、加工到市場開發銷售完整的一條龍產業鏈條,做到了統一品牌、統一商標、統一質檢、統一包裝、統一飼料、統一時間(真空鮮合面)、統一銷售的模式,發揮了群體優勢,走上了聯合之路,初步形成了“”牌水產品的“航空艦”,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真正維護了廣大養殖戶和加工戶的權益,讓他們嘗到了專業合作社帶來的實惠和甜頭。
1、對品牌形象進行全力提升。該社首先投資33.4萬元對龍頭企業“美味佳公司”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添置了全套的化驗設備及烘干設施,建立了標準的化驗室,達到了國家食品質量安全認證條件,被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驗收合格。年4月14日取得了國家水產加工品生產許可證,并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并在產品包裝、品種更新上有重大突破,產品銷往十二省市,供不應求,整體提升了“”牌的品質和形象。
2、對養殖成員進行全方位服務。一是產前解決技術服務問題。每年在產前對所有養殖戶免費技術培訓四期、917人次,基本每戶培養出了一個技術能手或科技明白人。并經常組織專家及專業技術人員在養殖基地現場指導,提高投喂的比例,科學養殖法基本控制了原來魚病發病率高、死魚多的難題。二是產中解決養殖大戶投資“瓶頸”。該社年急農戶之所急,積極籌措218.3萬元,其中爭取信用合作社低息擔保貸款89萬元,用于購買優質的魚肥、顆粒飼料等971噸,送到養殖戶手中,解決了養殖戶投入資金難的問題。同時投入32萬元改造魚池3200畝,增加增氧機397臺,提高了硬件建設。三是產后解決好按訂單銷售服務。對養殖戶生產的水產品除“公司加工轉化一部分外,其余由專業社組織對外銷售,既不壓價,又不壓錢,做到公平交易,基本解決了養殖加工戶原來銷售難的后顧之憂。
總之,該社一改過去“單打獨斗風險大”而成為“集中突破效益高”的局面,聯合的優勢凸現,各種優越性越來越明顯,徹底解決了“三怕”(即怕沒技術,怕沒資金,怕產品不好賣)的現象,并拉動了種養業、運輸業、餐飲業等,幫助了農民增產增收,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實際效果
水產品養殖業是一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觀光效益于一體的朝陽產業。水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立一年多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1、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該社在社員養殖戶中統一推廣健康無公害化養殖,“”牌魚面、藕粉產品系列取得國家加工品及儀器安全認證,并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其綠色健康食品深受市場青睞和消費者好評,同時通過專業社渠道的展銷及銷售而揚名各大城市,增強了“”牌系列產品的品牌魅力,提高了市場知名度。
2、擴大了生產規模。該社從當初年組建時的44個社員、股金6.3萬元、種養面積2100畝,發展到年的162個社員、386.7萬股金、17590畝種養面積,特別是受益面和種養規模擴大好幾倍。加工產品能力由年的11萬斤擴大到年的30萬斤。同時拉動了相應產業,解決了2000多人就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
3、理順了市場營銷秩序。過去在市場上單打獨挑,業主間經常相互扯皮,相互殺價,兩敗俱傷。通過水產專業合作社集體營銷,避免了銷售價格上無序競爭的矛盾,促進了有序銷售,穩定了市場,也穩固了一批消費群。同時,節約了生產資料成本。通過專業合作社集體采購制,不僅保證了來料產品質量,又能得到價格上優惠。僅購買“通威”飼料350噸,一次性節約3.5萬元。
4、增加了農民收入。年該社銷售收入1454萬元,利稅307.42萬元,分別是年的兩倍以上。農戶畝平收入由年的1592元擴大到年的2817元,畝年增收1225元,社員年增收3.18萬元,社員人平增加純收入8789.4元。
5、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該社將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科學的種養方式能解決水污染、土壤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產品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同時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其技術輻射到全縣及周邊縣市5萬多畝,較好的保護了原生態,保證了“”牌的品質,促進了水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六、發展建議
水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立一年多來,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代表了水產養殖業的一個新方向。為此,我們建議:
1、提高認識,把發展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戰略措施來抓。作為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件新生事物,成長初期還很脆弱,需要全社會呵護。目前主要是缺流動資金,希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各級政府及農業、水產、銀行、工商、商務等相關部門要把發展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落實國家產業政策、支農惠農政策的重要載體,建設無公害特色產品基地,助推農民致富,打造國家級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標的重要平臺??梢哉f,農民專合組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個重要手段,它代表了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二是要澄清三種誤解。要用科學發展觀來認識專合組織,要通過宣傳培訓,破除一些人認為的:專業合作社不自由、程序多、投入大,以及無人支持、投入難,何必浪費人力、物力的片面和錯誤認識。三是要認清發展專合組織的有利條件。是全省水產大縣和水產品大縣,全縣可種養水面20多萬畝,年產水產品過7萬噸。如果利用水產品專業合作社網絡起來,利用“”牌這個品牌優勢,完全可以把的水產品生產加工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將會提高到一個新的檔次。因此,我們應該把發展培育農業專合組織作為一項戰略措施來抓,盡快把農民專合組織發展壯大起來,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水產業現代化水平。
2、科學規劃,促進農民專合組織有序快速發展。一個好的產業,好的品牌,要想發展壯大,必須要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和培育,才能盡快見到成效。因此,建議各級政府一是搞好規劃。要責成農業、水產、銀行、工商、商務等業務部門的牽頭組織相關人員,對成立專合組織,發展農業水產業的條件進行一次詳細調研評估,組成專班,制作發展方案,啟動發展程序,發出相關文件,采取得力措施,促其盡快發展。二是推廣做得好的專業合作社的經驗和做法。對成效顯著,要通過媒體宣傳、現場參觀等形式加以推廣。三是建立推行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水產業責任制。要把發展專合組織推進農業水產業發展列入農業水產業指導性指標體系中,對各地發展專合組織推進農業水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考核,獎優罰劣,使其加快發展。
3、抓住關鍵,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步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專合組織政府不能直接組織干預,但可以通過引導、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農業水產業發展。因此,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宣傳農民專合組織法,通過專合組織積弱成強,集小成大,集散成團的方法,加快龍頭企業發展步伐。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分析總結發展水產業的資源優勢和良好條件,通過媒體、網絡和博覽會等,加大推介力度,借助專業合作社的經驗,制定優惠政策,為專合組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借助外力發展龍頭企業。二是要引導和鼓勵本地能人、企業家發展水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在項目審批、土地使用、銀行貸款、稅費減免、聘請專家等方面給予扶持和照顧。對于有一定發展基礎和規模、具有市場經濟和現代管理理念,并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象“美味佳公司”一樣的企業,要依托國家特色水產業項目支農建設資金,重點傾斜,加以扶持,促其發展壯大,美味佳公司的作法很值得借鑒推廣。
4、大力引導,發揮政府在發展培育專合組織中的作用。一是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要采取各種形式廣泛宣傳發展農村專合組織的意義和作用,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認識。特別是政府要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外,要加大推廣專業合作社的做法及經驗。同時要加強培訓,對種養戶和專合組織管理者加大培訓力度,爭取每戶有一個科技人,保證專合組織及其水產業健康發展。二是要協助專合組織抓品牌建設,不斷開拓市場。協助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通過媒體、網絡、推介會等打響品牌,通過明確各企業的權利和義務,使用品牌商標,統一對外宣傳,統一質量檢查、統一開發市場、統一銷售。三是加大扶持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爭創省級名牌,省著名商標和綠色食品的品牌證書,把產品再次打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