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委城區監管方式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市位于關中腹地,是全省三個縣級市之一。西寶高速公路、隴海鐵路、104省道橫貫東西。從所處的區位看,既是西安的衛星城,也是西咸經濟一體化的西大門。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人口20萬人,人口密度較大。城區大小街道(含背街小巷)共62條。需要清掃的面積220萬平方米。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截止目前,全市擁有小型轎車7000余輛,出租汽車199輛,自管車輛(農用車、二輪摩托車和三輪摩托車)30000多輛。針對我市實際,就如何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進一步強化城市管理,把建成一個整潔、文明、亮麗、有秩序、有個性、有品位的城市,勢必成為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探討的話題。最近,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通過實地走訪和調查,得到不少啟示。
一、問題及現狀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城市面貌大為改觀,但用高標準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在城市規劃和硬件建設方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由于前幾年財政投入資金不足,導致城市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該更新的沒更新、該改造的沒改造、該完善的沒有完善。槐里路、金城路、南關西路排水不暢,雨澇季節常常出現“人工湖”景觀,最深處達1米多;公廁數量有限,衛生條件差,群眾反映強烈。城區內包括幾個居民小區至今沒有一個公共停車場,所以隨著近年車輛劇增,車輛無序停放,街道也顯得十分擁堵。
(二)在城市美化方面:作為西安衛星城市,又是全省三個縣級市之一,城市的基本衛生和基本秩序比較到位,但城市建設水平相對滯后、檔次不高、特色不夠鮮明、城市美化水平偏低。特別是城區主要街道風貌差,次要街道立面視覺效果差。街道、廣場安裝的路燈、景觀燈檔次不高、缺乏個性。加之城區的綠化面積非常有限(主要表現在東城區),老居民區和城中村臟亂現象突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城市的美化效果,不利于提升城市品位。
(三)在農貿市場的規劃建設方面:我市城區農貿市場僅為3個,截止目前按照有關標準,改造相對比較合格的也只有1個,其余2個農貿市場由于缺少必要的資金投入,設施簡陋,功能不全。由此引發的市場暴市、以街為市(西南巷南端的飲食馬路市場、影院路的菜市場等)臟亂差,堵塞交通等大量城管問題,菜農賣菜難、市民買菜也難的問題比較突出。
(四)在市容市貌方面:主要表現有三:一是店門前隨意堆放垃圾、傾倒油污和廢水、亂張貼廣告和標語、亂寫亂畫、借助樹木違章搭建和懸掛物品、損壞公共設施等現象較為普遍;二是店門前隨地吐痰和亂扔瓜果皮核、煙蒂、紙屑、攀折樹木等不文明行為屢禁不止;三是店門前亂設燈箱,非機動車輛停放無序,流動商販亂擺攤點等現象較為突出。
(五)在市民綜合素質方面:一是在獲得“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榮譽后,個別部門有松動厭戰情緒,特別是一些社區、居委會對城管工作重視不夠,積極性不高;二是市民綜合素質偏低,特別是大量流動人口加入城市,由于缺乏衛生意識和城市意識,隨地吐痰、亂扔白色垃圾、亂擺攤點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發展成為城市管理尖銳的對立面;三是部分市民城市主人翁意識不強,家園意識不夠,對城管工作漠不關心,對違反城管規章的違章者不僅不制止,反而加以同情,站在執法的對立面,影響城市管理執法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原因及分析
為什么會出現上述狀況,其原因及分析如下:
(一)城管宣傳的氛圍不夠濃厚。“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城區居民既是城市管理的主體,又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居民城市意識淡薄,對城市管理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在行動上不夠自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管執法工作開展。在宣傳方面力度不夠,無論是管理職責的宣傳,還是執法活動、為民服務等工作的宣傳,沒有形成一個全覆蓋、高密度的宣傳網絡,致使很多執法活動和管理工作處于被動狀態。
(二)城市管理理念相對滯后。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加強城市管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城市管理工作尚未引起城區居民等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不同程度的存在重建輕管傾向,認為管理工作是軟指標,沒有充分認識到管理工作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設施相對薄弱。由于歷史遺留等問題,原有規劃、建設相對滯后,造成了城區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一是沿街樓、沿街店鋪過多,極易引起門前亂停亂放、店外經營、亂扯亂掛等現象;二是城區道路兩側沒有足夠空間停放車輛,致使車輛亂停亂放,治理工作難見成效,特別是幾個大型商場超市,占用人行道停放車輛,嚴重影響了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三是城內功能齊全、管理到位的農貿市場數量有限,部分小型市場、馬路市場取締難度大;四是“城中村”較多,尤其是沿街房屋參差不齊、破舊不堪、建設檔次較低,制約了城市品位的提升。
(四)機制不夠健全。執法機制上,體現在罰款收費執行、亂停車輛處罰、噪音污染查處等方面,由于相關職能部門協調機制不完善、落實不到位,造成專項執法工作難以破題;管理機制方面,體現在“門前三包”責任制的落實上,缺乏有效的抓手,致使“門前三包”責任制流于形式,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與城區駐地街道辦、社區的管理職責還需進一步明確界定。
(五)執法隊伍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思想認識有待增強。部分執法隊員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與構建和諧的要求還有差距;二是業務水平有待提高。執法方式、手段比較單一,缺少創新意識,不符合當前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三是工作作風不夠扎實。主動服務意識不夠,個別隊員工作上責任意識不強,敬業精神不足,處理問題方式方法簡單,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工作效果。
三、建議及對策
城市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就要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執法就是奉獻”的思想,就要做到虛事實抓、事實真抓,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努力提高工作績效,探索一條具有特色的城市管理之路,構建城管與城市的和諧。
(一)從狠抓公共設施入手,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建議進一步建立完善落實城市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切實發揮市城管委協調指揮、檢查監督、綜合議事等作用,加強部門間的聯系與溝通,定期組織檢查、分析城市規劃、建設、改造、管理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加大資金投入,按照城市規劃要求及本市實際,建設2至3個公共停車場。住建局要在居民小區,尤其新建小區停車位、停車場的規劃建設方面嚴格把關,防止功能異化,以完善交通安全設施為重點,加強靜態交通秩序管理,規范停車秩序。與此同時,在城區還必須建設一定數量條件好、功能全的公廁,充分體現人性化城市的理念。三是合理布局,并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自建幾個設施功能齊全的農貿市場、凈菜市場、瓜果批發市場及飲食“一條街”,這樣既方便了群眾,又疏通了城市交通,更為重要的是規范了飲食攤點的經營行為和經營條件,消除了老百姓飲食安全隱患。另外,重新設置舊貨交易市場,使糧食路真正整潔起來、亮麗起來。四是從彰顯個性,突顯漢唐雄風的角度出發,要在以加快公廁建設、景觀照明、路燈照明、路牌設計、交通標識牌、城市的立面造型、色系要求等配套建設為重點,大力提升公用市政設施檔次,實現城建城管新突破。五是下勢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一方面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克服困難,解決如槐里路、金城路、南關西路等城區多處路段排水不暢的問題。另一方面要下勢立茬開展“噪音擾民”、“黑車宰客”、“非法營運”、“街道飆車”等各類專項整治,維護城市形象,消除城區交通安全隱患。
(二)從落實“五項”制度抓起,彰顯城市魅力。一是落實常態化教育引導制度。堅持宣傳、教育、引導機制的常態化,進一步采取靈活多樣的組織方式,充分運用各類媒體,加大城市管理工作的宣傳力度,努力實現宣傳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常態化、制度化,始終做到政府網站開辟專欄,電視上舉辦專題,積極營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氛圍。二是落實執法責任制度。在加強執法隊員業務學習和素質提升的同時,按照“局管面、隊包片、隊員包段”的分級管理模式,對執法人員實施“定崗、定路段、定時段、定責任”的管理制度,制定出臺城管執法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相關實施細則,進一步嚴格執法程序,落實管理責任,規范處罰行為,提高執法水平。三是落實執法監督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監督作用,對內要發揮執法督察的作用,監督檢查執法隊員依法行政、文明執法、規范執法文書檔案情況,定期組織法規業務培訓,實施內部績效考核、按時發出督察通報等。對外實行政務公開制度,對機構分布、辦事流程和職能職責、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標準、執法時限、執法結果等內容向社會公開。同時,接受社會監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轄區主動征求不同層面的批評意見,努力實現信息暢通、管理到位、群眾滿意的多贏效果。四是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門前三包”責任制考核辦法,建議由市三創辦辦牽頭、城管執法、財政、住建、衛生、食藥、工商、教育、公安等部門共同參與,每月進行一次“門前三包”工作大檢查,形成“一次提醒、二次曝光、三次通報”的工作機制,對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成效明顯的給予通報表彰,對落實不力、門前環境衛生達不到標準要求的給予通報批評。城區企事業單位、社區、個體工商戶和集貿市場、建筑施工現場、車站的管理單位以及其他組織要繼續堅持環境衛生每日小掃除,周五大掃除,每月一自查的管理制度。五是落實城管執法保障制度。針對部分執法職責還存在“履行難”等問題,要建立違章車輛查處移送和執行機制,做好違章車輛的鎖檔和執行工作;建立健全規劃、建設、城管執法等相關職能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時通報信息,規范城區建設,加大不符合城市規劃要求的違法建設查處工作力度;建立處罰案件執行機制,對拒不執行的違法案件,由城管執法部門及時移送法院,由法院依法強制執行,以維護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從實施“四式”管理突破,務求城管實效。一是實施“共建式”管理。發揮市直部門、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借助市直部門及社區工作“點多、面廣、線長”的優勢,實現城管工作重心下移,強化社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服務功能,并作為完善城市長效管理的一項重大舉措,實現管理不留缺口。二是實施“網格式”管理。通過實施“分塊管理、責任到人”的方式,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整個城區的網絡化城市管理模式。對重點、難點道路和區域堅持由市級班子領導牽頭,采取集中整治和定崗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使執法運作機制更加完善,做到管理工作不留死角。三是實施“無界式”管理。實施執法管轄區域之間“無界化”管理,在遇到機動車占壓人行道、流動攤販占道經營以及損壞公共設施等各類動態性問題時,按照“誰發現、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及時進行處理解決,實現管理不留空擋。四是實施“互動式”管理。在原有城市管理體制基礎上,建好“城管協管員”隊伍,將城管的“''''觸角”深入到社區、居民中去;建好“城管小衛士”隊伍,要在中小學校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通過學生帶動家長,自覺遵守城市管理規章制度,共同維護城市良好秩序,逐步形成群眾積極參與城市管理的“互動式”管理機制,以實現城市管理模式由突擊轉向長效,粗放轉向精細,單一轉向互動的轉變。
(四)從實現“三個”轉變求新,扮靚城市形象。一是實現城市管理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完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城市管理工作機制,確保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和落實到位。同時,通過全方位的宣傳引導,在廣大干部群眾中牢固樹立“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受益”的城市管理主人翁意識,推動向“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方向發展,構建“政府—社會—公民”合作型的城市管理模式。二是實現城市管理由突擊整治向科學治理,依法管理轉變。城市管理工作不是簡單的環境突擊整治,而是一項精細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有關城市管理的各項法規和規章,依靠制度管人,實施科學治理,促進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綜合治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突破口,下大力氣排查“臟、亂、差”等盲點,開展交通秩序綜合整治,查處違法建設,整治市容市貌,為城區居民創造祥和有序的生活環境。尤其要在重點街道、路段、繁華區域,對那些屢勸不聽、屢教不改、屢禁不止的違章者,必須堅決實施嚴管重罰的原則,維護執法權威性,確保管理效果。三是實現城市管理由建設主導向管理主導轉變。堅持“以人為本、體現特色、整體協同、提升品位”的原則,實現城市建設由后續性、修補性向加強規劃、與城市發展同步進行轉變;堅持“建管并舉、重在管理”的方針,實現城市管理由突擊應付向城市建管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銜接轉變;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思路,創新城市管理方式,采取行政管制、市場機制、法律手段和信息技術等多種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優化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品位,推動全市城管工作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