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學應對金融危機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經濟開發區于年初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年6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四年來,已累計投入開發資金4億元,開發土地3平方公里,現有規模工業企業35家。今年元—4月份,開發區企業產品產銷率為93.6%;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59億元,同比增長36.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3億元,同比增長38%;完成稅收收入3500余萬元,同比增長38.6%。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經濟開發區的主要作法是:
1、加大服務力度,突出科學引導。為幫助企業盡快走出困境,保生存、求發展,開發區進一步加強人性化服務,幫助企業在逆境中樹立信心、破解難關,積極應對挑戰,走出經營困境。一是實行“點對點”幫扶。成立了企業解困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建立了工委領導班子和部、辦、專班負責人聯系點,實行“點對點”解難。到目前,已為29家企業或項目獻計獻策50多條,幫助14家生產企業向內挖潛,鼓勵10家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引導5家企業申報國家項目建設資金等。二是實行“一對一”服務。進一步規范了縣級領導聯系企業和項目包保責任制等服務企業制度,為每個企業落實了一名副縣級包保領導,并要求包保領導不定期走訪企業,關注當前企業的生存狀況,著力解決企業運行經營中的問題。同時,對園區企業運營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梳理,建立了企業運營檔案,對企業運行中遇到的困難逐一列出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和責任人,要求其在一定時間內逐項予以解決。三是實行“面對面”溝通。多次深入到企業現場辦公,針對企業提出的、需要政府出面解決的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現場給予答復;不能現場解決的,及時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全力幫助解決,堅定了企業在園區發展壯大的信心。同時,積極幫助企業融資并擔保,補足企業流動資金。今年以來,開發區協調區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中心,累計為開發區內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近5000萬元,緩解了企業資金周轉不靈難題。同時,對開發區內的困難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實行緩交,新入園企業辦理相關證照費用實行減免。
2、加大建設力度,擴充發展載體。抓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轉向帶來的鋼鐵、銅鋁材、水泥等建材下跌的機遇,借時借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夯實區域發展基礎。從年下半年起,開發區陸續投入1億余元,完成了沿河大道、三路、四路等配套工程,初步形成了開發區“三橫四縱”路網;新增工業用地2000余畝、商住用地300畝、物流倉儲用地180畝。二是構建產業聚集平臺。啟動了中國()節能機電產業園、中國()森工產業園、中國()食品藥品產業園、中國()電子精密制造產業園、中國()鋼化玻璃器皿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為園區內機電、森工、醫藥、電子、鋼化玻璃器皿等的產業聚集發展構建平臺,也為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提供有效載體。三是擴大園區招商實效。圍繞“一期企業滿負荷生產、二期項目滿園建設、三期項目滿園落戶”的目標,經濟開發區在金融危機期間進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年下半年,開發區完成了3個擴建項目和4個續建項目建設,新開工項目7個,新增了愛爾木業、國辰竹木、三晶生物、北辰塑料和機電等5家投產企業;年一季度,新簽約項目3個,在建項目11個。另外,工業大學科技產業園、貝森裝飾材料、和泰裝飾材料、中田礦山機械項目、深金源塑料制品、華遠防腐、奧維邦、勁神酒業、華地節能、美國花旗制藥和京蘭玻璃等11個項目已達成投資意向,總投資超過26億元。四是加快在建項目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了紅源機械、昊天建材、華恩電動車、華航模、陽光、威特隆倉儲、恒順木業和嘉美家、泉都帶鋼、華聲機電等在建項目建設進度,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新建鋼結構標準廠房16.97萬平方米,定購機械設備200多臺(套),大多數企業可望在今年10月份以前投產,為企業搶占國際、國內市場贏得了先機。
3、加大指導力度,規范企業管理。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是企業自身的需要,也是企業面對金融危機挑戰的需要。金融危機發生后,針對開發區內部分企業不能滿負荷生產的現狀,開發區工委積極指導企業利用金融危機帶來的空閑時間,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制定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企業管理行為。一是狠抓節能降耗。為鼓勵企業推進節能降耗,開發區相繼建立了節能專項資金和節能研發資金,并設立了節能獎,對企業在節能管理、科研、技術推廣中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給予獎勵。先后投入1.2億元(其中,國家和省級補助資金2000余萬元),啟動了巨寧公司、匯美達公司、華博公司、精華公司等企業的節能改造和節能技改項目,每年可為企業節約能源消耗成本近4000萬元。二是推行成本核算。全面建立企業生產環節激勵控制制度,嚴格控制企業產品報廢率、原材料利用率和水、電、煤、油、氣萬元產值能耗消耗率。通過推行成本核算,開發區內企業產品合格率提高了10%,企業綜合成本下降了15%左右。三是強化員工管理。在金融危機來臨時,開發區內企業率先承諾“不裁員、不降薪”,在企業生產的空閑時段,集中組織員工開展技能培訓、整頓企業內務、培育企業文化。同時,改革工資分配制度,對車間一線工人能按計件發放工資的,全部實行計件工資;對企業銷售人員,實行底薪工資加銷售額提成計發工資;對行政管理人員和部門經理,實行“德、勤、能、績”量化考評,按考評結果計發工資。四是轉變營銷策略。積極引導企業及時調整產品銷售市場方向,做到既盯緊國際市場,又注重開拓國內市場。奕東電子緊緊抓住國家電子產業大力發展“3G”業務的機遇,經過半年多的調整,產品從原來80%外銷轉為現在60%內銷;匯美達公司在國內省會城市新設立了13個辦事處,訂回1000萬內銷合同、2100萬外銷合同;天源公司著力開拓韓國和日本市場,每月出口40萬米布匹、40噸棉麻紗;北辰公司積極開拓新疆、四川攀枝花等地市場,產銷兩旺。
4、加大創新力度,促進產業升級。危機的沖擊,為開發區企業向產業發展的高質轉化、產業結構的高端轉變騰出了寶貴的空間和資源;加上國家密集推出和實施的一系列產業政策、金融政策、財稅政策等,為企業技術升級和自主創新提供了極大利好,開發區內各企業紛紛開展技改,走技術創新的路子。一是添置新設備。匯美達公司投資630余萬元,添置了機械手和離心機、倒口機等設備,生產高檔玻璃器皿;機械公司投資60萬元,添置了精密鑄造設備,生產中高檔鑄件;昌榮公司投資600萬元,更新紡織設備,生產高檔坯布。二是開發新產品。匯美達公司計劃投資2000萬元,新上異型鋼化玻璃器皿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可與國內一流的骨瓷產品媲美;電子擬投資500萬元,新上注塑生產線,生產新產品;陽光電氣公司將鐵路牽引變壓器和220kV變壓器作為公司的新經濟增長點,牽變樣機已送吉林有關部門檢測,220kV變壓器已取得生產資質。三是研究新技術。加強與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引進高素質的科研人才,加強新工藝、新技術研究。目前,經濟開發區依托骨干企業,已成立了鋼化玻璃制品研發中心、節能電機研發中心和森工研發中心等研發機構。引進了6名專業本科生、2名碩士研究生,還從5所高校中高薪聘請十多位博導、教授充當企業顧問,充實企業技術力量,攻克離心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