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以民為本執政理念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以民生為本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執政理念??h委在富民強縣實踐中始終堅持把黨的執政理念和朱子的民本思想相結合,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在實施民主決策中體現為民利民。縣委做出的決策關乎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多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們堅持把為民利民作為首要原則,在具體決策過程中注重把好三個環節。一是準確把握政策。這是民主決策的前提。我們黨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確立,到“三個有利于”觀點的提出,再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體現了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是“三個代表”理論實踐的具體化。黨的十七大把“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為地方黨委科學執政、民主決策指明了方向。只有充分掌握上級精神、牢固樹立科學執政的理念,才能使縣委作出的各項決策更加自覺地關注民生、貼近民心。二是深入體察民情。這是民主決策的基礎。去年初,新一屆縣委班子到任伊始就深入城鄉調查研究,了解掌握群眾所思、所盼和所求,并篩選涉及面廣、群眾反映強烈的十件大事和十大困難與問題,作為縣委工作重點加以突破。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使縣委的工作目的與人民群眾的企盼有機地結合與統一。三是切實順乎民意。這是縣委決策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只有合乎民心、順乎民意,把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具體地溶入到本轄區的工作部署過程中,才能使縣委的決策真正發揮作用。例如將發展定位調整確定為“建設新型工業縣、打造朱子文化城、構建和諧新農村”,就是一個醞釀、討論、收集、反饋處理的運作過程。就象呼之欲出,體現廣大群眾的意愿,切合的縣情實際,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目標,激發了全縣上下的創業熱情。
二、在推進科學發展中體現為民利民。加快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立足實際致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按照“效益、速度、環保、節能”理念,持續建設新型工業縣。在發展工業經濟中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既考慮綜合效益,又確保發展速度。去年來,我們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快園區建設步伐,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大量縣內外資金投資興業,不斷發展壯大紡織、林產、礦產三大產業集群。同時對影響環保和節能的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整頓,關閉76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全縣經濟運行質量逐步提高。二是圍繞“理念、商機、旅游、品位”要求,持續打造朱子文化城。通過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精髓,打造朱熹誕生地品牌,凝聚商機人氣,繁榮經濟。去年來,我們全面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大舉推進城區東擴,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打造舒心、舒適的人居環境;以紀念朱熹誕辰877周年為契機,精心籌劃舉辦了朱熹公祭、朱子故里美食大賽、朱子文化攝影展等為主要內容的朱子文化周系列活動,拍攝、編撰了有關影片、書籍,提高了廣大市民文明素質,激發了全縣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啟動“朱子”系列商業開發計劃,全面注冊“朱子”商標,編制縣域旅游專項規劃,開發以朱熹故居為核心的朱子文化旅游區等五大板塊旅游項目,進一步做靚城市、做旺人氣,推動商貿繁榮,為人民創造發展良機。三是立足“真情、特色、增收、服務”定位,持續構建和諧新農村。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三情互動,服務農村?!罢媲橥度搿?,深入開展“部門做什么、農民怎么做”大討論活動,用我們實際行動將中央的惠農利民政策在工作實踐中得到解讀;“實情了解”,推動各級各部門深入了解掌握縣情、鄉情、村情,真正摸清農村發展現狀,把握農村發展趨勢,摸透農民思想動態,了解群眾愿望和要求,將其作為我們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傾情服務”,努力適應“三農”工作轉變,將一般化的工作指導調整為有針對性的有效服務。如去年林業部門在全縣開展“人人種下珍貴樹,家家走上致富路”活動,動員廣大農民在房前屋后種植珍貴樹種64.66萬株;農業部門通過“155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開展技術服務,為農民群眾減支增效2457萬元;勞動保障部門抓好統籌城鄉勞動力就業培訓工作,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800多人,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000人,深受廣大群眾好評。注重特色,推進增收。對全縣250個村因地制宜,推廣工業帶動、特色產業主導、城郊服務、生態效益、庫區開發、勞務經濟等“六種類型”經濟發展模式;重點培育“兩葉兩柑兩竹一油一稻”(茶葉、煙葉、金柑、蘆柑、毛竹、綠竹、茶籽油、優質稻)八大特色產業,先后獲得“中國金柑之鄉”、“中國綠竹之鄉”、“中國竹子之鄉”稱號,“金柑”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實現國家級品牌“零”的突破,帶動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統籌發展,造福農民。積極實施新農村建設“3630”示范整治工程,開展“三清六改”和“家園清潔行動”,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深入開展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年活動,2007年共投入1.3億元,改造進村主干路138條、542.9公里,其中硬化458公里,建設里程再創全省第一,完成全縣10個客運站和190個候車亭建設。積極抓好土地整理、“六千水利”工程、農村飲水工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等,為加快農村發展夯實基礎。重視教科文衛事業協調發展,全縣基礎教育走在全市前列,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公共衛生體系逐步完善。
三、在促進社會和諧中體現為民利民。一是盡力完善社保體系。積極籌措社?;穑粩鄶U大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落實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戶”供養、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行免交學雜費和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庫區移民后期扶持等政策,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用好用活扶貧專項資金和小額信貸、農戶聯保貸款等扶貧信貸政策,支持庫區、老區、貧困村加快發展。實施“造福工程”和地質災害點群眾搬遷安置。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縣參合農民31.4萬人,參合率91.53%。二是全力維護社會穩定。首先將維穩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要有安定、穩定的社會環境,而發展的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的安定、穩定,兩者基本點是一致的。通過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有效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其次,維穩必須與化解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相結合。認真排查紛爭,解決群眾普遍關心和企盼的實際問題,理順群眾情緒,緩沖群眾的怨氣等等,以有效的實際工作贏得廣大群眾的理解和信任,不斷地樹立黨委、政府的公信力。第三,維穩與健全完善機制相結合。建立每月由一位縣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協主席負責接訪的接訪責任制。由接訪人負責協調落實可以接訪的案件,并在電視臺上公布,接受群眾和輿論監督;建立“公檢法”案件終結的釋案會,還群眾知情權和監督權。一年來,群眾上訪特別越級上訪的人數和件數大幅度下降。三是努力密切黨群關系。縣委高度重視干部隊伍作風建設,進一步創新載體、完善機制,有力轉變干部隊伍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近兩年來在全縣各級各部門開展了以“講大局,講團結,講風格,抓學習”為主要內容的“三講一學”主題教育活動,帶動廣大干部重心下移,努力為民辦實事、解難事,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真正落實到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