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播學在課堂管理中的應用與思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職課堂管理現狀分析
在高職課堂中,如何很好地駕馭整個課堂管理,是很多高職教師苦惱的問題。尤其是對有些理論課和大班的課堂教學。很多教師都感嘆高職學生非常難帶,感覺到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學習能力差等等問題。忽視了高職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根源分析。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也不乏非常受學生歡迎的課程,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通過調查、分析和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其本質是這些老師無意識中已經將傳播學原理知識運用到了極致。他們的口齒表達清楚流利,用語通俗易于學生接受,表情豐富,舉止得體等等傳播技術,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理控制了高職課堂管理成效。
二、與高職課堂教學相關的傳播學原理
(一)傳播學的研究范疇
傳播學,就是關于傳播的學問,關注信息在時空或精神意義領域中的傳輸、交流、相互作用和影響等傳播現象和互動的系統體系學科,它包括以下幾點主要內容:
1、人類傳播的產生與發展。其研究內容是傳播思想、傳播理論、傳播實踐的發展研究。
2、人類傳播的形態研究。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四大基本傳播類型,還有文化傳播、新聞、輿論、課堂教學、廣告、營銷、公關交際等。
3、傳播學研究對象——符號。符號是人類傳播學研究的重點之一,是人類傳播的核心內容,人們通過符號進行精神和意識的交往。符號主要分兩類,一種是語言符號,一種是非語言符號,目前對符號的研究已經形成了非常系統的研究體系。
4、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研究。其主要研究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主要的傳播過程模式、傳播過程特點以及系統模式下的社會傳播結構等。
(二)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
人類擁有最完整的符號體系。傳播學一般也將人類使用的符號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兩大類。語言符號包括口語和文字兩種,非語言符號則有多種表現形式。非語言符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第一類是語言符號的伴聲符,如語音的高低、大小、語速,文字的顏色、字體、大小、潦草或工整、粗細及編排等,都是聲音語言或文字的伴生物,也叫副語言。第二類非語言符號是體態符號,如動作、手勢、姿勢、表情、視線等,也稱“體態語言”。第三類非語言符號是物化、程式化、活動化和禮儀化的符號。
但是,語言并不是唯一的繼承性的觀念體系,它是各種符號構成的體系如徽章和旗幟、服裝和飲食、音樂和舞蹈、美術和建筑、手藝和技能、住宅和庭園等,都是由多種符號構成。對人類傳播活動而言,語言符號無疑是一切符號的基礎,非語言符號是符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三)傳播過程中的外部條件和環境
信息傳播過程中不僅僅取決于過程的內部因素和內部機制,還會受到外部條件或外部環境的影響,如信息傳播的所處時代背景,傳播環境中的噪音、環境氛圍等等。
(四)傳播過程控制
傳播過程控制,主要目的是使信息傳播達到最佳的效果,使傳者的意義傳達地更加準確。主要是減少傳播過程中的噪聲影響,當有噪聲存在時,可以改變噪聲傳播路徑,加裝隔聲屏障聲反射體、隔聲窗等,降低關注區域的到達噪聲;衰減噪聲能量:例如加裝吸聲材料、設置共振吸聲體等。在課堂中的同學題外議論也都是噪聲,對課程教學傳播過程也會起到負面影響,需要對這種噪聲進行控制和排除。
(五)傳播反饋
傳播反饋是信息傳播過程完整性的重要特征,在我們高職課堂管理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反饋,使傳播不能完整地進行,傳播效果較差。傳播過程具有雙向和互動的性質。
三、如何做好基于傳播學原理的課堂教學
(一)課堂教學的語言符號合理運用
語言符號是每位教師必備的技能,是教師生存的工具。我們上面用傳播學原理分析的,語言的產生,是完成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傳播之巨大飛躍的根本標志,人類語言是按音節區分的聲音符號體系,有巨大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具有無限的靈活性。文字是人類傳播發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文字大大加速了人類利用體外化媒介系統的進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靈活地運用語言符號,讓課堂變得內容更加豐富、生動、靈活。在上課過程中,很多老師會出現思路中斷的尷尬局面,如果有足夠多的知識儲備,語言符號能靈活運用,即便一個詞或句想不起來,根據傳播學語言符號的靈活性和能動性特征,也能水到渠成,自然地過渡過去。
(二)教師如何在高職課堂管理中合理運用非語言符號
非語言符號主要包括物體語言符號、體態語言符號、伴隨語言符號和時空語言符號。物體語言符號在課程管理中,表現為教師的著裝打扮和器物使用等。體態語言符號包括動作、手勢、表情、視線、姿勢等身體器官的運動變化表達信息的符號,也叫體態語言。伴隨語言符號是指類語言,如文字的大小、顏色、排版,聲音的聲調、音色、輕重、節奏、停頓等。時空語言符號也稱位置語言。時間的利用表達出行為主體自身方面的信息,空間的利用顯示傳受雙方彼此之間的交流和親密關系。
1、教師要注意適當的著裝、打扮和教具使用。恰當的著裝和打扮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教師的直觀形象,教具的合理使用,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教師要充分利用體態語言,對課堂進行有效管理。教師可以用眼神、表情、動作、手勢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遞教學信息,更有效地進行課堂管理。比如,如果教師經常習慣把手放到口袋里,這會讓學生感覺你很緊張有壓力,會讓學生也感覺不自在。需要把雙手放在腰上,要沉穩冷靜,不然很容易干擾課堂的教學。教師的手勢也是非常容易引起學生注意的,所以手勢的實用也要得當,不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
力。
3、教師要注意板書或PPT的文字字體、大小、顏色和排版等,此外還要注意講課聲音要洪亮,表達清楚、停頓、輕重要合理。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課堂教學的質量,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4、教師與學生要保持合適的距離,太近會讓學生很緊張,太遠會讓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種被冷落的感覺。所以在面對面提問時距離要保持120-360厘米。這樣會讓學生讀到,你很隨和,很重視和尊重學生。有效地利用這種時空語言,將有助于高職的課堂管理。
(三)教師要讀懂學生的非語言符號
教師除了要運用自身的非語言符號于教學中,同時,也要學會分析和讀懂學生的非語言符號。比如,在大教室上課,前排空了很多排位置,學生都坐在最后幾排。這時候的課堂管理就很有難度,需要從多跟學生溝通,分析學生為什么有這種排斥對抗的信息通過時空非語言符號表現出來。從學生的座位分析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生在班級里的影響力,懂得了這些,將對教師的課堂管理會很有幫助。
(四)高職課堂管理要重視學生的反饋
作為高職教學管理部門,除了每個學期要做生評教的問卷外,還需要在課堂上,分析和收集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比如,學生的表情僵硬,不耐煩或則很認真地記下筆記并能及時提問,跟老師進行互動,說明教師的課堂管理是成功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用傳播環境和外部條件改進課堂教學管理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受到傳播環境和外部條件的影響。有利的傳播環境和外部條件將有利于教師對課堂進行有效管理。但是如果傳播環境很糟糕,很多學生在老師講述過程中,自己只管自己議論。這種現象,如果不進行控制,將會蔓延開來,對其他同學的學習產生影響,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整體管理。
結論
傳播過程是系統的工程,如果忽略了某個環境,都可能對整體的課堂管理產生影響。所以,對傳播過程控制,是確保課堂管理有效執行的重要保障。從語言符號到非語言符號的運用,以及傳播過程、傳播環境及外部條件的研究,將大大改進高職課堂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