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級發展工作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下面我就鄉黨委在村新農村建設扶持工作中履職的情況向各位領導作一個簡要匯報。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加強領導。鄉黨委成立了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部長任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年3月,我鄉村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產業扶持村。今年3月,又被列入長沙市年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聯點領導為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張湘濤,后盾單位為市委辦公廳。搞好我鄉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造福于農民的福祉工程,也是村面臨的良好歷史機遇和發展平臺。鄉黨委加大了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力度,同時明確黨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一名副鄉長負責聯系村。年初召開了新農村建設工作專題會議,對村新農村建設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布署。全年我先后下村近40次,參與制定和審訂年度工作計劃,確定全年工作思路。我們立足于高標準,牢固樹立實是求是的指導思想,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村的地域特性,產業發展現狀和條件,利用村得天獨厚的近城優勢,扎實抓好了村的新農村規劃編制工作,提出了有利于村發展的工作思路,即“招商引資、借城融城、強基固本、富民興村”。我們做到了“二個尊重”。一是尊重縣域體系規劃。村的未來美景依靠融城,我們主要通過利用區位,土地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加速借城融城步伐,推動村域經濟快速發展,在產業發展規劃上,主要規劃為兩產三區,注意優化產業布局,適應縣城未來的發展,積極主動承接長沙市區、寧鄉經開區的產業轉移;在基礎設施上與縣城接軌,對接縣城規劃大力加強水、電、路等設施建設,加快融城步伐。二是尊重農民意愿。堅持以人為本,把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從農民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二是實施黨政領導聯點包村制度。為動員、整合鄉村力量投入新農村建設,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扎實成效,全鄉抽調5名干部包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人力支援。幫助村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解決實際困難,檢查工作進展情況,督促全村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給予全方位支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與村支兩委班子共同制定工作規劃,理清工作思路,選好工作重點,找準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積極幫助村解決實際問題,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形成鄉村共同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合力。落實督促、檢查和指導,嚴格考評獎懲,把新農村建設工作作為培養、鍛煉、考察干部的有效途徑,充分調動駐村隊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積極加強協調,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環境
一是高度重視對新農村建設村的投入。按照“以工補農、以富帶貧”的要求,我們始終重視加大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合理利用上級“三農”項目資金,如沼氣、村村通工程、安全飲水、扶貧、衛生等項目,把上級扶持資金優先投入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投入。二是科學管理。為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有序、有章、有法、有效進行,我們規定由聯村的副鄉長負責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協調、督查、催辦、宣傳等工作,真正做到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破解難題。這樣從鄉到村初步建立起層級管理、層層負責的科學管理體系,從而保證了鄉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真正惠及百姓。
二、選準主攻方向,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三年來,村的新農村建設扶持工作在市委辦公廳、市、縣委組織部、基層辦和市、縣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取得了明顯成效。村新農村建設的三年,是崛起和豐收的三年。
一是加強班子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鞏固。“火車跑得快全靠頭來帶”,“村看村,戶看戶,社員就看黨支部”。2008年3月的支、村委換屆選舉,村在人選、程序等方面能夠從嚴把關,堅持原則,充實、加強了村支兩委班子,新班子通過大半年的磨合,體現出了一定的戰斗力,是一個聚力干事的團隊。村在班子建設上能夠強化學習建好班子,完善制度管好班子,創新機制建好隊伍,加強培育好后備力量。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中華書記舍小家為大家,扎根村,深入調研、正確指導、積極協調、嚴于律己、全面服務,為村的建設扶持工作花費了諸多心血,凝注了諸多精力,其他支村兩委班子成員也能積極進取,形成和諧干事創業、協作共事的工作局面。堅持組織班子成員學習政治理論、政策法規、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工作方法,開展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村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建立健全周例會、村務公開、崗位責任制等各項規章制度,按制度辦事,以制度管人。創新黨組織的設置模式和黨員管理模式,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先鋒模范作用。認真搞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教育,為培訓村干部后備力量打好基礎。
二是發展村域經濟,農民收入得到進一步增加。從三年的發展來看,村的“招商引資、借城融城、強基固本、富民興村”的總體發展思路和“強一大二活三”的產業發展思路是正確的,村域經濟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一是農業產業有新突破。曬黃煙生產得到鞏固和提高,年產煙4000多擔,農民收入近400萬元,成為全省最大的曬黃煙生產村。同時村還發展了花生、紫蘇、花卉苗木、蔬菜等經濟作物960畝,農業產業項目為全村人均純收增加320元以上。二是招商引資成績斐然。充分發揮近城優勢,工業小區(創業園)先后引進了文化制品、印刷廠、陽光農資配送、食品、長豐實業、賽英克化工、匯華膠粘劑等7家工業企業。項目用地12畝,新建軍廠房1萬余平方米,總投資7800多萬元。全村工業企業增加到11家,安置勞動力320余人,年發放工資300多萬元。三是三產業長足發展。大力扶持休閑農莊等三家規模農家樂。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常年在外打工的350多人,村民年勞務收入達440多萬元。二、三產業逐漸成為支柱和主導,城郊型產業的特征逐步明顯。
三是改善基礎設施,鄉村面貌得到進一步改觀。通過湘濤書記爭取到市縣規劃部門的支持,投入資金40多萬元搞好了花明北路、桃林創業園兩大項目的規劃設計,為加快融城步伐和園區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今年以來繼續啟動、完成了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進一步美化。進一步完善好長槐完小教學設施,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包括學校廁所、圍墻、校門、運動場、機井、綠化等建設。公路建設方面,新修、整修了村級公路29.5公里,硬化21.5公里,綠化干道7公里。水利建設方面,對32口山塘進行了清淤、護砌、擴容,襯砌村級渠道4400米,新建u型槽2700米。農網改造進行了入戶掃尾工程。在長槐片區完成了30戶的清潔工程,包括改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綠化、入戶道路的硬化等內容。完成140戶沼氣、太陽能建設、520戶改廁建設。同時村還加強了廣播電視、寬帶網建設,有線電視入戶120戶,入戶率近30%,建好了村衛生室,積極推進了農村合作醫療,建立了警務室,開展便民服務。以上建設項目投入資金2260萬元,為村民直接增加勞動工資收入180萬元以上。加上企業投入,三年來村域各項建設總投入超過6000萬元,為村民直接增加勞動工資收入6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