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縣教委德育工作專題匯報:發展教育,德育先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區縣教委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帶領下,將德育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大德育工作開展力度,理清思路,創新發展,德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現具體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積極提高區德育工作整體水平
德育工作是其它教育工作的基礎,加大德育工作開展的力度,將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和首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近年來,我區教育局在組織,經費,制度、人力等上加大了對德育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成立了德育工作組織機構,制定區中學德育教育工作考評體系,積極為全區各校提供德育教育交流研討平臺,進一步建立完善德育教育網絡,實行德育教育各校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格局,有力的助推了我區各校德育工作的開展,目前,我區德育教育工作整體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二、理清思路努力打造區德育教育工作品牌
(一)德育先行,牢固樹立內涵發展的辦學思路
發展教育,德育先行。圍繞著德育工作的開展,我區教委加大德育工作開展力度,牢固樹立內涵發展理念,創新德育教育品牌。目前,全區共有各類學校共所,其中小學所,中學所,高中所,全區的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在教育規模擴大的同時,區教委注重引領學校辦學從“規模擴張”到“內涵提升”的轉變,努力打造具有我區特色的教育品牌,在塑造品牌建設時,以德育教育為抓手,堅決糾正和杜絕片面追求教育市場化、教育經濟化的辦學思路,走上一條打造特色、突出重點、全面發展的辦學之路,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目前,全區獲得市級文明單位稱號的學校共所,市級德育示范學校共所,文明禮儀示范學校共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的學校共所,此外,獲得市級“五四紅旗團委”稱號的學校共所。
(二)強化監督和考核,實現德育教育全覆蓋
近年來,我區切實加大對全區各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監督管理和考評,實行德育教育一票否決制,要求全區各校將德育教育納入校務工作重點和各校黨委工作計劃中,認真部署、科學實施,在教學實際、班級管理、學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將德育教育有機貫穿,努力確保辦學方向的正確性,辦學效果的成效性,人才培養的合格性,同時,注重引導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配合,努力形成全方位的德育網絡,努力做到德育工作的全覆蓋。
(三)結合青少年的實際,積極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徑
針對青少年的身心和心理實際,我區積極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徑,以德育實踐為主體,注重體驗感悟,以模范先進為比照,注重道德和人文素養雙提升,如:在德育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區逐步形成了節日紀念日、禮儀常規、體育藝術、科技教育、感恩愛國等五大系列教育活動,
三、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德育工作立體化、多角度、全方位的大格局
近年來,我區各校將德育教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結合各校實際,因地制宜的開展各項德育教育工作,構建了德育教育工作全方位、多層次,大教育的環境,細綿春雨,潤物無聲,使我區德育工作呈現出勃勃生機。
一是抓好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點,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通過愛國主義教育,轉換成對祖國建設昨天、今天、明天的思考,激發學生逐步正確認識國情,認識社會,讀懂社會,正確、科學、合理的看待和分析社會的各種現象,讓學生能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贊嘆祖國建設的巨大成就,感恩黨、熱愛黨,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國建設的志向,并通過各種活動將愛國教育轉換為實踐助推器,如:我區開展的“歌聲伴我去學習”活動,組織勵志歌曲的分享與傳唱,讓愛國主義思想、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扎根于每一位學生心中。
二是抓好集體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礎,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負面因素,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集體主義觀念在青少年中越來越淡薄,個人主義的意識越來越強,加強集體主義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針對現狀,全區開展了以學革命先進事跡,學英雄模范事跡為核心的集體主義教育活動,通過學習雷鋒、賴寧及尋找身邊最美人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正確的集體主義思想,學會正確看待和分析個人與集體,集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三是抓好教材建設,服務德育教學。近年來,全區進一步改革、完善其教學內容體系,搞好教材建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要注意科學性,加強針對性,著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培養道德情感,以指導他們的行為,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認識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努力改變把思想政治課單純當作知識課的傾向。考試辦法也必須認真進行改革,堅決克服死記硬背、猜題押題等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作法。同時,加大時事教育力度,全區學校中高中階段按照要求,認真上好每周一課時的時事課。初中也應利用班、校會或課余時間在每月或每半月進行一次時事教育。此外,我區積極開展“三鏡”教育,以銅為鏡,勤梳洗;以史為鏡,多思考;以德為鏡,常自省。并邀請區關工委、精神文明辦、企業公司領導等相關部門的同志到校作專題報告或講座,引導學生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生道路作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史鏡教育,豐富了學生的見識,啟迪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另,我區在教材建設時注重心理健康教。全區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視,各校成立了專門的學生心理咨詢室,由專職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并把心理健康納入課程設置,在不同年級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由具有專業資質的心理健康教師任教,并把教學效果納入考核內容。
四是堅持不懈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全區各校按照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以規范的各項要求,對學生的操行進行評定,按實際表現寫出評語。同時,加大對全區中小學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情況普遍進行一次檢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規范行為,如:開展“我的座右銘,我的每一天”活動,用座右銘的方式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起到激勵、督促的作用。
此外,全區各個學校結合自我實際,通過班級自主管理、學校社團活動、社區服務活動等形式,以公民責任教育為重點,著力加強學生責任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并廣泛開展人文、管理、科技、藝體等實踐活動,強化實踐體驗,努力將公民責任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五是利用重大節日活動開展德育教育。深入開展行動育德系列活動利用各種重大節日,深入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如:開展三月“學習雷鋒精神,續寫雷鋒日記,走雷鋒成長道路”主題教育活動、“見縫插綠”綠化校園活動,“三八節”感恩教育活動;四月“清明節”緬懷先烈祭祀活動;五月舉辦“我已成長”成人宣誓儀式;六月“六一”慶祝和“粽葉飄香”慶端陽傳統節日活動;九月慶教師節和“重陽節”尊師敬老活動;十月“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教育活動;十一月“爭做環保小衛士”主題教育活動;十二月“一二.九”紀念活動。
六是實行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實踐教育。加強實踐教育,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提高民族素質的基本途徑。勞動和社會實踐教育既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德育的重要手段。全區各中小學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教育需要,制訂學生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的方案,確定整體和分年級的目標、內容、時間、教育方法、考核辦法、指導力量等,逐步使中小學生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制度化、規范化。學生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的時間應納入教學計劃,切實予以保證。近年來,我區各個學校先后開展了走進基地活動。到社會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館、博物館、美術館、體育館、高等院校等進行參觀和考察,如:1997年開始,開展的“學聶榮臻事跡、走聶榮臻道路、創聶榮臻業績、做聶榮臻傳人”的“五地六校東風行動”,團中央頒發的“聶榮臻班”、“白求恩中隊”屆屆相傳。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結合鮮活的教育資源,學習知識,增長才干。開展了走進社區活動。到社區、街道、鄉鎮開展社會宣傳,保潔護綠公益勞動、體育藝術展演、為孤殘老幼做好事等活動,培養學生熱心公益事業,關心弱勢群體,自覺服務社會的公民意識。如:開展“孝心接力,自愿傳遞”慰問活動,去白沙壽星公寓慰問孤寡老人,贈送慰問品,幫助他們打掃衛生,幫人老人擦洗身子、聊家常等,給老人們送去了溫暖和愛心;此外,每年,還開展“植樹節”、“節能減排、過低碳生活”和“義務大掃除等活動。開展了走進生產一線活動,到工廠和農村,觀察工農業生產過程,了解科學知識在工農業生產中的實際運用,感受工人農民的工作和生活,體會改革開放給工廠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加深對知識改變命運的理解,增進與廣大勞動人民的真摯感情,組織學生到軍營,體驗軍營生活,培養吃苦耐勞的堅韌品質,增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責任感。如:我區加大對新生軍訓的投入力度和重視度,通過軍訓不斷提高學生的紀律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事事講規矩,處處守紀律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夯實教育基礎、服務德育工作
近年來,全區加大對區屬學校的教育投資力度,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著力打造和改善學校環境文化建設。全區各個學校都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制定好校園文化建設發展規劃,設計學校的校訓、校徽、校賦、校標、校服等,創意建設好校史陳列室、德育室、共青團、少先隊活動室、科技室、圖書閱覽室、實驗室、舞蹈室等功能室;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墻壁、雕塑、地面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物體,讓學校每一面墻都會說話,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體現學校特色。開展第二批校園文化建設示范校創建活動,促進學校打造優質特色校園文化,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二是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致力于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善于育人、樂于奉獻”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如:我區率先在重慶市中職界開啟“名師工程”先河,并與西南大學等多所高校聯辦碩士研究生課程班,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此外,我區積極開展“走出去”發展戰略,我區與日本都城市學校、英國倫敦伊斯林頓傳媒學校之間的互訪交流活動,促進共同進步與發展;此外,聚奎中學的“翻轉課堂”還作為唯一的學校代表參加了2015中國國際云計算博覽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目前,全區現任教師均具有大學以上學歷,中高級職稱占專任教師的%,“雙師型”專業教師比例達到%。由我區教師主編或參編的多本教材,多家出版社競相出版并在全國各類學校中推廣使用。
五、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建設力度
近年來,全區積極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系統,積極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系統,對留守兒童問題做出全面、系統、客觀的分析,多措并舉,一是認真梳理統計全區留守兒童的數量、家庭情況,真實的掌握第一手資料;二是針對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和所處區域范圍,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建立聯系機制,三是號召全區青年志愿者、廣大黨員干部、企事業單位等積極參加留守兒童的關愛和助長活動,幫助留守兒童的成長,四是適時開展留守兒童的各項活動,組織留守兒童活動月,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美術、體育等各項活動,在活動實踐中,感受集體的溫暖。
六、全員參與,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的大氛圍
目前,全區形成形成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支持學生參加校外活動良好育人環境。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觀與成才觀,關心支持學生參加校外實踐活動和志愿者服務,如:由學生主辦、家長參與的《家庭小報》社會反響較好。全社會各行各業為學生社會實踐、勞動實習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學生課余生活和假期社會實踐的資源。此外,全區各個行業都十分支持學校開展各類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積極提供參觀考察、實踐體驗的場所和指導人員,并加強對指導和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支持學校開展校本課程研究,確保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常態開展,使中小學生在自覺參與實踐體驗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實踐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