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權規定改善情況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鋪開以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區長辦公會、區委常委會以及鄉鎮街主要負責人會議,研究林改工作,聽取進度匯報,要求按照試點先行、梯級鋪開、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原則,穩妥推進。經過近10個月的緊張實施,目前,全區44.4萬畝集體林地已完成確權面積41.3萬畝,完成林權發證面積15.6萬畝,分別占總面積的93%和35.1%,未出現林權糾紛現象,整個工作嚴格規范,平穩高效、農戶滿意。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專班推進,確保林改實效。區林業局實行黨委班子成員掛點包片,全面動員,全員參與,成立11個督導組,并抽調林政稽查站、林勘隊、鄉鎮街林管站工作人員成立四個林改專班,調劑4輛專車,積極參與林改。林改專班主要負責林業政策法律咨詢、外業勘測、區劃宗地,確認權屬,調解林權爭議糾紛,審核林權申請,公示林權登記,發放林權證等工作;督導組負責與鄉鎮街協調,使林改專班能順利進鄉、村開展工作,并對林改專班工作進行督辦檢查,兩套專班相互協調,有機結合,正確把握林改工作中方案制定、政策法規、群眾意愿、確權發證、社會穩定“五大”環節和妥善處理質量與進度、經營與保護、改革與穩定“三大”關系,確保林改質量與實效。
二、堅持陽光操作,依法明晰產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工作是把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農戶,確立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為了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做到還地、還權、還利于民。在林改中,區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堅持陽光操作,規范操作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確保了林改程序、方法、內容、結果四公開。一是尊重歷史,實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對已依法流轉,且合同規范的林地,堅決予以維護。對流轉合同不完善的,依法調整,力爭不引發新矛盾。二是尊重農民意愿,以人為本,不搞強迫命令,對需要林改的集體林地,先制定林改方案和利益分配方案,張榜公示,并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由2/3以上農戶代表同意并簽字,報鄉鎮街人民政府備案后方可實施,從而確保農民的主體地位和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
三、堅持分類指導,促進資源保護。林改的首要任務是通過明晰產權和經營權,充分調動廣大農民造林護林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增加森林數量,提高森林質量,促進現代林業發展。為了正確處理經營與保護的關系,我區按照分類指導,生態優先的原則,一是對生態公益林,原則上實行集體統一經營管理,只對生態公益林地和林木確權,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只發放到村級,由村級組織落實護林員管護,確保生態公益林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二是全面放活商品林,對尚未確權到戶的商品林地,因地制宜,經農戶代表同意,采取家庭承包經營、集體統一經營、股份制經營等多種經營形式,最大限度發揮林地的利用率與產出率,促進農民增收。
四、堅持規范流轉,促進林業融資。為了充分挖掘林地潛能,我區把市場化經營的理念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有機結合,林改過程中,在確保林地性質不變,農民經營主體地位不變和不損害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規范、平穩”的原則,采取轉讓、承包、入股等形式合理流轉林地經營權,促進林業規模化生產與開發,鼓勵社會主體投資辦林業,充分吸納社會資本投資林業生產,壯大林業塊頭,建設“林業工廠”,提升林地綜合效益,加快林業產業化升級。
五、堅持配套改革,激活發展動力。配套改革是林改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鞏固林改的保證。在推進林改的過程中,我區一手抓林改,一手抓配套,健全和完善林業發展長效機制,激活林業發展源動力。一是健全林權管理機構,完成林權發證。以《林權證》的形式,明確受益人的林地、林木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以及收益權,鞏固林改成果。二是切實減輕涉林負擔,落實還利于民政策,對涉林收費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并按照鄂辦發27號文件精神,減免“育林基金”和“更改資金”。目前,共計免征兩金73.3萬元。三是積極籌建林業生產要素市場,成立林權登記中心、森林資產評估中心,完善森林資產抵押登記制度,為林業投資人融資、交易搭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