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委電子事務推廣監管情況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省信息化辦公室:
市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始建于1996年,最初以電話撥號的方式與省政府辦公廳聯接,1998年根據國家和省上對政府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對政府專網又做了進一步的升級改造,線路改為使用電信提供的X.25ISDN專線,聯接擴大到7個縣市區的政府辦公室,上聯到國務院辦公廳。2006年以來,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建設省政務專網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在2007年底全面完成了全省政務專網的建設任務,建立了市級政務專網中心機房,覆蓋市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的統一辦公政務網。市政府門戶網站自2002年建成開通以后,隨著撤地設市、市政府駐地的搬遷,2004年底,建立了全市市直單位統一的互聯網接入平臺,并將政府網站重新進行了改版,為加強對外宣傳、溝通信息、服務群眾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將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建設工作。自2008年國務院和省電子政務建設工作會議以來,我市高度重視,及時調整充實了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研究確定了全市信息化建設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并根據政務專網建設的緊迫性,組織成立了由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的政務專網建設領導小組,確定了專門的工作人員,具體負責全市的電子政務專網建設和管理工作。制訂了市《關于建設市政務專網的實施意見》,對電子政務工作做了全面規劃和部署,將政務專網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2007年投資100多萬元,購置了服務器、防火墻、UPS電源等網絡設備,建立了政務專網中心機房。2009年投資120萬元,增加了政府網站應用防火墻、網絡入侵保護系統和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系統,為我市電子政務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和設備保障。
二、注重平臺建設,積極開展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系統推廣。2007年底建立了我市政務專網中心機房,市委、人大、政府、政協及7個縣(市、區)和80多個市直單位全部接入了省政務專網,并且一些單位也都建立了局域網,2008年初開通了全市黨政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考慮到機關上有很多工作人員對計算機應用還不熟練,舉辦了三期電子政務工作人員應用培訓班,涉及7個縣(市、區)政府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共培訓117人。結合軟件應用編印了《市黨政系統辦公自動化操作手冊》,配發了《電腦辦公綜合應用教程》,實現電子公文網上傳送、政務信息網上報送等。主要開展的應用系統有市黨政辦公自動化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和信訪信息系統。按照省政府要求,對全市視頻會議系統進行了升級,成功轉播了中央、省政府召開的視頻會議122次,市委、市政府等組織召開的市級視頻會議24次。公文傳遞通過網絡瞬間到達,政務短信平臺及時發送各類通知信息,視頻會議系統既降低了會議成本,又縮短了會議日程,極大提高了公文傳輸速度和辦公效率。各縣(市、區)也不斷加快政務專網建設,瓜州縣將政務網劃分為15個局域網,信息中心部署服務器12臺,并配套安裝了網絡PKI密鑰安全和VPN數字認證系統,橫向連接全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電腦1200余臺,網絡系統涵蓋縣域內所有部門、鄉鎮及全部學區學校,并且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全縣黨政機關辦公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肅州區政府政務專網網絡覆蓋至全區各鄉鎮、社區,區屬各部門、直屬事業單位,省、市屬駐肅單位等134個單位,實現了各單位公文收發管理、辦公協同事項管理、信息資源共享等功能,形成了“千兆主干網、百兆到桌面”的高質量政務專網。玉門市政務專網建設已完成了64個黨政部門、事業單位(含玉門市慈善協會)和10個鄉鎮,共計74個單位的政務專網接入工作,初步形成了玉門市政務專網辦公系統,并利用政務專網,投資10萬元,率先建成了玉門市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敦煌市政務專網已連通了各鄉鎮、各部門共計59個單位,敦煌市政務OA系統,目前正在建設調試階段。金塔縣、肅北縣、阿克塞縣政務專網,已采用光纖接入和ADSL接入等方式進行了線路架設,完成了縣上黨政主要單位的接入。
三、及時升級改版,政府門戶網站和政府信息公開系統不斷完善。市政府門戶網站自2002年7月建成運行至今,我們始終堅持以為民、便民、利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建設和完善政府門戶網站,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推動政務互動交流,促進了政府網站建設管理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新發展。政府門戶網站開通以來,歷經4次改版,網站內容和功能建設不斷深化,網上服務和互動欄目逐步增加。至目前,網站總訪問量已突破250萬人次,日均訪問量在1000人以上。網站已成為信息化建設的一面旗幟,成為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重要載體和展示政府形象的主要窗口,社會影響力穩步提高,在對外宣傳、政務公開、便民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2008年4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我們及時設計開通了市政府信息公開網和7個縣市區的政府信息公開網子站,按照“合法、全面、準確、及時”的要求公開政府信息,并對已公開的政府信息發生變化或失效時及時進行更新或刪除。全市各級政府和部門以及公共事業單位統一在“市政府信息公開網站”、更新本單位產生的信息。至目前,全市各級政府及部門和單位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網站主動公開政府信息7217條,其中,市政府本級919條,縣市區政府4025條,市級政府部門2050條,公共服務事業單位223條;依申請公開675條。市政府本級產生的政府信息還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和《政報》及時公布,全市各級各單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規范有序。全市大多數市直部門都接入了政府公眾信息網或直接接入國際互聯網,七個縣(市、區)政府和20多個部門建立了自己的門戶網站,網站互聯互通,進一步拓寬了全市政務信息交流平臺,在對外宣傳、政務公開、便民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各業的快速發展。
四、加強應急機制建設,電子政務增強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在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的同時,為應對突發電子政務事件,我們研究制定了電子政務應急措施,加強了日常安全監管和預防預警工作。根據政府網站安全需求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要求,制訂了政府網站安全保護方案,增加了政府網站應用防火墻、網絡入侵保護系統和網絡安全管理系統,增配了多層防御和雙備份系統,對市政府的所有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實施動態管理。進一步建全完善了電子政務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市政府網絡信息安全防范、市政府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預案、中心機房管理、政府網站、計算機網絡、互聯網網絡輿情信息處理制度、政府網站市長信箱公眾來信處理等一套較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為搞好信息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每天對機房設備進行巡檢,定期對網絡交換設備進行掃描和監測,每周對網絡服務器和防火墻進行病毒庫升級、系統漏洞修復和數據備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為了加大對網絡輿情信息的監控和管理,增加了網絡輿情監控系統,對一些大的網站和我市、我省內重點網站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確保發生電子政務應急事件時,能夠有效應對。
五、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切實強化電子政務安全檢查和培訓。
近年來,我市在加強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安全保障建設,牢固樹立抓建設與保安全相結合的指導思想,不斷加大電子政務安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落實電子政務系統安全運行維護費用,開展經常性的安全檢查,確保了我市電子政務系統安全運行。政府信息化建設初期,我們就貫徹積極防御、綜合防范的工作方針,堅持建設與安全同步、技術與管理為基礎、以信息安全應急保障機制為平臺、以等級保護和信息安全監控體系為手段,構筑起了全市重要網絡和電子政務系統的安全防范體系。1.嚴格涉密載體和計算機系統保密管理。按照《市政府辦公室計算機網絡管理制度》要求,對所有涉密載體,嚴格按照國家秘密載體管理制度規定要求落實登記和保管制度;堅持“涉密不上網,上網不涉密”的規定,定期對計算機上網情況、保密安全、病毒防范情況進行檢查。2.根據國家對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的要求,采取防篡改、防病毒、防攻擊、防癱瘓、防泄密等技術措施,安裝了防火墻、防病毒軟件、網絡入侵保護、安全審計、內網安全管理等軟件,對計算機、移動存儲設備、電子文檔等實行嚴密的安全防護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網絡和系統安全。3.采購計算機軟硬件優先考慮符合標準的本國產品,計算機安裝專業殺毒軟件,及時更新和修復系統漏洞;實行嚴格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和較規范的信息處理流程,做到“專機專用”。4.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我們把電子政務安全隱患排查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市上每年都定期開展電子政務安全大檢查,由信息化辦公室、保密局、公安局、國家安全局、無線電及通信單位組成檢查組,對各單位落實信息安全措施的情況進行集中排查,并針對排查出來的問題整改落實。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對全市電子政務建設情況進行調查的結果分析,我市電子政務建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機構還不健全,人員配置尚不到位。市政府雖然成立了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但作為具體辦事機構的信息科因機構改革,人員配置尚不到位。各縣市區的信息化機構基本都是有名無實,電子政務技術力量薄弱,只有少數單位設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本單位的電子政務建設,且專業技術人員嚴重匱乏,信息技術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鄉鎮和部門無專職技術人員,從事電子政務的工作隊伍不穩定,單位內部“傳、幫、帶”和在崗(在職)培訓跟不上。
二是資金投入不足。極為有限的資金主要集中在辦公自動化設備購置和單位內部的網絡建設上,應用系統建設和安全保障方面投入嚴重不足,投資收益低下。部分鄉鎮、部門由于資金短缺,以計算機為主的電子政務設備配置水平較低,硬件設施更新速度與電子政務發展要求的差距較大,電子政務裝備條件還達不到日益增長的接入需求和通訊量及電子政務發展的要求。
三是網絡建設互聯互通不夠,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困難,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嚴重滯后。少數部門領導對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建設認識不足,投入力度不大,對此項工作的重視力度不夠,抱著等、靠、要的思想。特別是全市沒有統一規范的網絡平臺,電子化行政審批、并聯審批、前置審批、網上辦理、“一站式”服務等便民利民的改革措施無法真正落到實處。
四是電子政務應用程度、服務水平、軟件正版化普及率偏低。目前電子政務只有高速政務網,但是沒有服務內容,各縣市區、各部門對電子政務接入服務費難以堪負,不僅沒有降低行政費用,反而增加了運行成本(線路租費和專業技術培訓)。
七、建議
一是加大對市、州(縣、區)的電子政務工作業務指導。
二是建議先行開通政務信息報送、公文傳輸系統,逐步開展各項應用,提高政務專網平臺利用效益。
三是不斷加強電子政務工作業務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