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冬種生產情況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充分利用冬季農業生產資源,增加農民收入,我縣以結構調整優化為主線,以提升農業整體效益為目的,合理布局,有效地促進我縣冬季生產,有力推動我縣農產品優質化、特色化、商品化發展。現將主要生產情況匯報如下:
一、今年冬種計劃面積與完成情況
全縣冬種計劃面積4.5萬畝,其中馬鈴薯0.5萬畝,蠶豌豆0.5萬畝,綠肥及牧草0.2萬畝,冬播蔬菜3.3萬畝。目前全縣已種植蠶豌豆0.14萬畝,綠肥(紫云英)及牧草0.15萬畝,冬播蔬菜1.7萬畝。從總體上看,全縣冬種形勢良好。
另外,計劃改造低產茶園0.3萬畝,改造低產果園0.3萬畝,栽培食用菌2000萬袋;發展大棚設施農業1000畝,已建大棚100畝,在建400畝。
二、工作措施:
(一)抓宣傳、引導群眾投身冬季農業生產。
縣委、縣政府在9月份就召開了全縣冬季農業生產工作的專門會議,10月份及時下發了《縣秋冬季農業生產指導性計劃和實施意見》對今年冬季農業生產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強調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宣傳引導。一是廣泛宣傳冬季農業生產的必要性,宣傳黨和政府關于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充分利用會議、標語、橫幅、黑板報、廣播等各種手段,營造冬季農業生產的濃厚氛圍。二是發動廣大干部深入農村、深入農戶做思想工作,到農戶家中進行直接交流,引導群眾,啟發群眾。三是進行典型宣傳,以典型示范促發展。特別是利用各類種植大戶現身說法的形式進行生動的宣傳,效果非常明顯。種植大戶既宣傳經驗和技術,又宣傳效益和產值,群眾接受得快,發展冬季農業生產的信心大大增強。通過宣傳,我縣廣大農民群眾由被動轉為主動,由消極轉為積極,踴躍投身到冬季農業生產的高潮中去。
(二)突出結構優化,拓寬高效作物種植面積。
總結我縣近幾年來冬季農業生產的實踐,我們覺得冬季農業生產,關鍵是要調整思路,要堅持以拓寬高效作物為突破口,立足增加農民收入,鞏固和發展冬季農業生產。今年全縣冬季種植高效經濟作物主要有鑒江鎮、起步鎮的0.5萬畝馬鈴薯和松山鎮的0.5萬畝蠶豌豆。另外,各鄉鎮因地制宜發展高效食用菌2000萬袋。
(三)實踐服務宗旨,抓實抓優各項具體工作
為使冬季農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好效益,我縣圍繞“實”、“優”、“活”三個字,切實做好各項工作。抓“實”:一是抓實科技培訓,增強科技意識,增加科技含量,分類培訓好各類產業發展的技術骨干和示范重點戶,全縣培訓6期,共培訓縣鄉級干部600多人次,示范重點戶130余人;二是抓實物資準備,備足良種、肥料、資金。三是抓實部門協調,做到步調一致共謀冬季農業結構調整。抓“優”:一是抓優質良種供應到點到戶;二是抓優質服務到人到田到地;三是抓優惠政策落實,在資金、物資、人力等方面,對冬季農業結構進行傾斜。
(四)實行合理布局,以點帶面樹榜樣
我縣根據地域習慣、農民科技水平,在作物布局、種植結構、品種選定上,緊緊圍繞效益這個中心,充分發揮區域特色,調整冬季作物結構,進行規模生產,培植自己的經濟增長點。一是引進優良品種,增加科技含量,發展大棚設施農業。目前已在霍口、起步等鄉鎮建成大棚農業100畝,在建400畝。二是在畜禽飼養區域,大力推廣以黑麥草為主的飼草冬種。促進了我縣冬季農業生產與畜禽養殖的同步發展。三是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在起步、松山、中房、西蘭等鄉鎮建成1.5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五)切實加強領導,促進全面均衡發展
加強領導,是促進各項工作的基礎。為確保冬季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順利進行,我縣注重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為此,在入冬前,我縣就大力開展宣傳活動,提高縣、鄉、村三級領導的思想認識水平,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除各個工作領導小組以外,還由有關縣領導帶隊開展督查工作,實行領導督查、責任落實制,分片包干,層層落實。同時,規范農資市場,農業、工商、質檢、物價等部門,也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確保農藥、種子、化肥等農業物資的質量,平抑農資市場價格,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了我縣冬季農業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