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食品安全情況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食安辦的悉心指導下,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為總體目標,不斷完善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食藥安全監管體系,大力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和科學監管能力,促進了全區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水平提升。
一、基本情況
市委提出三年內將建設成為全國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戰略目標。我區按照“夯實基礎立長遠、狠抓規范促發展、示范引領創特色”的整體思路,科學謀劃,周密部署,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努力開創食品安全監管的新局面。2015年,在城區率先成立6個基層食藥監管所,監管重心下層到街鄉和三峽物流園;全年共受理食品經營許可1860家;處理投訴194起;食品案件64起;監督抽檢550批次;餐飲單位量化分級率90%以上;30家學校幼兒園食堂(全區共32家)量化分級評定B級以上;采用批發市場個性版和零售市場通用版的方式全面推進食用農產品“一票通”;完成視頻式、櫥窗式、隔斷式等“陽光廚房”150家。通過開展各項示范創建工作,成功打造了3條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5家省級示范店、1個省級示范農貿市場,2條市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4家市級示范店,14家量化評級A級單位,3家“最佳陽光廚房”;萬達社區食藥監管網格化“兩網兩員對接”工作代表市迎接了全國人大陳竺副委員長和政協劉曉峰副主席的調研;2015年,三峽物流園監管所被省食藥監局授予“2015年基層執法規范化示范創建合格單位”;三峽物流園和寶塔河菜市場通過了省級示范農貿市場的考核驗收;三峽物流園“雙向四層次”的食用農產品源頭監管模式在全省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現場會上推廣,三峽物流園監管所標準化建設受任副省長點名表揚;參加2015年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9個省(直轄市)的近600名執法人員觀摩,現場反響熱烈。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加大保障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專題研究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第一副組長的區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領導小組。各街鄉和區直有關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全區形成了上下貫通、組織嚴密的食品安全工作體系。
2、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區委、區政府研究制定了《區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實施方案》,對創建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周密部署。4月27日,區委書記張鵬親自組織召開了高規格創建推進會,要求全區各級各部門切實擔負責任,全力推動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3、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區政府分別與各街鄉和區直有關部門簽訂了《食品安全目標管理責任狀》,將創建工作納入考核內容,食品安全工作考核面達到100%。各街鄉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層層落實了責任,分解了任務。
4、加大投入,財力支撐。區財政落實2015年食品藥品監管經費331萬余元,其中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監督抽檢、應急演練、基層所建設等專項經費176萬余元。
(二)構建網底,提升素質,務求實效
1、深化體制改革,夯實基層監管基礎。2015年,我們進一步深化食藥監體制改革,強調監管關口前移、監管力量下沉,充實基層監管力量、落實辦公場所、明確事權劃分,順利完成四辦一鄉和三峽物流園6個基層監管所的組建任務,實施“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搭建起了“局+大隊+監管所”的食藥監管工作框架,形成了區、街道(鄉)、社區(村)三級聯動、專兼結合的監管網絡,實現了監管工作的無縫對接。
2、依托網格監管,延伸基層監管觸角。加強基層監管所和社區網格化工作銜接,做好兩網兩員對接工作,充分發揮網格員在食藥監管、信息上報方面的作用,鼓勵網格員在“一日雙巡”中發現問題,上報信息,逐步建立完善網格員日常巡查、信息摸排及上報工作評價考核體系。
3、強化素質建設,提升監管隊伍能力。區食藥監局執法隊伍主要由衛生、工商劃轉人員、新進人員組成,我們把培訓作為加快隊伍融合、提升人員素質的切入點,積極打造結構合理、業務過硬、素質優良的監管干部隊伍。一年多來,先后選派人員參與市級以上業務培訓46批次182人次,有5名同志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國家注冊審查員資格,在城區名列第一;邀請專家進行新《食品安全法》等集中培訓5場次,召開案件交流分析會4場次,著力解決好一線執法人員“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有效提升了監管隊伍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使改革后的新機構、新隊伍迅速適應了新形勢需要。
(三)宣傳引導,強化培訓,實現共治
1、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完成了66個覆蓋全社區(村)的食藥科普宣傳站標準化建設任務,在BRT沿線、夷陵大道沿線設置創建宣傳欄100多處,組織開展12331食藥投訴舉報宣傳日活動,提高了公眾自我保護和參與監管的能力。區食藥監局與區教育局合力開展開學第一課食藥安全進校園和“五毛食品”警示宣傳教育活動;在街鄉聯合開展食藥安全進村居活動,區食藥監局自編自演“食藥安全伴我行”小品在四辦一鄉進行巡演,食藥安全“五進”活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2、以會代訓,關口前移。先后組織食品生產企業、農貿市場、學校食堂、“四小”經營戶食藥安全法律法規培訓1249人次。對重點環節實行預警在先,約談三峽物流園冷凍食品批發業主24名,簽訂了《食品安全承諾書》,引導落實主體責任。
3、廣泛參與,社會共治。拓展社會監督和群防群控路徑,先后組建了勝利四路的離退休老人、萬壽橋街辦的團員青年、區直機關在職黨員、楊岔路小學的學生等4支食藥安全義務監督員隊伍,延伸食藥監管觸角,這項工作在生活圈欄目和《中國醫藥報》上進行了報道。
(四)主動作為,強化監管,規范市場
1、嚴格審批,加強管控。嚴格按照行政審批流程和驗收標準,嚴把“準入關”,筑牢第一道“防火墻”。2015年,區食藥監局共發放《食品流通許可證》1350家,《餐飲服務許可證》510家。
2、投訴處置,規范及時。2015年,受理來自市長熱線、行風熱線、上門投訴、電話投訴等各類舉報194起,其中生產環節11起,流通環節150起,餐飲環節33起。執法人員嚴格按照舉報投訴案件處置規程全部進行查處,舉報投訴人滿意率100%。
3、監督抽檢,提能增效。為了提高監管效能,我們將監督抽檢作為重要的監管手段,以批發市場、超市菜場、城郊結合部等為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不斷強化食品抽檢在日常監管中的運用,嚴厲打擊非法添加、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2015年全年流通、餐飲環節抽檢計劃合計542批次,截止目前完成550批次,不合格報告34份,針對不合格食品已全部開展后處理工作。
(五)專項整治,嚴格執法,鐵腕亮劍
1、規范引領,“四小”見效。今年初,我區被定為全市“四小”整治試點區,我們以此為契機,加大整規提升力度,按照“一個街鄉一條示范街、一個社區一個示范點、一個行業一個特色店”的創建格局,進一步明確大公橋街道打造婦幼周邊嬰幼兒奶粉銷售特色街;萬壽橋街道在萬達金街開展省級示范創建;寶塔河街道著力促進面館一條街的提檔升級;街道打造白沙路餐飲一條街爭創省級示范;伍家鄉在小作坊的監管上取得突破;三峽物流園全力爭創省級示范農貿市場。按照上述目標,我們在小餐飲整規環節“九個變換”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后廚“五個必查”,以示范街為重點,定制1000份外置化公示牌進行推廣,引導消費者尋找笑臉就餐。在小攤販整規環節,引進華豐美公司組建中央廚房,統一標準化餐車,統一配送食品,定點定時經營。在小作坊整規環節,將全區24家面條和8家固態化白酒小作坊作為重點加以管控,目前,已有1家小作坊通過改善生產條件和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升級為面條生產企業,5家通過現場檢查核發了《小作坊基本合格告知單》。在小食品整規環節,強化溯源管理,印制下發了5000本進出貨臺賬,監管所和網格員加大日常巡查和監督抽檢的戶次、頻次,實施更嚴格的監管,確保索證索票制度在我區落實到位。
2、嚴格執法,震懾一方。圍繞重點時段、重點食品和重點區域,嚴厲打擊食品經營違法行為,先后開展了元旦春節期間食藥安全、保健食品、肉及肉制品、面條加工、散裝白酒、春季秋季學校食品安全、食用油、“五毛食品”、現場制售、重點品種等專項整治,檢查食品經營單位2436家次,下達監督意見書922份。全年食品方面立案64起,結案55起,罰款到賬50余萬元,有效地凈化了轄區食品市場秩序,樹立了監管部門權威,保障了全區食品安全和消費安全。
三、存在的問題
一年來,我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城區食品安全工作必看伍家的良好態勢。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1、基層監管所監管人員少,監管水平和執法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基層監管所標準化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業務用房和執法裝備有待進一步完善。
3、誠信體系建設尚未完善,食品經營門檻不高,經營者素質不高,誠信度低,監管難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6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這一主線,凝心聚力、負重奮進,加大對創建工作的指導、落實和督查,確保全年不發生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或影響惡劣的食品安全事件,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現狀總體滿意度在70%以上。
1、夯實網底,切實完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抓好基層監管所規范化建設,努力三峽物流園所打造為國家級“樣板所”。加強基層監管所和社區網格化工作銜接,做好兩網兩員對接工作,不斷完善網格員評價考核體系。加強監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監管人員的政治素養、業務技能和監管水平。
2、加大宣教,切實提高全社會參與創建熱情。發揮全社會的力量,充分調動街辦(鄉)、社區(村)、企事業單位和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積極性,利用科普宣傳站、LED屏、宣傳欄、宣傳橫幅等多種形式,更好地服務于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大局,增進社會了解,凝聚社會共識,營造創建氛圍,提升群眾對食品安全滿意度。以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為重點,加強對基層監管人員、協管員、食品從業人員等的培訓工作,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
3、強化監管,全面規范食品生產經營秩序。實施分類分級和網格化管理,加強安全檢查和風險監測預警。科學制訂和實施食品抽檢計劃,強化結果分析和利用。重點加強對三峽物流園的監管,全面落實市場業主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推廣食用農產品“一票通”,建立食用農產品“逢進必檢”、大面積篩查、監管部門抽檢、問題果蔬定量法檢雙向多層次質量管控機制,切實將三峽物流園建設成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名片,把好全市食用農產品的源頭關。
4、嚴格懲處,扎實開展專項整治亮劍行動。加大對乳制品、肉制品、豆制品、食用油、兒童食品等重點食品,農村、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的學校、單位食堂和農村聚餐等重點場所的監管力度。立足基層工作實際,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提升辦案水平,依法從嚴從重查處違法犯罪行為。
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莊重承諾。我區上下一定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自我加壓,主動作為,扎實推進創建工作,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為加快建設現代新城中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