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沈浩先進事跡_新時期基層干部楷模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科學發展觀學習及組織建設、小崗村敬老院工程、GLG用地遺留問題處理、從玉菜業奠基儀式籌備及遺留問題處理、村莊整治等12月30日之前必須完成以及需要堅持常抓不懈的11項工作…… 沈浩走了,他留給了小崗人民一系列新的財富和發展機遇:美國GLG集團、廣州從玉菜業集團、深圳普朗特集團等企業已經于今年上半年先后落戶小崗,博園園生態農業項目已完成前期企業注冊,投資近億元的小崗村培訓中心項目也正在洽談中……這些大項目、大企業的落戶,為小崗未來的快速發展蓄積了無窮動力,沈浩已經親自帶領大家實施了……
11月30日上午,2006年底“小崗村第二次集體紅手印”的發起人、“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對記者說:“沈浩同志永遠活在我們小崗人的心中!為什么?因為他不僅為我們制定了小崗發展的長遠規劃和許多具體措施辦法,而且還能夠一步一步實施到位;因為他心里時時刻刻裝著我們小崗村民,時時刻刻想著小崗的發展,時時刻刻謀劃著怎樣才能把小崗的生產和經濟搞上去,時時刻刻思慮著如何才能讓我們小崗村民的腰包盡早鼓起來、全村盡快富起來。”
“大包干”帶頭人之一嚴立華說:“我們小崗一屆又一屆、一批又一批,的確來了不少下派干部,但我說句實在話,沒有一位能像沈浩這樣心里真正裝著我們平頭老百姓……甚至我們大家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沈書記也替我們想到了。”
“大包干”帶頭人之一嚴立學說:“沈書記第一次3年任滿,他為村民們做了大量好事實事,大家都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里,實在是舍不得這位我們一生中所見到的最好的‘帶頭人’離開小崗,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留住沈浩,所以才強烈請求上級組織把沈浩繼續留在小崗,繼續帶領我們共同建設新農村,把小崗建設得像中國其他名村一樣富裕安康!”
“大包干”帶頭人之一嚴俊昌說:“對于沈浩同志我們小崗人最了解,最敬佩,他為小崗村付出了一切!但我們要向沈浩和他的父母、妻子女兒,萬分真誠地說聲‘沈書記,我們實在對不起您,對不起您的家人!’我們太‘自私’了,硬是要把你留在小崗,請你帶著我們共同奔小康,卻不曾想到活活累倒了你!”
嚴俊昌告訴記者,我們之所以堅決請求把沈書記的骨灰安放在小崗,不僅僅只是為了更好地紀念他,更是要讓我們全體小崗村民尤其是下一代,永遠繼承沈浩同志的遺志,發揚沈浩同志的精神,按照沈浩同志為我們小崗規劃和制定的發展藍圖,團結一心奮力建設小崗村,爭取早日實現沈浩同志的遺愿。
早在今年9月24日,小崗村183名群眾第三次集體摁下了紅手印,寫信給安徽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國家政策再好,沒有一個好的領頭人是不行的。而沈浩同志,正是我小崗村的一位好的領頭人。請求省委組織部、財政廳把沈浩繼續留在小崗村……”
這次小崗村的第三次集體紅手印,雖然沒有能夠留住他們的好書記——沈浩,但沈浩同志的“生命”其實已經留在了小崗。
“沈書記終于回家了。”11月8日,小崗村近千名村民站在沈浩帶領大家修建的友誼大道兩邊,滿含著熱淚,迎接他們的好書記回家。這是塊沈浩熱愛眷戀著的土地,有他親手栽種的樹木,有同吃一鍋飯的親人,還有很多未完成的夢想。在他的雄心壯志里,小崗曾經的輝煌要一直延續下去,要讓小崗精神持續照亮和諧發展的康莊大道。
嚴俊昌、嚴立華、嚴金昌等大包干帶頭人請求上級允許村民們為沈浩立一座雕像,放在大包干紀念館里,讓他永遠和小崗村人在一起。其實,這座“雕像”,早已豎立在小崗人民的心頭。
沈浩在小崗村的6年,是村民得實惠最多的6年,也是改革開放30年來發展最快的6年。由3年到6年,體現了小崗人對沈書記的愛戴,他的人生得到了一次升華;由6年到永恒,他永遠地留在了小崗人民的心中;現在,沈浩長眠在他親手規劃的小崗公墓里,他在天國,依然深情地注視著這片他無限摯愛、無私奉獻了6年之久的土地……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