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設一流社區交流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依托"三大優勢",發展社區經濟。我們把經濟建設放在社區建設的首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經濟發展步伐。一是依托市場優勢,大力發展商貿經濟。本社區地處南城經濟開發區,商貿經濟活躍,我們充分利用沿街店面大力發展商飲服務業。到目前,社區逐步形成了餐飲、建材、日雜、汽車修理和文化五條特色經濟街,年經營額過億元。二是依托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工業經濟。一方面,我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全力服務縣工業園區,為園區建設和引進項目營造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社區自有工業,去年我們克服一切困難,投資600多萬元建成了6000平米的標準化廠房,目前正在配套新建綜合服務大樓,通過"筑巢引鳳"引進外來企業投資,目前已有多家企業有投資意向。三是依托城郊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濟。以高效農業、觀光農業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特色水果、名優水產和時令瓜菜。已建成150畝特色水果基地,主要種植臺灣黃金梨、美國黑李等名優品種,投資120萬元建成了自流灌溉系統,實行現代化管理,目前,基地全部掛果,年產水果噸,畝平收入2萬多元。充分利用現有水面,大力發展長江回魚、高背鯽等名貴魚,現有回魚養殖面積20畝、高背鯽20畝、精養鱉鱔10畝,今年,結合全縣大力發展小龍蝦產業,新增小龍蝦養殖面積40畝,同時,我們還大力開發垂釣娛樂業。同時,大力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發展時令瓜菜100畝,年畝平收入過萬元。
我社區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工業經濟曾較為繁榮,由于市場等多方面原因,大部分企業都停產倒閉了,為此給原村級經濟帶來負債800多萬元,近年來,我們通過發展經濟、盤活資產等措施,不僅還清了800多萬的債務,還為社區帶來積累近1000萬元,年,我社區被樹為全省村級化債典型。
2、落實"三大責任",提升社區功能。成立社區前后,縣委、縣政府出臺了相關加強社區建設和管理的文件,明確了縣領導、部門和社區三級的工作責任。一是強化了縣領導的責任。為了加強對社區建設工作的領導,社區初建之時,縣里實行縣領導包干負責制,我社區由原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杜泉源負責,在縣住點領導的親自組織指揮和大力支持下,社區成立進展較快。二是強化了相關部門的責任。為了幫助社區建設,縣里開展社區共建活動,我社區由縣委宣傳部、縣工商聯、城建局、安監局和電信公司扶持共建,這些單位在人力、物力上給社區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使社區建設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公安、勞動和社會保障、計生、民政等部門,按統一要求及時在社區設立了延伸派出機構,安排專人在社區常年開展服務,使社區工作迅速走上正軌。三是強化了社區(村)自身的管理責任。按照社區自治的要求,我們認真履行職能職責,在有關職能部門的組織指導下,積極開展社區活動。為摸清社區人員情況,我們組織80多人歷時1個多月,深入到3986戶,逐戶摸清情況,造冊登記,建卡建檔。在計生工作方面,我們組織大量人力深入各戶摸清實情,健全完善了各項臺賬和基礎資料,較好地完成了計生工作任務,上個月市計生局在我社區召開現場會,在全市推廣我社區的經驗。在低保和特困戶救助方面,我們按程序要求,入戶走訪,核定實情,張榜上墻,接受監督。還有在治安方面,我們配合社區民警室,加強了對社區流動人口和娛樂場所的管理,清除了社會治安的不良隱患。
3、搶抓"三大機遇",加強社區基礎建設。我們抓住城市建設、園區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機遇,積極爭取項目,努力加快社區基礎建設步伐。投資500多萬元,先后新建了大道,改建了毛巾廠至博文學校、柏油庫至中醫院、一中大道、胡麻元路等5條道路,全長7公里,另外,硬化了社區內所有小區進出主干道,解決了社區居民行路難的問題。配合縣工業園區的建設,投資150萬元改善了4000米的地下管網,安裝了7公里涵管和地面排水設施。針對社區1、2、8組居民不通自來水的實際,投資40多萬元建起了自來水塔,安裝了到戶的供水網,徹底解決了這幾個居民小組群眾吃水難的問題。
4、突出"三個重點",搞好社區服務。社區服務是社區工作的重點,也是衡量社區工作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們緊緊圍繞社區居民生活的難點、反映的熱點和討論的焦點問題,努力做好社區服務工作。針對社區下崗困難職工較多的實際,成立了就業再就業服務中心,先后為3000多名下崗職工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積極宣傳低保政策,做好申報認定工作,幫助400多個困難戶享受城市低保。為了方便社區居民看病就醫,設立了社區醫療門診室,還定期為育齡婦女和兒童開展常規檢查、防疫接種服務。組建了社區治安巡邏隊,每天晚上由治保主任帶隊在轄區內巡邏,重大節假日實行24小時巡邏,維護了小區治安安全,幾年來,沒有發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另外,還成立了老年人腰鼓隊、龍船隊,新辦了圖書閱覽室、棋牌室、老年活動室,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
5、創新"三個載體",加強社區黨建。社區發展快不快,建設好不好,發揮社區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是關鍵。按照全縣的統一要求,我們創新黨建方式方法,以三大工程為載體,不斷加強社區黨建工作,促進社區建設和發展。一是抓好黨員創業工程。根據縣委文件,結合社區實際,我們建立了黨員創業激勵機制,激勵支持有能力的黨員帶頭創業,每年"七.一"表彰60名黨員創業標兵,對他們進行政治和物質上的獎勵。二是抓好黨員安家工程。我們社區共有黨員258名,其中下崗黨員人、流動黨員人,為了加強對黨員的管理,我們對每個黨員進行了摸底、造冊,并按社區黨員分布,成立了7個黨支部,定期開展組織活動,真正為下崗黨員、流動黨員"安了家"。三是抓好"黨員目標責任明白卡"工程。按照"一人一卡"的要求,我們對社區所有黨員都發放了"明白卡",黨總支、支部和每個黨員都對今年應做的事情進行公開承諾,并將所承諾的內容上榜公布,接受全體社區居民的監督。
下一步,我們將突出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經濟發展,抓好項目建設。二是突出社區服務,完善社區功能。三是突出長遠規劃,加強社區建設。四是突出整體活力,加強社區黨建。五是突出社區形象,加強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