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建宜居宜創業城市交流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我縣城鄉建設工作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貫徹省、市建設工作會議和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主線,以“楚天杯”、“四城聯創”活動為契機,以建設宜居宜創業城市為載體,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把我縣城鄉建設事業推向一個新階段。
一、搶抓機遇上服務
(一)搶抓“三大機遇”。一是宏觀政策機遇。武漢城市圈被國務院確定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宜居宜創業城市成為大勢所趨,全省“楚天杯”又進入一個新的創建年度,全市“四城聯創”全面鋪開,對城建事業發展十分有利。二是法制環境機遇。元月1日,新的《城鄉規劃法》正式實施,為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了新的支點,也賦予城建工作更多的職能和責任。三是資金投入機遇。通過爭取國家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資,新一年投入城鄉建設開發資金數億元,縣政府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也將擠出1000多萬元資金用于城市規劃和建設。“大抓城鄉建設、抓大城鄉建設”的氛圍逐步形成。
(二)突出“三個服務”。一是突出服務經濟建設。全力服務縣委提出的“兩化”建設,積極參與、兩大園區建設,為招商引資樹航標,開綠燈。二是突出服務村鎮建設。多途爭取省里專項扶持資金,辦好“百鎮千村”示范點,加強對各村規劃、建設工作的指導,確保新農村建設有序進行;對、、、、、等重點鎮,積極參與指導,規劃鎮區建制,解決實際困難,推進城鎮建設。三是突出服務行業發展。發揮建筑行業主戰場作用,突出中大、華都公司的龍頭地位,積極推行勞務輸出,開拓外埠市場。
二、明確重點辦實事
(一)緊扣三個重點。一是緊扣《城市規劃法》的實施。年是新《城市規劃法》實施的第一年,我們將致力于轉變規劃思路和方法,完善規劃管理制度,建立統籌規劃工作機制,推進規劃工作的科學化、程序化、法制化;二是緊扣城鄉建設發展。大力推進城鎮建設,全面提升建設質效,做到城區建設抓布局,促靚點,有起色;鎮區建設抓框架,促重點,有特色;村莊建設抓示范,促整治,有本色;三是緊扣城鄉建設管理。借助“楚天杯”創建和“四城聯創”,啟動和落實“門前四包”、“庭院三包”,理順工作體制,激活管理機制,加大執法力度,共建文明城市。
(二)辦好三件實事。一是落實規劃編制修整。啟動縣城城區總體規劃修編,啟動建制鎮總體規劃編制,落實40個行政村的村莊整治規劃。二是推進城區、園區、村鎮三項建設。力爭實現城區人均道路面積24.53平方米、萬人城市公交6.98標臺、城區綠化覆蓋率24.7%、燃氣普及率95%、供水普及率99%、城鎮人均住房面積28.6平方米,實現建筑裝飾裝修從業人員10萬人,產值20億元,新建工程全面合格,爭創省優、市優工程。三是提升節能減排水平。啟動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節能減排實現新突破,設計和施工階段建筑節能分別達到90%、80%,城區新建公共建筑和3萬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區執行50%的節能標準,部分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85.72%。
三、創新手段抓落實
(一)以大宣傳、大控管為手段,全力實施《城鄉規劃法》。通過電視臺、電臺等媒體,采取宣傳車、宣傳標語、宣傳手冊、宣傳節目等形式,廣泛宣傳規劃法;圍繞融入武漢城市圈和建設宜居宜創業城市,編制完成縣城區道路、供水、排水及地下管線、城市公交、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專業規劃。落實城區50平方公里數字化地形圖的測繪和30平方公里規劃編制。全面推行規劃法;舊城區繼續凍結私人住房的改建、擴建、新建,鼓勵連片開發,禁止道路兩側房屋搭建。新城區成片建設1-2個300戶以上的小區,加強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綜合協調能力,提高規劃效能,全力實施規劃法。
(二)以“一城三園”建設為重點,不斷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完成熊湖廣場建設,啟動“一河兩岸”景觀帶一期工程,提升城市建設檔次;完成工業園發展大道一期工程、大道及聞一多大道刷黑工程、河堤達標工程、水廠、工業園1號路延伸和提水泵站等重點工程建設,硬化配套十月路、審計路、18號路、私營經濟街。維修改造麗文路、雙橋路、城區部分街道、人行道、危橋和排水設施,拉開城市建設格局;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征收污水處理費,新建2—3座公共廁所和一批垃圾中轉站,新建公交樞紐站和候車棚。
(三)以“楚天杯”、“四城聯創”為載體,努力創建文明城鎮。加大創建力度。加強與鎮、經濟開發區及社區和相關部門單位的合作,啟動“門前四包”和“庭院三包”管理模式;強化創建機制。探索市政、園林、環衛等行業的“專業化承包、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模式,杜絕“掛靠經營、個人承包”、“一賣了之”,完善垃圾處理費、水費和車輛垃圾處理費捆綁征收;營造創建氛圍。動員社會參與,鼓勵市民監督,加強法制宣傳;維護創建成果。堅決拆除私搭亂建,制止“臟、亂、差”現象,擴大清掃保潔面,提高清運時效,加強城區綠化,維護好廣場和主要街道的綠化設施。
(四)以統籌城鄉發展為動力,全力推進村鎮建設。恢復城鎮和鄉村規劃“一書三證”制度,指導鄉(鎮)村的規劃編制和實施;抓好36個重點示范村建設。指導部分村莊和農戶,以清潔家園為主要內容,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推進小城鎮供水取水設施建設,做好垃圾、污水處理工作,確保群眾飲水安全;按照“百鎮千村”示范要求,積極向上申報和爭取項目,扶持、、、、、等重點鎮,搞好基礎建設,提高鎮區輻射能力。
四、轉變觀念樹作風
(一)堅持依法行政,注重“三個凡是”。一是凡是法律要求的,要堅決執行,不徇私情。認真落實建設行業和法律、法規、規章,發揮職能,履行職責,做到不“缺位”。二是凡是法律禁止的,要嚴格奉行,不踩紅線。對各項禁令和規定,堅決遵守,規范行政,不碰“高壓線”。第三,凡是法律規定的,要嚴守程序,不厭其繁。在執法處罰和行政許可審批上,該告知的要告知,該公示的要公示,文書要送達,時限要遵守,手續要完備,回復要落實,政務要公開;推行電子政務和行業信息化,推進審批流程管理,實行網上審批,爭取與省市同步開通服務熱線,提高透明度,增強公信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二)堅持為民行政,力求“三個為民”。一是要樹立民本意識。“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準則,貼近群眾、想著群眾、為了群眾,關注每一件小事、每一條意見,每一個建議。二是要匯集民智民力。以“全國城管執法隊伍形象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把群眾作為城市管理的主體,把民生作為城市管理的主題,宣傳到位、政策到位、溝通到位,構建全民關心城市管理、理解城市管理、參與城市管理的新格局。三是要堅持為民辦事。“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間”。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解民憂,踏踏實實謀民利。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對前來辦事、前來上訪的群眾,要“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把椅子、一杯熱茶”,真心解決問題。
(三)堅持務實行政,要求“三個實在”。一是思路“實在”,求真務實想干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以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扎實的工作態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制定科學具體的思路,推動工作良性健康發展。二是措施“實在”,規范操作會干事。不斷加強制度建設,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對所出臺的制度經常進行完善、規范和強化,增強制度的剛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制度落實。三是效果“實在”,身體力行干成事。注重實績,既要多干一些近期迫切需要解決的事,多干一些當前廣大群眾受益的事,還要多做一些打基礎、增后勁、管長遠的事。
(四)堅持清廉行政,做到“三個注意”。一是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風。堅持正確的生活態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嚴以律已、廉潔奉公,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堅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二是注意凈化自己的社交圈。多同普通群眾交朋友,多同基層干部交朋友,多同先進模范交朋友,多同專家學者交朋友,做到擇善而交。三是注意各種生活小節。分清是非,管好自己,管住下屬,不該拿的東西不拿,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做的事情不做,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