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流動黨員管理經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主要做法
以“雙建”模式,破解駐外黨組織組建難題。xx縣結合自身特色,針對流動黨組織班子難配備、經費難保障等問題,把黨組織建立在商會之上,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雙建”模式。一是“黨總支+商會”的組建模式。**年9月,xx縣委組織部利用組建上海市xx商會(xx)窗業分會的契機,成立1個駐滬黨總支對轄屬的7個駐滬黨支部進行統一管理。在人員構成方面,黨總支書記兼任商會會長,黨總支委員與商會班子成員交叉任職。二是“黨費+會費”的資金集約化使用模式。xx縣委在駐滬黨總支成立之前,先從黨費中撥出一部分,用于配班子、租房子和掛牌子,為黨總支的成立提供資金支持。xx窗業分會在駐滬黨總支的領導下,按照《商會章程》的有關規定,廣泛吸納會員,合理收取會費,將收取到的會費作為活動經費,用于為會員和會員中的黨員服務,實現了經費的集約化使用。
以“互聯”方式,拓展駐外黨組織發展空間。xx縣在流動黨員管理中,逐步探索出“1+2”雙向“互聯”發展方式,實現了“1+2>3”的效果。一是通過“1聯2”的方式,通過簽訂《黨員—會員“互聯”幫助自愿書》,讓1名黨員聯系2名商會會員,引導商會會員誠實守信、合法經營,并把條件成熟的會員及時推薦給黨組織,探索出“以黨組織促服務,以服務強黨組織”的良性發展之路。二是采取“2幫1”的方式,通過2名商會會員幫扶1戶經營困難黨員,利用商會會員在經商上的優勢,解決黨員的經濟困難。截至目前,已有15名經營虧損的黨員在會員的幫扶下,走出了經營困境。三是駐外黨總支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大力宣傳xx的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為全縣招商引資牽線搭橋,構建“回饋家鄉”渠道。目前,通過流動黨員的引介,xx縣已成功引進項目10個,資金近億元,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以“共管”方式,構建流動黨員管理長效機制。**年之前,xx縣的流動黨員黨支部建設一直是單獨組建,與流入地缺乏有效配合,存在著流出地黨組織“建后難管”、流入地“管時難接”的問題。為了爭取到流入地黨組織的支持,形成對外出流動黨員管理的合力,**年9月xx縣與張家港市組織部門密切配合,在組建張家港市楊舍鎮流動黨員黨支部的過程中,探索流動黨員黨支部共建共管方式。xx縣負責支部班子配備、支部制度建設、黨員組織關系接轉等,確定由縣直機關工委負責對流動黨員黨支部的管理;張家港市則負責黨員的教育培訓、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培養、黨費的收繳,并把流動黨員黨支部納入當地黨組織的考核、評比和表彰。流動黨員黨支部負責查驗《流動黨員活動證》,及時與流入地黨組織聯系,協助將條件適合的流動黨員編入當地黨組織。通過共建共管,實現了流出地與流入地有效銜接,使流動黨員黨支部既有“娘家”,也有“婆家”,進一步增強了對流動黨員的管理效果。
二、主要成效
xx縣將駐外黨組織建設成為流動的戰斗堡壘,有力地發揮了流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外出流動黨員服務家鄉發展搭建了新舞臺。流動黨員黨支部以宣傳xx發展戰略和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為契機,在組織引導外出務工人員為家鄉經濟建設出謀劃策,為招商引資牽線搭橋的同時,對一些在外創業經營大戶進行引導,鼓勵他們回鄉創業。**年底,雄鷹實業、鳳凰紗業等一大批企業落戶xx縣工業園區,呈現出“人回鄉、廠回遷、錢回流”的良好局面。
二是為流入地構建和諧社會注入新力量。流動黨員黨支部在積極協助流入地黨組織加強對流動黨員管理,把流動黨員納入當地的黨員管理體系的同時,還主動參與流入地的平安社區、文明城市創建,引導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爭當創建文明城市的宣傳員、遵紀守法的監督員和處理糾紛的調解員,努力維護當地的社會穩定與和諧。
三是為外出流動黨員干事創業增添了新動力。為了加強對黨員的監督和增強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xx縣各流動黨員黨支部要求黨員亮牌經營,并公布了向黨支部投訴的電話。自從采取上述兩項措施后,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三多”效果,即上門做生意的多,業務談成的多,收入增加的多。如xx鎮在上海的17名黨員,自亮牌經營以來,業務明顯增長,人均每月增收千元以上。
四是為培養鍛煉村組后備干部提供了新途徑。流動黨員黨支部注重對務工經商人員中的優秀青年、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考察培養。通過對他們創業的扶持和幫助,提高“雙帶致富”能力,并積極鼓勵他們參加村“兩委”換屆選舉,爭當農村“雙帶標兵”。目前,一大批通過外出經商開闊了視野、熟悉了市場、懂經營、會管理的優秀青年進入了農村實用人才庫和村組后備干部隊伍,有39名
回鄉創業青年擔任了村“兩委”干部;務工經商優秀青年向黨組織提交入黨申請書109份,有13名同志加入了黨組織,86位同志被確定為培養考察對象,為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三、幾點思考
一是流動黨員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將管理與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流動黨員黨組織在對流動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的過程中,要摒棄視流動黨員為管理包袱的錯誤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強化服務意識,寓教育管理于服務當中。流動黨員黨組織通過幫助流動黨員解決在就業、居住以及子女入學等方面遇到的困難,以此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黨員的歸屬感,促進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使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取得實效。
二是流動黨員管理工作必須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把流動黨員黨組織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把黨組織建在一定的組織載體特別是各種新型經濟社會組織之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能夠通過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而充分體現出來,在推動流入地和流出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增強了黨組織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三是對流動黨員必須堅持雙向管理,將流出地管理和流入地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流動黨員作為黨員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具有一身牽兩頭的特點。流出地或流入地任何一方黨組織的單向管理,都有局限性。只有當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密切配合、構建有機銜接的雙向管理機制,才能充分發揮出流動黨組織和流動黨員的“兩個作用”,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