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秀教師先進事跡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男,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1994年從省教院服裝系進修畢業后被分配到富平城建職中工作,現任職中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主任,服裝教研組組長。先后擔任學校服裝專業《服裝結構制圖》、《服裝材料》、《服裝設備使用與維修》等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從教多年來,思想上始終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熱愛本職工作,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多少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育園地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受到了有關部門和師生的好評。
一、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加強自身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修養
多年來,他作為一個人民教師,能夠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作風優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有較強的組織觀念和責任感。能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務實創新,積極進取,不斷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悉心研究職教發展出路,為職教發展和“三農”服務、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職校教師光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則,以自身的榜樣去感染、熏陶學生。郭老師深知:職中教師擔負培養下一代青少年的重任。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質都回對青少年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青少年眼里,教師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樣,是最有知識、最有教養、品德高尚的人。師德是學生的先導。因此,他十分注重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師德修養,刻苦學習,在工作上向高標準看齊,在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努力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品德高尚的教師,以自己率先垂范的言行影響和感染著身邊的學生。
從踏上講臺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明白教育的偉大意義和自己肩負的崇高歷史使命,常常告誡自己說:“教師的每一點疏漏都會帶來學生一生的知識或人格缺失”。也正是這句話時刻鞭策著他一步一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職中教師。
二、精心施教,銳意創新,專業發展精益求精
教別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該同志擔任服裝專業教研組長及《服裝結構構制圖》等專業課的教學工作期間,精心施教,認真備課講課,講究授課藝術,增強教育效果,通過不斷向學生灌輸專業思想,啟發學生掌握服裝專業的基本知識,使學生學有所專,學有所長,用長自立,用長自強。在長期教研教學實踐中,同志鉆研創新,探索出適合中職專業課教學實際的“講、練、考、評、糾”一整套五環課堂教學模式。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相強的特點,經過實踐運用,教學效果顯著。此項教學發明創造,先后多次在市縣教研工作會上交流獲得一致好評。
與此同時,1998年,他根據服裝生產趨于工業化和城鄉居民穿衣趨于成衣化的市場形勢變化,敏銳地發現人才培養去向問題,大膽提出自己的教育思路:調整服裝專業培養方向——把多年沿襲為當地農村培養初級裁縫轉向為服裝發達地區的大、中型服裝企業培養熟練機工,使服裝專業走上新的發展之路,在他的建議下學校隨之調整了服裝專業課程設置,課程結構,增強了工業電動縫紉機的培訓教學,使畢業學員專業技能與市場需求接軌。他的這個金點子,確保了學校服裝專業平穩持續發展。一分耕耘一分收獲,1998年至今累計向廣州、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大中型服裝企業輸送車工1500余名。該專業現已被陜西省確定為“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骨干專業。
鑒于他在教學發明的突出成績和表現,2003年2月,同志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2004年5月,個人所撰寫論文《發展我縣中等職業教育的幾點思考》獲省級論文交流二等獎。
三、面向市場,拓寬新路,開發適應市場專業,發揮職教潛能
功夫不負有心人。自從擔任招就辦主任后,為了解決校本部專業就業及實習問題,他多次考察和了解就業市場,先后與浙江省紹興市袍江工業區管委會聯系在我校設立服裝專業“技工培訓基地”,使該專業實現定單式培訓。與中達電子江蘇有限公司聯辦建立電子專業訂單培訓,目前這兩個專業就業形勢良好,家長、學員倍感滿意。與北京、西安等地建立合作關系,解決了幼師學生對外輸出的難題。2010年春,與省內50余家建筑施工單位聯系就業安置工民建畢業生205名,受到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同時他積極主動和政府各部門聯系,在學校成立了“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勞動力定點培訓轉移機構”。目前,學校就業已形成電工電子在江蘇、服裝工藝在浙江、機電技術在青島、公路橋梁在天津、學前教育在北京、工業與民用建筑在陜西的穩定格局,使學校的招生安置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按照國家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的宏觀政策導向,同志積極考察市場,根據用工要求,向學校建議于2007年新開設焊接工藝專業,2008年新開設機械加工專業,高標準建設了焊接實習車間和機加實訓車間,目前,這兩個專業在校學生200多名,已與浙江省嘉興市漢納明特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美資)、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誠信醫化設備有限公司等專業對口企業建立校企用工合作協議,就業前景看好,為學校的后續發展打好了基礎。
四、創新辦學模式,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
2006年,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中“大力推行工學結合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的政策,秉承“為學習技術者提供扶持援助”的辦學理念,他親赴廣西、廣東考察,與廣西盛名教育管理服務公司牽手,建立“校企合作,勤工助學,零學費入學”的辦學模式。使貧困家庭實現了“不花家長一分錢學費,自立自強讀完職業中學”的愿望。該模式實施五年來,累計招收培訓貧困學生1000余名,成效顯著,受到學員及家長的一致認可。
2010年春,按照學校發展規劃,親赴北京、昆山等地,考察聯系,與北京清華雙元制教育研究中心達成“雙元制教育”辦學模式合作協議,使學校辦學由原來的單一中職教育----就業安置發展為中職教育---企業就業同時高職遠程教育學習---取得大學學歷及崗位認證證書----二次就業安置的新型理想模式,辦學層次得到進一步提高。
為了不斷宣傳學校,擴大招生,郭老師完成了學校網頁制作、宣傳畫冊制作工作,走遍全縣所有初中聯系協調,贏得支持,連年超額完成縣局下達的招生指標,使學校生源爆滿。2010年度,學校畢業、離校人數達890余名,實現了離校無一例投訴現象,對口就業安置率達98%以上。2010年秋、2011年春兩季招生1200余名,招生數列全市第一。目前,學校在冊學生數達2100余名,創歷史新高。人氣旺,事業興。
同志站在三尺講臺,奉獻綠色青春,敬業愛崗,辛勤耕耘,務實創新,得到各級組織的肯定,學校年度考核連年優秀,連續10多年被評為校級先進教師,優秀教研組長;2004年9月,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07年12月,被縣委組織部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知識分子”;08年7月,被縣教育局黨委評為08年度教育系統優秀黨員;2009年4月,被評為“富平縣十大杰出青年”。個人事跡先后在市縣電視臺、報紙上報道,受到學校和社會的普遍贊譽。
“詩一般的事業,火一樣的激情”是郭老師從教多年的感悟。他總是心懷一顆感恩之心,他很感謝各級領導對她工作的認可,讓他擁有諸多榮譽,而他所得到的這一切皆緣于他對人生的熱愛以及他對職業教育事業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