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者班級德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不想上學,只想泡吧,只想成功,不想奮斗,“現在的學生變了”,這是老師們的共識,耐心的說服教育被稱為大話西游中的唐僧,稍嚴厲一點就是法西斯,十日之教育抵不上一天的外出,“現在的學生真難教”,這是教師們的感慨;“給一點陽光就燦爛”——學會去關愛學生;舊瓶必須裝新酒——真正學會教育學生,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面對新時期的學生,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聽到的話“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只有裝著一顆愛心,你才會去發現、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去鼓勵他們上進,去指導他們克服困難,迎接挑戰,才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才會達到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和諧與溝通、不可否認現代班級德育工作的內容是滯后的,落后于時代,而且沉悶,壓抑個性,不具備說服力,帶有早期軍事化色彩,做法、方式都比較粗暴,對于新時代充滿幻想、充滿活力、富有個性的中學生來說,確實不合時宜,這就需要我們在教育方式和內容上有所改革,跟上時代的變化、教育方式上拋卻舊式的、粗暴的訓教乃至體罰,把紀律的懲罰和細致入微的道理說服結合起來。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多聽聽他們的傾訴,多從他們的角度考慮,把他們的意見認真思考一下,看看是否有可取之處,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不想上學,只想泡吧,只想成功,不想奮斗,“現在的學生變了”,這是老師們的共識,耐心的說服教育被稱為大話西游中的唐僧,稍嚴厲一點就是法西斯,十日之教育抵不上一天的外出,“現在的學生真難教”,這是教師們的感慨。面對新時期的學生,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聽到的話“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學習上一問三不知,歪門邪道如數
家珍”、“啟而不發,誘而不思”等等諸如此類的慨嘆、牢騷。現在的學生怎么了,我們為什么會發出一代不如一代的結論呢?是我們教育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呢?結合近幾年學生的特點和班主任工作實踐在此談一點對新時期學生德育的一點認識。了解學生------德育的關鍵所在。學生都是可以教育的,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比較難,正是由于如此,他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所熟知但又多予忽視。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句套話、官話。其實教育好學生的關鍵在于我們是否真的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對學生了解多少,理解多少。許多失敗的教育或教訓就在于我們并不理解學生,我們心目中的學生依舊是自己學生時代的學生或以前教過的學生,沒有注意到時代在變,而且是日新月異的變,我們面臨的學生也在迅速的變化,例如當一個學生遲到曠課時,我們一般認為他時間觀念差,卻忽視他由于基礎薄弱、早已厭學。我們帶著陳舊的學生觀,僅從學生違紀的表象出發進行所謂的“教育”“規勸”“關心”,而不注意學生的內心世界,結果驢唇不對馬嘴,適得其反。更加劇了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僅未解決問題,相反激化了矛盾。于是更堅定了“現在的學生一代不如一代”的信念,形成教育觀念的一個怪圈。
二、“給一點陽光就燦爛”——學會去關愛學生。沒有愛生的意識,就不會對教育職業投入極大的熱情,就不會去了解學生,更談不上什么理解,也就無所謂德育。只有裝著一顆愛心,你才會去發現、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去鼓勵他們上進,去指導他們克服困難,迎接挑戰,才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才會達到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和諧與溝通。才會產生最佳的教學意境與教學效果。也才會發現他們是如此可愛,并不難教,給一點陽光就燦爛,就這么簡單。
如何關愛,怎樣關愛?關注學生的學習是應當的,學生時代正是學習知識的大好時機,對學生學習中的進步、退步、挫折、困難、憂慮、苦惱等我們均應時刻關注,在上課時留意,課下觀察,找學生談心,和任課教師交流,找班干部了解。了解意味著關注,關注則意味著愛心的體現。然后去指導學生:進步時不要驕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挫折時不要氣餒,人生處處有坎坷,要勇于迎接挑戰;退步時不要灰心,要查找原因,吸取教訓。這是學習方面,但當今影響最大的應是生活中的關愛,關注天氣變化時的著裝,關注日常的飲食,關注平時學生情緒的變化,關注學生的行為異常與否。一個微笑,一聲問候,或許對我們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學生可能意味著一片陽光,一股春風,意味著鼓勵、贊賞,意味著愛。
三、舊瓶必須裝新酒——真正學會教育學生。不可否認現代班級德育工作的內容是滯后的,落后于時代,而且沉悶,壓抑個性,不具備說服力,帶有早期軍事化色彩,做法、方式都比較粗暴,對于新時代充滿幻想、充滿活力、富有個性的中學生來說,確實不合時宜,這就需要我們在教育方式和內容上有所改革,跟上時代的變化。
教育內容上應當把人生道理和日常生活的細節結合起來,從細微中見大道。從一個個生活細節、從活生生的社會現實中去尋找例子,作為德育材料。讓教育充滿活力,讓生活充滿哲理。教育方式上拋卻舊式的、粗暴的訓教乃至體罰,把紀律的懲罰和細致入微的道理說服結合起來。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多聽聽他們的傾訴,多從他們的角度考慮,把他們的意見認真思考一下,看看是否有可取之處。批評方式上應當尊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把法制的觀念和人本思想、人文意識結合起來。年輕人犯錯誤上帝也會原諒,我們需要告訴他們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并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時代在變,我們面臨的學生也在變化,教育工作者必須隨時而變,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我們對社會造成的損失將無法計算。
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