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校創業教育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牡丹江大學創業教育基本情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標準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牡丹江大學在創業教育改革前,對這一動向的把握較為滯后,課程、人員、體制、機制等方面都沒有形成適合新形勢下創業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此就業率一直徘徊不前,并有下降的趨勢,在同類院校中處于靠后的位置。出口不暢,入口就不旺,學校的良性發展出現了危機,如何改變這一窘狀,成為擺在新一任領導集體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解決招生難問題,必須解決就業難問題。要想理順學校工作脈絡,必須從就業問題下手。學校首先確定了創業教育思想創新的理念。為此,學校組織專人,深入基層,做了大量調研工作。通過調研數據整理,學校得到了創業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等第一手資料,為基于創新意識的牡丹江大學創業教育研究奠定基礎。
(二)創業教育學生問卷調查我校就業部門根據前期調研結果草擬了創業教育情況調查表,分發給大學三年級九個院系的720余名畢業生,其中有效問卷680份。以下是問卷樣本。問卷數理分析教育問卷資料統計分析的方法很多,總結起來有下列幾種:1.百分比統計法百分比統計法大多數應用于描述調查變量的分配情形,是統計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種。它優點是計算簡單,
二、問卷邏輯分析
以下是對問卷中六個問題的調查結果的邏輯分析,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了諸多以往創業教育中我們沒有想到或是忽略掉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學校改革就業工作、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該調研結果表明: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他們創業路上最大的障礙是與人溝通協調能力,即我們所說的情商。因此,高職高專學生的教育應在智商教育的同時更加注重情商教育。同時表明,現代大學生對于就業、創業具有一定的焦慮、恐懼心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經過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三年的學習沒有付出,就業、創業缺少技能;第二,對自己沒有信心,認為本科、研究生學生是市場的寵兒,比自己更加具有優勢。因為焦慮、恐懼,心理上處于不自信的狀態,表現在創業過程中就體現為溝通不暢、協調不利的局面。調研結果表明:廣大學生對于個人素質寄予很大的希望,對它的需求程度比例遠高于專業課程成績、證書等。個人素質包括知識素質、情商素質等內容,但更偏重于情商方面。高職高專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比本科生要弱一些,但情商能力與本科畢業生相比,他們并不具有劣勢,因此對于高職高專學生的創業教育以往還是偏重于知識教育的模式不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拿己之短比人之長。調研結果說明:構建以創業教育為目標的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是新時期創業教育的重要內涵,不僅是學生的需求,更是未來市場對于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素質要求的重要體征。調研結果表明:高職高專學生不僅僅只安于做藍領工人,對于從事高精端事業的白領生活具有較強的意識。他們并沒有因為高考分數的高低而給自己定性為低智商人才。因此,在高職高專院校教育中,要摒棄唯實踐論觀點,基于這一點的認識,本文認為加強我校正在開展的“四個一體化”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即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創業教育要加強“教學一體化、科研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招生一體化”四個一體化教育,從思想觀念上仰視我們的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信任與自尊。
三、調研問卷情況總結
調查問卷經過有效篩選后,94%的合格問卷進入到我們的統計環節,經過科學統計,根據相關結果,我們得出如下結論:我校就業創業教育沒有跟上市場發展的脈搏,創業教育思想落后、理論研究滯后;2008年以前,我們從事了一定的創業教育實踐,由于思路不清、方法不當,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通過校際交流與走訪發現,我們的創業意識較之發達地區的院校相當落后,缺少深入實際的創新性思想和意識。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本文認為:第一,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快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學校的教學內容難以跟上企業發展的需要,所以導致了“學難以致用”問題的出現。第二,學校由于教學條件有限,所以在實習實訓方面,特別是生產實訓方面條件不足,即便具備一定實訓條件,由于學校不能將產品轉化為商品,導致實訓運營成本過高,形成沉重的財務負擔,導致進入了“少實訓、不敢實訓”的惡性循環狀態,這一狀態直接導致了學生參與生產少,無法適應企業用工要求這一問題的產生。第三,在就業模式上,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下進行工作,以學生就業為主,而忽視了學生創業這一有效途徑。第四,由于各高校目前提供給學生的不論是勤工儉學崗位還是社會實踐崗位,都是以服務為主,不能培養學生生產、經營、管理、銷售、策劃、宣傳等全方位能力,所以學生只具備單一技能,不能符合企業需要的多面手的要求。第五,存在實踐演練少,技能單一,不懂管理的問題。我校考察了省內外多所具有食品專業的學校,例如江蘇淮安食品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院、齊齊哈爾職業技術學院等十余所高校,我們發現對于食品加工專業來說,課程開設大同小異,實訓設備基本一致,但都存在著這實訓開設課時不足,實訓經費短缺,學生動手實踐演練少、技能差,只會單一生產,不懂管理經營的問題。
作者:袁景 單位:牡丹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