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知識經濟的興起,使得知識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占有量不僅是一個國家國力強弱的首要標志,也是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企業競爭能力強弱的首要標志。知識經濟的突出特點是通過知識和技術的創新來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知識和技術的創新是通過創新性人才來實現的,創新性人才將成為未來的經濟技術競爭的關鍵因素,因此世界各國普遍重視教育改革,把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以迎接21世紀的國際競爭和經濟技術的挑戰。
對教育來說,培養創新能力理應成為所有教育活動的一種基本指向。在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由于原創性是發展成敗的關鍵,所以它將成為評價教育成敗的最高標準。所謂創新教育就是指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模式,是指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形象地說,創新教育不僅要向學生提供“黃金”,更要授予學生“點金術”。
一、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創新教育無論與傳統教育、現存教育、應試教育比較,還是與素質教育比較,都具有鮮明的特征:1、對于傳統教育而言,創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從價值觀取向上審視,傳統教育堅持的是“以追求傳統文化的輝煌成就及其歷史價值的昨天教育價值觀”。2、相對于現存教育而言,創新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我國的現存教育在知識經濟日益崛起的現狀下,要求教育從現代社會高度,培養具有開拓創新型的人才。作為回應知識經濟時代呼喚的創新教育,必須重新調整現存教育目標,即為社會培養既具有相應的知識技能,又具有開拓進取的創新意識、競爭和合作精神,以及隨機應變、辦事能力強、工作效率高的人才。與因襲于計劃經濟的教育比較,創新教育的本質特征是把個體的地位、潛能、利益、發展置于核心地位,高揚人的主體性,其職能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這種意義上說,創新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3、相對于應試教育而言,創新教育是一種健全人格教育。應試教育并不是指現存教育,而是對現存教育弊端的集中概括。4、相對于素質教育而言,創新教育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為目標,以促進全面發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以因材施教為方法的現代思想、現代教育模式的一種表述形式。它的內涵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營造有創造性的育人環境
這就需要廣泛普及科技知識,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并鼓勵全民族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更加支持和鼓勵教育工作者進行積極探索,大膽實驗,在實踐中不斷開拓前進。
2、造就創新型的教師
要培養富有創造性的學生,必須要有創造型的教師。所謂創造型的教師,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積極地運用于教學中,并且有獨創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的教師。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創造能力。所以,教師要了解當今高新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善于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并不斷調整知識結構,善于運用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思維教學。
3、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和教材內容
學校教育評價體系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評價體系所選擇的標準是對某種教育思想和方法的肯定,對教師的教學起著很強的誘導和強化作用。在以培養學生創造力為目標的教學中,應具有相對完善的教學評估體系,并重視對學生創造力的考查,以強化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要引導教師創造性地教,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激勵創新意識,倡導創新思維,鼓勵創新發明。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當增加肯定創新意識,褒獎創新實績的指標,并使其在整個評價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使之更有利于創新。創新教育要求根據時展趨勢調整教學內容,在現有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中,應刪除陳舊過時的知識,增加前沿新知,減少記憶性知識的份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的內容。
4、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創新的意識
主動是創新的前提,要進行創造性的活動,首先要主動地參與活動。有了主動參與,能動作用才容易發揮,學習、活動才真正“自由”。人在“自由”狀態下的學習、活動才富有活力和靈性。這是創造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變為學習的主體。
5、注重學生實踐性、操作性技能的培養,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性活動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應用型、創新型和實用型人才。因而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應成為其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所學的內容需在實驗室、實踐基地加以驗證,動手能力也必須在實踐環境中不斷提高。把教學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全方位開展實踐基地建設,對培養學生操作、動手能力至關重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學校應根據專業需要,建立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以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主動學習,多方實踐的機會。如法律專業學生到法學教學實踐基地參加實踐活動:法院旁聽庭審、模擬法庭活動、法律專題調查、案例介紹與討論、學生普法工作調研、法律援助、舉辦法律咨詢、送法下鄉等法律援助實踐活動。金融會計專業學生到會計師事務所、銀行進行模擬銀行、會計實踐活動,會計模擬實驗及會計電算化等活動。學校應加強教學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語音實驗室等校內實習基地建設,提高開放率,以保證學生進行實驗實踐技能訓練。加強計算機網絡、圖書資料建設,使師生廣泛獲得資料與信息。擴大學習、研究、交流、討論及體育活動等所需場所,使學生的學習、文體活動有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營造整體環境優美、人文氛圍和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在其中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和熏染。
通過實踐使學生深刻認識人生、感悟自我,做到知行統
一、言行統一,把知識、情感與信念轉化為行為,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做人、學習做事、學會學習,形成高尚的品德情操、精神境界。從一定意義上講,來自實踐中的教育,其深刻性、豐富性、持久性是校園環境所無法比擬的。
21世紀將是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世紀,是國力競爭越來越依靠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時代,是國家民族最需要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時代,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高校在指導思想上把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和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把素質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核心地位,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作為一切工作的著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