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學課程教學改善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李道單位: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生理學是醫學基礎課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是一門聯系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學科,在整個醫學基礎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筆者在多年的生理學教學實踐中,適當嘗試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試命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生理學課程特點
生理學是生物科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機體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而對于本院護理學專業的學生來講,生理學有著理論知識的繁雜性(理論知識點多,各系統聯系廣,各學科滲透比較深),實踐方面的高要求(要通過實驗來分析解決生命當中的一些現象),大班教學的局限性(學生人多,必然導致學生聽課的效率大大降低)等等特點。
2生理學課程改革與建設的必要性
首先,在護理專業領域中,要求護理人員能夠依據護理對象的生理特性、心理因素和行為方式等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維護或促進健康,評述護理品質與效果,獨立地對護理對象提供照顧或與醫師合作處理護理對象的健康問題等。這些都要求專業護理人員必須有堅實的生理學知識。因此,人體生理學是護理學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其次,生理學是醫學基礎課程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生對于這門課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著后續臨床課程的學習,也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法與實踐能力。再者,護理專業學生對于包括生理學在內的所有醫學基礎課的認識不夠,在他們的觀念當中,認為以后的護士并不需要太多的理論知識,能夠給病人打針、換藥就足夠了,甚至出現了“基礎無用論”的觀點。因此,我們必須針對護理這個專業的學生特點制定更為合適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3優化教學手段與內容
3.1優化教學內容
首先,我們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護理這個專業的特點而選擇適合本專業學生學習,并且對于以后臨床課程和實習有幫助的內容。其次,書本上的知識點不可能一一俱到,要做到學會取舍。比如骨骼肌的收縮原理里面的骨骼肌光鏡電鏡下的形態結構特點就是組胚已經上過的,可以一帶而過,幫助學生回憶就行,甚至可以不講;有些內容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比如神經系統的功能一章某些知識點,對于護理的學生來說,我們的培養目標不是要她們以后當醫生,所以類似于這樣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學。再者,我們要在選取的內容當中適當的添加與臨床護理工作相關的知識點。比如血液這一章,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個關于血型與獻血的病例,然后引導學生:作為護士的你,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做呢?讓學生在理論教學中主觀體驗護士這個角色,為以后進入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要注意將本學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前沿動態融合到教學中,以達到更新知識、拓寬視野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點,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起來,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體系,有助于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1]
3.2優化教學手段
3.2.1理論教學方面
(1)多媒體的運用:所謂多媒體教學,應該是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的目標制定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對于教師的教學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多媒體教學又稱之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對于生理學這門課程來講,大量的生理機制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特點而制定相應的動畫,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但在實際教學當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過于依賴多媒體,對于青年教師,最好盡量脫離多媒體,采取最原始的黑板教學,這樣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2)PBL教學的運用:PBL教學法中,核心內容應該是講究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而在互動里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提問。生理學的某些生命機制雖然復雜繁瑣,而且枯燥難于理解,但我們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首先提高學生對于學習這些知識點的興趣,只有學生想學了,才有毅力去堅持學,否則碰到一些相對比較復雜的知識點就打退堂鼓,久而久之必然產生厭學的情緒。筆者發現,學生在學基礎課程當中對于臨床存在大量的興趣點,所以教師在問題的設置方面要盡量聯系臨床,這也就要求一名基礎課教師也必須對于臨床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在設置問題方面,也要盡量少用甚至不用一些“口頭禪”式的提問,比如“是不是”,“對不對”等等。
(3)作業的布置:生理學作業的布置不能局限于書上的條條框框,比如某某產生的機制類似的問題要盡量避免,因為這樣的問題對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幾乎沒有太大的意義,學生對于類似的問題也是對照書本照搬。布置的作業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加深某些知識點的印象,關鍵還在于讓學生養成思考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生理學既然是解釋生命機制的科學,那我們就要利用這一點,盡量布置用已知的“教科書模式”來解釋實際生活當中出現的一些生命現象。3.2.2實驗教學方面醫學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科學,在醫學教學中,實驗課和理論課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2]。生理學這門課程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這也就決定了這門課程實驗的重要性,我們在安排實驗課程的時候,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盡量多留給學生自己動手的時間,而不要把寶貴的實驗時間浪費在理論課式的教學當中。但是生理學的實驗,對于護理學專業的學生來講,絕大部分屬于驗證型實驗,這就要求學生在理論方面首先必須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每次實驗課前的理論復習還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在操作過程當中,老師在旁邊要加以指導及引導,讓學生更好的滲透實驗對于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更好的理解理論方面的知識。
4優化教學評價
一般來講,一門課程的成績由兩個方面組成,30%的平時分加上期末考試的70%。在平時分里,又只有10%反映學生的動手能力,其余20%則為課堂的一些考核和作業。筆者認為,應大力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所占的分數比值應該提高。再者,在課堂上應多設計一些反應學生綜合能力的問題或者病例討論,從而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生理學教學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一年兩年的事,我們必須善于吸取和總結有豐富教學閱歷的老一輩教師們的教學經驗,并通過優化為我所用,才能夠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