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對生物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領會理解,啟發思維
理解的過程是學生動腦筋思考,把知識學懂學會的過程,在認真觀察完成后,如何領會理解,這要靠教師的啟發引導來實現。啟發引導的方式得當,就能調動學生積極地思考,啟發思維。創造性思維中最重要的是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又稱為逆向思維,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電波和有關情境的創設,有意識地讓學生從常規思維的反向去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就是思考者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從不同的角度,沿不同的方向,進行各種不同層次的思考,多觸角、全方位地尋求與探索新的方法和結論的開放式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跳出已有“條條框框”,打破思維定式,進行知識的遷移重組,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凝固在所謂的“標準答案”或者“知識系統”上。
二、鞏固記憶,掌握方法
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開始了記憶的貯存。記憶是思維想象活動的倉庫,也是知識應用的前提。在生物教學中,教師依據教學進度選用與教材內容有關的錄像、多媒體、課外書籍,講生物科學家的故事,介紹現代生物科技重大成就,使學生產生興趣。通過以上方法培養學生的無意識記憶能力。在教學每節或每章內容之后,學生需要對知識進行鞏固記憶。如,學習初中動物學《哺乳綱》一節之后,為使學生識記哺乳綱的主要特征可引導學生思考除課本里講到的哺乳動物外還有哪些動物屬于哺乳類。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回憶哺乳綱的特征,并要搜尋哪些動物符合這些特征。這種問題在考查學生觀察歸納能力的同時,可以對知識進行條理清晰的鞏固與記憶。
三、學會應用,提高技能
知識的應用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它既是檢測領會知識和鞏固知識的可靠指標,也是鍛煉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應用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用口頭或書面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學生對概念、基本原理的應用。第二,通過實際操作檢查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實驗、學習、繪圖等。另外,通過生物學技能的訓練與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以及記憶、理解、應用的水平和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學習的內部動機,認真做到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更好地掌握知識。
四、總結
總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有很多,只要我們有創新意識,改變方法,就一定能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實施創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在推進創新教育的過程中,應持之以恒、人人參與、全心投入,以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
作者:王淼單位:遼寧省鞍山市樂群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