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語文創新教育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應該明確中學語文教學創新教育的總體特征和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創新教育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藝術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造就創造型人才的一種新型方法。創新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將給語文教育界帶來全新的氣象和嶄新的面貌。中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進行創新教育的重要載體。我們要結合中學語文的學科特征、學生的年齡以及教材的具體特點,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養成創造性的思維模式。
一、營造創新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無疑是請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釋疑,這給我們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活水。課堂上我堅持民主教學,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充滿信任的氛圍,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意。我經常鼓勵學生多動腦、多質疑、多發現,大膽想像、大膽發言,以活躍其思維。如:對主觀題、開放題等的回答,只要他們言之成理、合乎邏輯,我都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不拘泥于一個答案,以激起他們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具體說,是在問題情境中,對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們之間的聯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級反映過程,是一種有創見性的思維活動。它可分為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批判性思維等形式,當然也包括幻想,“幻想也是創造性思維活動”。
二、改進教學手段,融入創新教育
教師授課一直擁有得失三尺講臺,三寸粉筆,兩袖清風。近年來有多了一塊小黑板,稍微豐富了一點。伴隨著教改的轟轟雷聲有多了投影器、配了錄音機,這一改革的確為課堂增色不少,但總吃菠菜豆腐總會膩的,因為投影片總是永恒不變的幾種顏色,時間久了,也就索然無味了。隨著信息技術的大沖浪,電腦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它幾乎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于是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的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嘗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五彩的畫面、神秘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圖形、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與創新以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加入創新分子的目的,讓學生愛創、樂創、變成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進教學方法、滲透創新教育
傳統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師教一篇課文常常是五大塊: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毫無關系,因此也就談不上什么創新教育了。由于沒有注入創新因素而導致:教師說得頭頭是道,而真正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訓練內容則顯得蒼白無力,教師一時口舌快活,而學生裝卻“霧里看花”,臨考總搞題海大戰、時間+汗水、日光+燈光,這樣就幾乎抹殺了家務事所有的創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須改進。要考慮:(1)怎么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興趣對求知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是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先決條件,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是創新的先決條件,可見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3)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有了興趣和習慣還遠遠不夠,要有堅強的毅力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才能激發創新的潛意識。(4)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上改進教學方法,要大膽走出課文、走出課本,讓課內長骨、課內長肉,讓潛在的創新意識大展宏圖。
四、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是最開放、最容易和社會生活發生聯系的學科,應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使其成為一泓活水,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干,學做人。語文教學的真諦就在于引導學生走近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使生活成為語文的內容,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充滿活力。
五、在課外閱讀中創新
閱讀是吸收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創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礎。研究表明,一個人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就有密切的關連。學生閱讀經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而且越早越有利。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閱讀活動,任何有成就的人無不從閱讀中并繼續從閱讀中獲得知識,培養性情,汲取營養和前進的力量。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激發青少年的閱讀興趣,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提高他們閱讀的能力,活躍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語感和創新能力。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繼續和補充。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課內是有限的,課外是無限的。學生課外閱讀既能鞏固和擴大課堂教學成果,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六、在語文教學中有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知道《春》是一種自然美,《風箏》是一種人性美,《月亮上的足跡》是一種社會美等。另外,要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如音樂美、結構美,內容美、音樂美、藝術美等。可結合教師講評提高鑒賞美的能力,進而來創造美,用語言行動來秒度時描繪生活,發現美,提高美的創造力。教育理論上曾說到“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可見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并且語文教師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從點滴做起,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
作者:王迎春 單位:內蒙古烏海市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