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研究生培養基地的創新教育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藝術碩士是社會高層次創新型藝術類人才的主要來源,創新教育是藝術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內容。文章論述了藝術碩士創新教育的重要意義,基于藝術碩士培養基地建設,將社會優勢資源引入研究生教學,以培養適應社會實際需求的高層次創新型藝術類人才為定位,從招生選拔創新改革、建設創新型教學隊伍、課程建設改革、營造創新氛圍的環境、培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五個方面,闡述了廣州美術學院充分發揮藝術碩士培養基地的載體和引導作用,對開展創新教育所進行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
創新教育;藝術碩士;培養基地;實踐;探索
筆者認為,只有強化創新教育,提高藝術碩士培養質量,才能為社會輸送更多高層次創新型的藝術人才。因此,針對藝術碩士研究生的創新教育是非常緊迫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廣州美術學院(以下簡稱廣州美院)通過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的實踐,對藝術碩士創新教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藝術碩士創新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般來說,創新教育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關鍵,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樹立創新的理想。創新能力是指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藝術學是一門非常尊重個性和創新的學科,藝術類研究生有著自身學科專業的特點。眾所周知,創新是藝術的生命力,藝術要有所突破必須創新。藝術創作要有獨立的出發點,用獨特的眼光觀察對象,用獨特的思維剖析對象,用獨特的手法表現對象,在風格、內涵、形式、表現等方面進行創新,使作品從外在形象到內在意境都表現出獨特的藝術見地。因此,藝術碩士的創新教育培養和其他學科專業不一樣。為了適應藝術事業的發展,相關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藝術碩士創新教育的思想、內容和方式等。
藝術實踐與藝術體驗是藝術碩士重要且有效的實踐教學環節,能幫助藝術碩士在動手設計和創作實踐過程中逐漸培養感知能力、認知能力和創新思維,使藝術碩士在感性認識和體驗之中學以致用,從而提高創新能力。動手設計是藝術碩士創新能力的基本特點,我們在看藝術碩士研究成果時,除了要看藝術創作的結果,還應注重作者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思考、精神風貌等潛在的心理品質。
研究生培養基地是學校與企業、行業、社會組織等共同建立的加強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平臺,是研究生進行藝術實踐與體驗的主要場所,是開展創新教育的重要載體。加強培養基地建設,廣泛吸納社會優質資源,實現產、學、研的良性互動,是加強藝術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必然要求,是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也是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雙贏”合作方式,越來越受到社會、高校的重視和推廣。
二、建設研究生培養基地,開展藝術碩士創新教育的實踐探索
近年來,廣州美院依托自身的學科優勢,與合作單位積極建設藝術碩士聯合培養基地,將社會優勢資源引入研究生教學,以培養適應社會實際需求的高層次創新型藝術類人才為定位。學校通過招生選拔方式改革,建設創新型研究生教學隊伍,注重課程建設和實踐教學,營造創新氛圍,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等方面的創新。同時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使創新教育貫穿于藝術碩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了培養基地對藝術碩士創新能力培養的引導作用。
1.招生選拔的創新性改革較高的生源質量,能為今后的研究生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藝術碩士招生選拔上,廣州美院始終堅持“嚴格考試、按需招生、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根據國家招生的相關規定,按照學校的招生要求,始終堅持把考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通過專業基礎與設計創作相結合的考核,了解考生的專業知識掌握情況、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設計創作能力,從而選拔出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考生,確保研究生的生源質量。廣東省教育廳2010年12月的《廣東省教育廳關于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設的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示范基地”只能以高校的名義招收研究生,并按國家招生辦法招生,但可以在高校的招生簡章中注明,也可在研究生完成基本課程后,由“示范基地”和研究生進行雙向選擇。近年來,在教育部門下達的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標中,有些指標定向用于“示范基地”研究生招生,從而確保了藝術碩士培養基地的育人目標。
2.建設創新型的研究生教學隊伍創新型的導師對藝術碩士創新教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藝術碩士創新教育的關鍵所在。藝術碩士創新教育對導師的綜合素質和執教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導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藝術創作實踐經驗和較高的學術研究水平,還要注重在學術研究、藝術創作等實踐活動中培養人才。學校建設研究生培養基地,整合與優化校內與校外師資力量,建立雙導師聯合培養平臺,嚴格實行雙導師制,重點引入實踐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的企業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聯合培養藝術碩士,建設創新型的導師隊伍,拓寬人才培養渠道,讓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悉心指導,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建設創新型研究生教學隊伍,除了選聘熱心教育事業、取得一定業界公認成就的行業專家作為外聘導師,學校還聘請了基地導師,有針對性地選擇一系列課題項目,共同指導藝術碩士研究生進行研究。不定期地邀請基地高級專業人員擔任課程教師,到學校開設研究生課程,構建學術交流平臺,安排教師到培養基地培訓,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
3.課程建設的創新性改革藝術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與教學建設必須重視學術研究和實踐活動,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逐漸具備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并提出解決策略或方法的能力,以實現對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聘請基地知名專家作為研究生導師,讓校內外導師共同參與制訂研究生培養計劃、課程設置、學位論文選題和答辯等環節。依托聯合培養基地合作平臺,學校導師和基地導師選擇一系列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課題項目,讓基地研究生參與進來并得到鍛煉,將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與時展、社會實際需求緊密結合,指導研究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使研究生課堂延伸到真實的市場領域,直接將藝術創作轉化為市場價值。校內外導師和研究生共同研究課題項目,促進師生的互動教學并充分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拓展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此外,根據藝術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方案的要求,藝術碩士的學位論文必須緊密結合本專業生產或實踐應用的實際需要,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以課題項目為依托完成論文工作。因此,學校要求培養基地的導師必須有課題項目為支撐,并在基地的教學實踐中完成研究生學位論文指導工作,為研究生完成創新性論文發揮重要作用。
4.營造創新氛圍建立創新教育理念是實施藝術碩士研究生創新教育的前提,培養和加強創新意識,是創新教育的核心。研究生培養基地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條件,包括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團隊、合理的學科布局、濃厚的學術氛圍,讓研究生真正接觸企業的實際工作,了解行業要求。良好的研究生創新教育環境,即良好的學風、校風及團隊精神,有利于啟發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形成一種讓學生主動創新、勇于創新的育人氛圍,培養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藝術創作能力與創新思維的人才。改善教學條件是實施藝術碩士創新教育的保障,學校必須重視實驗室、工作室的建設。培養基地讓研究生深入一線,拓展了研究生教學資源,為研究生教學提供了充足的實驗室、工作室及先進的科研設備。
5.培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多學科交叉融合是當今高校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趨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多學科交叉融合有利于學生拓展知識結構的廣度與深度,有利于學生養成敏銳的觀察力、具有一觸即發的靈感和觸類旁通的能力,有利于培養新穎獨特的創新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全面客觀地研究、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具有學科綜合、人才聚集、資源集中與教學內容豐富等優勢。學校應打破各種壁壘,整合各方創新資源,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組織和展開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實踐、學術交流、溝通與互動,建立多方合作、互惠共贏的互補互融關系,在實踐中提升藝術碩士的綜合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實現藝術碩士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三、結語
藝術碩士的創新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學科建設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將在創新理念的指導下,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教育創新體系,促進藝術碩士培養基地穩步發展,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經濟要求且能為我國藝術事業服務的創新型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奉莉.我國研究生創新教育的現狀和改善對策.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1(2).
[2]廣東省教育廳關于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設的管理辦法(粵教研函〔2010〕21號).
[3]朱琰.基于政產學研合作框架的服裝設計類研究生創新教育模式探討.美術教育研究,2015(3).
[4]梁小雁.藝術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的幾種模式——以廣州美術學院為例.人民論壇,2015(33).
[5]孫真榮.積極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高校創新能力.中國高等教育,2013(1).
作者:梁小雁 單位:廣州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