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打造精彩有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高效教學方式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作為老師必須要讓課堂教學的氛圍越來越活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文章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教學質量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改觀,但改革工作依舊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立足于實際,堅持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以下是筆者對此問題的幾點探究,僅供參考。
一、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教學情境
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一方面問題要能夠讓學生形成明確的學習目的和解題方向,另一方面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使問題發揮實質性的效果。另外,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難度過高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難度太低又起不到鍛煉的效果,失去了問題本身的意義,所以,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最好比學生的能力略高一籌,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同時經過努力可以獨立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再設計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想辦法增加問題的趣味性和新奇度,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思考的動力,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我們可以聯系實際生活來設計問題,這樣一來,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而且問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和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
二、提倡小組合作,培養合作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學習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分享學習心得,交流學習經驗,取長補短,促進學生共同進步。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例如,在學習《確定圓的條件》這節課的時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確定一個圓所需的條件是什么。首先,讓學生思考幾個問題:經過一個點可以畫幾個圓?經過兩個點可以畫幾個圓?經過三個點可以畫幾個圓?通過作圖,經過A點可以畫出幾個圓?經過A、B兩點可以畫出幾個圓?經過A、B、C三個不在一條直線上的點可以畫幾個圓?小組內部進行交流討論,然后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比一比哪個小組發現的最多。
三、現代手段輔助,突破教學難點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比較強,學生理解起來會比較吃力,這也是造成很多學生不喜歡數學的主要原因。此外,傳統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拓展空間的要求,靜止的教材圖片也無法給予學生清晰的物體印象,因此,教師要引入多媒體技術,通過多維空間模型的旋轉模擬,化靜止為動態,讓枯燥乏味的圖形變得生動立體起來,從而突出圖形的旋轉效果,達到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激發學生想象能力的目的。為此,我們要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形象性,突破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使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養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平面圖形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平移、翻轉、折疊平面圖形,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平面圖形。多媒體技術集聲音、畫面和文字于一體,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特點,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實踐證明,通過這一技術手段,不但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較大興趣。
四、加強新舊鏈接,完善知識體系
數學知識之間存在較為緊密的連貫性,很多知識點之間環環相扣,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在不斷完善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同時,注重提高認知結構的完整性,避免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后破壞原有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不等式的基本性質”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之前所學的“等式的基本性質”,然后運用類比分析的方式,逐步揭示兩者的區別與聯系,發現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不同概念的印象,而且為新課程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有的教師在教學新課時,往往過于關注理論知識和課堂結論,一味地強調記憶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而忽略了這些概念、定義、公式形成的過程,導致學生僅僅從字面上記憶概念,而沒有真正領悟概念或公式的本質特征,也沒有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不利于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也不利于學生完整認知體系的形成。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全面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真正明白數學概念或性質的來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
五、及時鞏固練習,提高學習效率
當堂訓練是鞏固提高的最有效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在教學結束前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訓練題目,引導學生進行當堂練習,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另外,我們要考慮題目的難度,保證適中且有層次性,滿足各個層次的實際需求。比如,我們可以將難度劃分成A、B、C三個層次,A類題目是概念類的基礎題目,B類題目是應用型的綜合性題目,C類題目是延伸性的強化型題目。通過隨堂練習不但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案,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總之,教師要堅持貫徹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堅持教學活動高效化,發揮學生的主體優勢,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識。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著.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秋海.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技能分析與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馮茁.教師教學觀念轉變阻力探析[J].教育探索,2014(12).
[4]高伯瑜.初中數學新教材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分析[J].甘肅教育.2006(6).
作者:尹輝 張輝 單位:山東省高青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