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如何建構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語文是初中階段重要的學習科目,但是就目前初中閱讀教學而言,還存在著一些教學問題,影響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導致閱讀教學停滯不前,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和閱讀能力的提升。為了解決閱讀教學問題,鼓勵教師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主題閱讀和普通閱讀相比,是對學生過去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延伸,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加全面、科學的知識,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實現學、思、拓展有效結合。身為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敢于創新主體閱讀教學策略,注重整合閱讀和閱讀訓練,提高學生主題閱讀積極性,讓語文閱讀課堂煥發光彩,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主題式教學;探究
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受到更多的關注,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鍛煉學生語言邏輯思維,提高學生主題閱讀能力,開拓學生眼界,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新課改初中語文理念要求我們通過多途徑、 方式引導學生去讀書,邊讀書邊進行批注,注重知識的積累,強調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主題閱讀習慣,提高審美體驗。 當今時代,碎片化閱讀的流行給學生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雖然閱讀內容豐富,卻導致學生思維手段受限。 主題閱讀是符合初中認知規律的一種閱讀模式,有著無可取代的教學地位和作用。 本文將根據主題閱讀教學實際狀況,詳細論述提升初中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內涵和重要作用
主題閱讀主要是在一定的時間根據同一內容或者主題進行大量閱讀,對知識進行優化和整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技巧。 和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別,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并不是基于內容、語句和文章結構,對文章簡單的對照和比較,而是通過深度解析文章內容,幫助學生深化語文知識。 通過對主題閱讀教學的有效樹立和總結分析,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度解讀, 幫助學生學習分析文章結構,掌握文章重難點,理解文章深層含義,提高學生思維遷移能力以及文學鑒賞能力,讓教學更加系統化,有條有理。 在經過長期的鍛煉后,學生信息收集能力得到提升,能夠掌握速讀的技巧。 另外,開展主題閱讀學生視野也會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
二、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
(一)抓住核心思想,提煉主題閱讀
在開展主題教學過程中,都有一個相關主題。 在實際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用簡潔的語句或者詞語對主題閱讀的主旨進行概括和提煉,續而開展主題閱讀教學,其實,只有將主題閱讀核心內涵思想抓住,才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連貫性進行思考閱讀內容,積極為學生創設整體性的閱讀環境,為后續課外閱讀材料的解讀提供可靠的支持。 一般來講,每篇閱讀材料中,都有關鍵性的語句和詞語將文章的內在深意展現出來,這是文本材料的“核心”,這個“核心”是深化學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渠道, 為讀者和作者構建溝通的橋梁,讓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所以,教師在開展主題閱讀教學中,要結合教材材料要求和新課標要求對主題閱讀的核心進行總結和提煉,基于現實角度出發對文本材料的核心詞進行深度挖掘。比如在學習《背影》這一課時,以“父愛”為主題,引導學生對文本材料中的相關線索進行總結提煉,讓學生深度感受到什么是父愛,了解親情的偉大。 在課外時間,教師搜索和父愛相關的課外書籍,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閱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二)以課為例,總結歸納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 教師要積極采用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教師要掌握歸納學習方法,以此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教師以一單元的某篇文章作為重點開展講解,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讓學生用相同的辦法學習其他文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質量。比如在學習初二主題為“人與自然”這一單元課文時,這個單元主要是以科學性的文學作品開展教學,從不同角度表達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思考和擔憂,教師重點講解《大自然語言》這篇文章,讓學生精讀,掌握學習方法,再用相同的方法學習《大雁歸來》《時間的腳印》等同一主題素材的文章,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大自然的語言》的文體是科普說明文,閱讀這類文章時, 學生不但要弄明白文章講述了什么內容,還要明白說明文必須有條有理,通俗易懂,學習作者使用的寫作手法,明確寫作思路和語言風格。 在開展教學時,教師要提前設計教學方案,通過整體感知,理清思路,品味語言,最后拓展遷移,從這幾大方面開展教學。 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同時在學習同一主題文章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三)創建單元教學法,構建知識體系
處于初中階段,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教學特點,對教學中文本內容進行重新的整合和調整,以單元為模板開展主題閱讀教學,加深學生理解能力,幫助學生能夠循序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 《背影》《回憶我的母親》等課文時,可以構建一個新的單元《父母的愛》。 滲透德育知識,培養學生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提高學生道德品質。 教師可以設計具有感染性和啟發性的單元導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四)培養學生批注閱讀習慣 ,提高學生賞析能力
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挖掘主題,只有學生找到文章主題,幫助學生讀出情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初中語文教師要科學制定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批注閱讀,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從閱讀中體會學習語文的作用。比如在學習部編版《春》這一課時,朱自清的散文繪聲繪色描繪了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贊嘆和熱愛。 在學習這篇文章時,要求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批注,本篇文章主要圍繞“春”寫了幾個部分,掌握課文分層次描寫春景的寫作手法,讓學生感受寫景抒情散文的特點,體會描寫細致、情感豐富、語言生動精煉的好文章,對于好詞好句進行摘抄,找出文中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深入春的藝術境界中,為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盎然的生機所激勵。培養學生批注的好習慣,能夠賞析語言,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經常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提高批注技巧,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五)實施多元解讀,創新教學主題
主題教學模式應該是靈活多變的,不該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在多元解讀課文時要堅持正確的教學思想和價值取向。 初中生的思維還處于發展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適當的情況下,多鼓勵和贊揚學生,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對學生幼稚和不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行糾正和引導。 初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元解決閱讀文本內容,選擇正確的價值導向,能夠發現文本中的人文內涵,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在閱讀中能夠體會到其中的韻味,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提高學生語文基本核心素養。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以單篇課文開展教學內容,教師要積極運用閱讀主題教學,將語文學科和實際生活進行結合,創設情境,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財富。
(六)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興趣
語文課程資源不僅包括課上資源還有課外資源,將課內外資源進行有效結合,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活動,走進社會,在生活實踐中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加強學生的感悟,還能夠實現以讀促寫的教學目的。 社會實踐活動多種多樣,比如報告會、演講、辯論比賽、戲劇表演、參加博物館、瀏覽自然風光、文物古跡等。 從時事新聞到家庭生活,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教學課堂,豐富學生情感。 教學課本上的教學資源有限,教師可以圍繞教材進行拓展閱讀,為學生推薦適合初中生閱讀的書籍,開拓學生眼界,鍛煉學生思維,讓閱讀教學更加精準,促使學生真切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比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作者魯迅,教師上網搜集其他魯迅的相關文學作品,讓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吶喊》《朝花夕拾》《彷徨》《藤野先生》等,從不同問題類型的文章去了解魯迅,深度挖掘作者的人文價值取向,儲備更多語文知識和技巧。 再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部編版《我愛這片土地》這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學生愛國精神,加深學生對本篇文章熱愛國家和土地的感悟,讓學生自主搜集資料,利用信息技術查閱相關視頻, 觀看戰爭紀錄片或者到展覽館參觀發展歷程,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內心真實想法,進行記錄,以“我愛家鄉”為主題寫作并上交作文,通過實踐活動,不但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以讀促寫,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 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支持和推廣,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更正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主題閱讀這種方式也符合新課改的教學需求,是優化初中生閱讀學習的重要教學手段。 身為初中教師要關注學生閱讀量,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習品質,選擇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閱讀量,幫助學生深層閱讀,提高其人文素養。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及時充電,優化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專業技能,能夠提出圍繞主題拓展閱讀材料,進行有效指導的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作者:王茂榮 單位:廈門外國語學校石獅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