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就業誠信問題屢見報端,主要是大學生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高校對大學生誠信教育不夠重視,用人單位要求過高,大學生自身誠信意識不強等主觀和客觀因素是造成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大學生就業誠信現狀,指出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對策,旨在增強大學生責任感,提高其自我約束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
引言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高校要把誠信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圍內,以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目前高校對誠信教育不夠重視,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問題較嚴重。大學生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容易產生矛盾的心理,造成就業誠信缺失。
一、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現狀
首先,求職簡歷弄虛作假。求職簡歷是用人單位獲知求職者相關信息及求職意向的主要渠道,然而有些大學生在求職簡歷上作假,比如原有成績等級是差卻改為優,沒有班干部經驗而在簡歷上寫班長,對優點夸大其詞、對缺點避而不談等,此現象產生的原因在于很多用人單位偏愛優秀畢業生,因此才會出現各種造假的行為[1]。其次,隨意簽約和毀約。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很多大學生擔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要有單位接收自己就愿意與之簽約,但是一旦發現還有更好的單位可以選擇,就立刻毀約。此外,雖然有些大學生對所簽約的單位還算滿意,但是與其他同學相比,發現自己所簽約的單位不如同學的好,心理感到極其不平衡,就會毫不猶豫地與用人單位毀約,甚至還有些大學生與多家單位簽約[2]。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比如用人單位對毀約學生所在學校產生不好的印象,造成信任危機,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更加困難。
二、大學生就業誠信問題分析
1.外部因素一是社會誠信環境不佳。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傳統價值觀念受到“唯利論”的影響,導致各種誠信缺失問題的出現,社會誠信缺失主要體現在不講信用、弄虛作假等,這種現象已經形成一種不良風氣,不利于構建社會誠信體系,誠信環境惡劣[3]。大學生價值觀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是造成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原因所在。二是高校誠信教育缺失。高校誠信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實現的,其目的是增強學生責任感,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格。在思想理論教育基礎上,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去感悟和理解,提高學生誠信道德意識,并以誠信道德意識指引行動,努力做到知行合一[4]。然而目前的思政課大多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對其不感興趣,造成誠信教育效果不佳,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因此,高校對大學生誠信教育不重視,是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三是家庭教育不到位。有些家長一味強調成績的重要性,忽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另外,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造成大學生意識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強。自身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只有通過弄虛作假滿足自身的需求。四是用人單位的要求不合理。高校擴招使畢業生數量增多,用人單位為了能從眾多畢業生中選出優秀的人才,在招聘中提出過高的要求,設置條條框框,提高了人才選撥門檻。大學畢業生為了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因而在簡歷中弄虛作假。與此同時,就業壓力加大,畢業生在“先就業后擇業”思想的影響下,只要有用人單位接收自己,就與之簽約,后面覺得不滿意,就毀約、跳槽[5]。
2.主觀因素一是部分大學生缺乏誠信意識。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會承受來自道德和利益的雙重考驗,要衡量利與弊、得與失。這需要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那些價值觀不穩定的學生,很容易作出違背誠信道德的行為。此外,還有一部分大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缺乏責任心,造成誠信觀念與行為不統一。二是部分大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目前大部分大學生對未來迷茫,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未做好職業規劃,在校期間沒有做好就業的準備。一方面,在就業過程中,有些學生眼高手低,不能正視自己的專業和能力。另一方面,當前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備受寵愛,以自我為中心,造成在就業過程中對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對高薪工作蜂擁而上,而對一些較為辛苦的基層工作不屑一顧。這樣既不能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也不利于社會的發展。三是部分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一方面,有些大學生追求安逸舒服的生活,一心想留在大城市,或者找一份輕松的工作,不愿就業于邊遠山區。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找工作以收入作為標準,在工作中卻缺乏踏實苦干的精神,責任心不強,造成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評價較低。
三、加強大學生就業誠信的策略
1.優化社會誠信環境,健全社會主義誠信制度首先,要優化社會誠信環境。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有助于增強大學生求職誠信意識。其次,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經濟主體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視誠信的作用。因此,整個社會需要一套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來約束每個公民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絕誠信缺失現象的發生[6]。與此同時,要提高全社會對社會信用對于社會健康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各級政府要積極開展誠信建設工作,形成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以利于大學生求職誠信意識的形成。
2.加強誠信教育,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首先,要加強誠信教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校園文化的主渠道作用。通過思政課提高大學生對誠信的認識,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深大學生對誠信的理解,并認識到市場經濟需要道德來規范,誠信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其次,要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從學生進入學校開始,就開設就業指導課,讓學生觀摩招聘會,在觀摩過程中,了解就業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技能和必不可少的資格證書,鼓勵學生盡早為就業作準備。再次,要建立健全學生誠信管理制度。從學生入學初就要建立個人信用檔案,主要考核學生信用情況,做好信用評級工作,把評級結果記錄在學生檔案內。對于失信的學生,要以正面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對于屢次失信的學生,應加大懲罰力度,讓失信學生以此為戒,在校園內營造誠實守信的風氣。
3.規范用人單位人才招聘標準首先,改變以簡歷評價人才的選撥方式。求職簡歷是求職者的名片,其中的基本信息可以供用人單位判斷求職者是否適合崗位要求,但這不是錄用的唯一指標,個人實際能力才是選撥人才的關鍵,尤其是求職者的發展潛力。過于重視個人簡歷,不利于科學地選撥人才。其次,從目前我國就業市場來看,用人單位處于優勢,往往以高學歷為招聘條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用人單位應根據崗位實際,招聘適合崗位的人才,而非學歷越高越好。此外,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應以誠信為原則,不夸大自身實力。目前有些畢業生與招聘企業本來已經簽約,但是后面又毀約,這種現象時常發生,主要是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給予求職者的承諾沒有履行,才發生違約[7]。這樣做既浪費人力,又失去人才,甚至給自身帶來誠信危機。因此,需要規范用人單位招聘標準,構建用人單位評價體系。需要注意的是,解決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問題,僅憑一方努力很難做到,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市場誠信制度,形成良好的誠信氛圍。
結束語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是解決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當務之急。高校在培養大學生誠信品質的同時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教育,幫助他們明確就業目標,做好職業規劃。有了明確的就業方向,才能減少就業選擇的盲目性。同時,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讓大學生在誠信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誠信就業。
參考文獻:
[1]《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研究》課題組.大學生就業誠信的現狀、原因與對策探究[J].理論前沿,2016(8):123—124.
[2]謝卉,王蘭亭.淺談大學生誠信危機———高校教育環境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影響[J].社會觀察,2016(6)6—7.
[3]陳艷,許中華.大學畢業生就業誠信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青年探索,2015(5):12—13.
[4]金英杰.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20):90—91.
[5]石筠.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及其對策思考[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07(12):78—79.
[6]彭容.論當前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24):23—24.
[7]周剛,儲志新.大學生就業誠信問題分析與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7(10):56—57.
作者:徐巧月 單位: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