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堂教育教學中自我開放技術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自我開放作為心理咨詢的一種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文章從自我開放的時機要恰當、自我開放要保持理性和情緒穩定、自我開放必須是能起到正向作用、自我開放內容必須與課堂教育教學主題吻合等方面,論述了自我開放技術在課堂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自我開放作為心理咨詢的一種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自我開放技術也稱自我暴露技術,是指心理咨詢師在適當的情況下,公開自己適當的經驗與來訪者分享,協助來訪者對自己的感覺、想法與行為后果有進一步的了解,并且從中得到積極的啟示。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做出一定水平的自我開放時,通常會引發另一個人做出相同水平的自我開放。隨著這樣一個過程的進行,雙方的個人關系就會變得愈來愈密切,這一規律被稱為開放的“互報規則”。本文旨在與廣大中小學教師共同探討怎樣的“自我開放”才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的作用。
一、自我開放的時機要恰當
從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看,教師往往被他們視為“重要他人”,一般情況下學生會比較在意教師的態度和意見,他們的言行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言行的影響和左右。所以當課堂教育教學內容出現難度較大或引發學生出現情緒和情感的沖突、矛盾時,是教師自我開放的最佳時機。如在一節高中的數學課上,當教師講解一道難度很大的題目后,發現大多數學生沒有聽明白,課堂氣氛比較沉重,教師說:“大家聽明白了嗎?哪里不明白請舉手。”沒有一個學生響應。此時教師做了這樣的自我開放:“這道題目難度比較大,涉及的知識點很多,我看到這個題目時,剛開始一點思路都沒有,反復讀了幾遍題目后,我理出了它涉及到的知識點,嘗試了四、五種解法,最終解了出來。”聽到老師的這番話,學生們仿佛一下輕松了許多,課堂氣氛也活躍了不少,學生們開始嘗試著和老師探討解題思路和過程。其實這位教師的自我開放在兩個層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第一個層面是當面對難度很大的題目,許多學生容易把“聽不懂”內歸因在自己智商不夠、比較笨上,繼而出現自信心降低,產生自己沒有學好數學的能力并產生無助感。老師此時的自我開放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無助感,使學生將“聽不懂”外歸因在題目太難上,保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第二個層面是學生從教師的自我開放中聽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感覺到學習的內容雖然有難度,但是可控的,是有希望完成的,只要努力做了是可以得到良好反饋時,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會增強。相反,如果教師將這個自我開放用在講解題目之前,勢必就會對數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學數學有畏難情緒的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產生“對老師都有難度的題目我肯定聽不懂”的想法,繼而習得"數學太難了,我學不會”的無助感,帶著這樣的情緒學習,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自我開放要保持理性和情緒穩定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無好壞之分,一般我們只將其劃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但是由情緒引發的行為和行為后果則有好壞之分。積極情緒支配下的行為更容易幫助人們達成或接近目標,消極情緒支配下的行為則相反。所以說在師生互動的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組織者所產生的個體情緒體驗在感染并影響學生群體的情緒狀態的同時,也影響并左右著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在一節《面對失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上,教育目標是幫助學生接受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小到玩具、寵物,大到朋友、甚至生命,引導學生學會理性面對和接受失去。在課堂討論分享環節,一位學生講述了奶奶去世帶給他的悲痛和恐懼。這個分享引發了授課教師的傷感,她也做了自我開放,講述了自己父親去世后的情感體驗。但是這位教師沒有控制好情緒,失聲痛哭,不能自已,最終自我開放只是停留在失去父親的哀傷和痛苦這一層面上,導致課堂氣氛異常凝重,學生們沉浸在恐懼、害怕、悲傷中。這樣的自我開放不但沒有起到更好的達成本節課教育目標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使學生們更深的感受到死亡的恐怖和面對死亡時人的無助,繼而形成死亡帶給人的傷害是無法恢復和擺脫的觀念。如果這個案例中的教師在自我開放中能保持理性,很好地控制情緒,那么從她的自我開放中學生就不僅能體驗到老師失去父親時的痛苦和悲傷,還能感受到經歷了失去親人的老師,化悲痛為力量,努力進取,生活依然精彩。這樣,不但能起到淡化死亡的恐怖和死亡帶給人們的無助感的作用,同時對“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產生更深的情感體驗和感受。這樣的自我開放不但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而且能對達成教育目標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所以如果使用自我開放技術,一定要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選擇開放的內容必須緊貼主題的同時,還需理性把握開放的程度,不要選擇涉及個人隱私、傷痛、傷害等內容,避免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
三、自我開放必須是能起到正向作用
如前所述,教師在課堂上的自我開放,是與學生分享自己曾經的生活經歷,這就勢必有正面積極的,也有負面消極的。使用這一心理咨詢技術的中小學教師不同于心理咨詢師,我們在課堂上肩負著引導并幫助學生樹立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職責,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的所有言語都必須是能起到正面、積極作用的,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即便我們與學生分享的是自己曾經的一個負面的經歷,也必須讓學生從教師的分享中感受到積極的力量。如在一節《告別拖延》的主題班會課上,教師自我開放,與學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坦陳自己剛上初中時是一個有嚴重拖延行為的人,學習成績一直徘徊在60分左右,心里有許多美好愿望,一個都無法實現。但是他很快話鋒一轉,將自我開放的重點放在了他是如何在媽媽和好友的幫助和監督下,一點一點地改掉了拖延的習慣,慢慢變成了一個自律的人,享受到了生活和學習的快樂和成功。這個分享既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一個真實的人,又讓學生從老師的改變中感受到“有志者事竟成”的力量。有些教師在課堂上自我開放僅僅是為了和學生拉近距離,或者是隨口而出,不考慮是否合適。如在一節討論“如何正確使用網絡”的主題班會上,當說到網絡游戲時,有學生說自己玩起游戲來經常控制不了時間,老師脫口說出:“我也是,我上高中時還因為打游戲逃過課呢。”類似這樣的自我開放給學生的影響一定是消極的、負面的,甚至會成為學生堅持錯誤做法和想法的理由和借口,是與主題班會的教育目標背道而馳的。
四、自我開放內容必須與課堂教育教學主題吻合
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緊扣教育教學主題,服務于主題,以盡可能少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自我開放內容必須是和本節課的教育教學主題吻合的,是有助于教育教學目標達成的。在講授《臺灣》的地理課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臺灣的自然風光和經濟發展狀況,授課教師給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去臺灣旅游的經歷,表面上看這個自我開放內容與本節課的主題是吻合的,授課教師惟妙惟肖的講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氛圍輕松、愉快,但在近18分鐘的分享中,更多的是各類道聽途說的奇聞異事,游客和導游間的沖突和矛盾等,并沒有達到讓學生更深人更廣泛的了解臺灣的發展現狀和歷史傳承的目的。這種沒有實際意義的自我開放,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課堂上的自我開放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對內容嚴格篩選,反復推敲和提煉,用最精煉的語言呈現在課堂上。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堅決杜絕內容牽強,東拉西扯,冗長的自我開放。這樣的自我開放不但無助于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反而使課堂無法聚焦于教育教學目標,甚至有些課堂因為教師的自我開放影響了進度,耽誤了時間,使教育教學目標無法達成。所以,自我開放是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果、改善師生關系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使用的時機和方法都必須視課堂教育教學狀況而定。
作者:丁曉玲 單位:治區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