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理教學中的愛國教導方式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通過縱橫對比,說明建國以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
縱即以時間脈絡為線索,各個階段國家的發展狀況,了解我國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是激發學生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的很好的途徑之一。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統計顯示,建國60年來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的變化:通過該表格,使學生了解舊中國工業部門殘缺不全,工業設備陳舊落后,產品產量少,洋貨眾多。但建國后,我國工業在幾十年內已建立獨立的、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突破了許多高精新技術,工業布局日趨合理,工業增長速度和多種工業產品產量成倍增長。
在農業、河道、交通等各方面的縱向比較,也同樣具有顯著的德育效果,如建國50多年來,農業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糧食總產量翻了兩番,人均糧食達400多千克,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用約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這是令世人驚嘆的奇跡。另外,建國以來一批大江大河大湖得到了充分治理。如“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淮河兩岸得到治理;“九年十載鬧災荒”的海河流域已被根治;治理黃河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千年“黃禍”將在我們手下化害為利;長江巨大的水能,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開始為社會主義建設獻出廉價的電力;“黃金水道”為工農業生產提供便捷的運輸;礦山的建設,城市的興建,交通的發展,經濟布局的變化……無數地理事實證明: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值得自豪、驕傲。學生通過課堂中各種方法的引導,充分了解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既加深了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感情,又增強了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決心和信心。
橫即同一時期中國同其他國家之間的發展狀況對比,這里通過幾組數據來說明。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在工業和農業方面,都居世界領先地位,說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當然中國尚屬經濟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與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可以通過“人均”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艱巨而又長期的任務,從而激發學生樹雄心,立壯志,發奮圖強,勇于拼搏,學好本領,為建設偉大而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祖國而奮斗終身。
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是地理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國防教育是地理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新時期強化地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在教學中適度地國防教育,不僅能拓寬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提高了地理的地位;其次有利于學生提高地理能力。教材中所提供的國防內容,雖是零散的、隱性的,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篩選、提煉、挖掘、歸納綜合,做到有機滲透。如講我國的疆域時,讓學生了解我國的領土、領海及周邊國家,中國陸上疆界從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口起,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止,總長2萬多公里,海洋總面積達473萬多平方公里,大小島嶼有6000余個,陸上海上鄰國眾多,因此,國家間沖突也較多。比如幾次邊境自衛反擊戰的概況,1962年爆發的中印邊境戰爭,1979年、1981年、1984年的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等。還有中菲的黃頁島之爭,中日釣魚島之爭,樹立起“祖國領土、領海、領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觀念,國家統一、民族的團結,都離不開強大的國防。香港、澳門的主權回歸祖國,臺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都是很好的國防教育題材,這樣,增強了學生的國防意識,增進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可樹立起為中華之崛起而勤奮學習的大志。
通過鄉土地理教育,加深學生的切身體會,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而熟悉又是通往興趣的重要路徑之一。因此,我們要結合鄉情教育,開展國情教育,了解城市鄉村的發展以及城鄉面貌的改觀,這不僅是增強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好契機,更是加深學生理解理論基本知識的抓手,清楚地了解和認識本地區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對祖國的親近感、愛國思想的好方法。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做些鄉土情況調查,野外考察,建立基地,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比如嵊州的領帶行業,早在2002年,年產領帶2.3億條,產值71億元,銷售收入65.2億元,利稅總額6.2億元,出口總貨值10.27億元,生產總量超過意大利科墨地區,但現在呢?在夾縫中求生存,出路何在啊?通過課堂內外各種符合中學生年齡特征的活動形式,讓學生了解家鄉的舊貌,喜看家鄉的新顏,展望家鄉前景,并將建設與祖國前途聯系在一起,而將他們熱愛家鄉感情,升華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達到寓愛國主義教育于鄉土地理教育之中的目的。
總之,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地理教學中滲透著愛國之情,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核心。相信只要深入挖掘,善于概括出我國國情的特點,有重點有針對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無疑就會使學生建立起愛國的情感。
作者:張洪波單位:浙江嵊州愛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