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高校野外實習教學地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是地理科學專業的主要實踐環節之一,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和素養以及研學旅行的能力。本文以天水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專業自然地理野外實習為例,探討地方高校地理科學專業自然地理實習實施過程以及發展方向。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環境的組成特征、結構功能和空間分布規律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對象包括地質、地貌、水文、植物、土壤等各個地球表層的環境系統。野外田間教學活動尤為重要。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都極其重視學生野外實習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建立了多處專業實踐基地。2010年以來很多地理學者又相繼出版了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方面的專著,如熊黑鋼的《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指導》、程弘毅、王乃昂的《地質地貌野外實習教程》、張兆干的《廬山地區地理學野外實習指南》、陸林的《黃山地區地理綜合實習指導綱要》、鄭祥民的《浙江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教程》等。對自然地理野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和實踐能力培養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天水師范學院在2009年招收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生,并在2009級人才培養方案中設計了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氣候學等課程的野外實習,2012年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確定為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在培養學生地理野外實踐能力,拓寬學生專業思維以及發現地理問題、地理探索、研學旅行能力以及專業興趣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得到學生的一致認可,但不足之處也非常明顯。
1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開設背景
隨著高等教育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高校地理科學專業教學理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1]。我校地理專業成立之初,課程實習就納入了人才培養方案,之后不斷完善,在2014年地理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部門地理分理論課和實驗課,同時增設自然地理學課程和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隨后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不斷修訂,2016年、2018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進一步強化了自然地理野外實習。
2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地理學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和綜合性特點,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實踐教學比課堂理論教學更具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對于培養學生地理科學綜合思維,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提高學生野外作業和研學旅行能力有著獨特的作用。通過野外實踐教學,使學生掌握自然地理各要素野外調查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學生獲取地理信息與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結合學校實際和區域優勢確定實習路線
結合區域自然條件以及學校的實習經費和專業野外實習的實踐經驗,自然地理綜合實習區目前確定為灘歌盆地、渭河谷地以及魯班溝。主要包括以下實習內容:(1)觀察武山縣境內實習點主要巖石,試著辨別巖石類型,學會其描述方法;了解武山縣主要地質構造分布,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繪制王家磨、董家坪、臘干村等觀測點地質剖面圖;初步分析灘歌盆地地層分布特征,觀察并繪制出崖灣里至王磨村一線的地層關系素描圖。(2)觀察灘歌盆地、渭河谷地以及魯班溝周圍主要地貌類型,初步探討其地貌成因;通過觀察渭河河谷及其支流塑造的地貌特征,認識河流作用所塑造的各種地表形態;觀察灘歌鎮董家坪附近巖性與地貌的關系,并分析其成因;觀察董家坪褶皺以及臥牛山斷裂帶地貌特征,并分析其成因;通過野外觀察魯班溝丹霞地貌的特征,試分析其成因。(3)觀察天爺梁山地土壤的垂直變化特征,并測定其有機質以及水分變化特征,試分析其成因及其發育演變趨勢;通過走訪調查天爺梁附近人類土壤利用方式及改良途徑;學會土壤路線調查、標本采集的方法;學會土壤剖面圖的繪制方法。(4)了解臥牛山植被類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種屬,試分析臥牛山周圍生態與環境的關系;掌握植物群落調查的方法,學會植物標本的采集與制作。
4野外實習取得了一定成效
4.1完善了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
新時期要求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操作能力。為此我校在自然地理野外實習中設立了驗證性實驗項目和學生自主探究式實習項目,結合課堂理論教學的知識體系和室內實驗項目構建野外教學體系,具體細化驗證性實驗項目培養學生野外操作能力,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實習項目的開發與管理,豐富實習內容。
4.2促進了野外實習實踐基地的創建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已經建立了灘歌盆地地質地貌野外實習基地、呂二溝、赤嶼溝、魯班峽桃花溝、花石崖等地貌實習基地、渭河(武山段)水文野外實習基地、臥牛山、天爺梁植被氣候實習基地。既可完成自然地理要素知識學習目標,同時還兼具素質教育功能,彰顯研學旅行的價值所在;區域交通條件成熟安全保障性較高,距學校較近,節約開支方面優勢明顯。
4.3完善了野外實習教學活動組織程序
野外實習之前由院系主管領導帶頭組織指導教師確定實習方案,編寫野外實習申報書,設計實習線路,聯絡住宿、交通、各部門的接洽工作。實習過程主要分三個階段,實習前讓學生了解實習區概況、明確實習任務、建構小組實習項目、了解實習紀律、安全、考核等事宜;實習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每個實習點學習任務并對自己小組建構的實習項目加以驗證和探索;實習結束后及時召開實結會,提出實習改進意見,嚴格把關考評學生野外實習報告書。
4.4提高了學生研學旅行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學生親歷自然環境,探尋地理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同時需要學生借助儀器設備以及學生感官感知來印證專業知識、探尋地理現象,既需要與自然環境高度融合,也需要和實習團隊高度配合。通過野外實習加深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5加強野外實習教學的建議
鑒于野外實習的教學實際以及多年野外實習實施經驗以及對于地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5.1適當加大實習經費投入
地理專業野外實習經費支出主要是交通、住宿、部分門票、保險等,其中門票、保險由學生承擔。由于近年交通、住宿等價格上漲等,只能縮短時間和距離,實習效果受影響。建議增加實習經費,改變實習組織形式(由旅游社承擔實習的出行活動),教師可以專注做好專業的講解和指導,提高野外實習成效。
5.2注重師資培養
實踐指導教師實踐能力需加強,由于培養模式,很多教師野外作業和實習帶隊能力不足,影響到野外實習效果,部分實習項目落不到實處,流于形式。為了盡快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可以資助專業指導教師外出考察、學習,聘請兄弟院校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來我校具體指導,編訂實習指導手冊等。
5.3進一步細化和規范野外實習管理
為維護野外實習正常秩序,確保學生野外實習的安全,根據天水師范學院野外實習安全管理辦法結合本專業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管理規范,落實責任人,制定切實可行的實習計劃。學生簽訂野外實習安全責任承諾書、購買保險等。
5.4建立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
為了使學生明確考核方式及考核內容,使指導教師能統一評分標準[2]。實習成績實行等級制,成績由4部分構成:(1)野外實習紀律(10%);(2)小組實習匯報(30%);(3)野外實習技能(30%);(4)個人實習報告(30%),不合格需重修。
5.5充分利用3S技術
在GIS技術的基礎上建立野外實習的平臺系統已經成為自然地理綜合實習未來發展的方向[3]。我校地理科學專業的野外實習還停留在傳統實習的階段,今后需借助GIS實驗平臺,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研發野外實習模擬,通過實驗平臺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提高學生野外實習實踐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通過技術手段也可以對學生的野外作業進行遠程操控。
參考文獻
[1]蒲陽,賞剛,鄭光輝,等.我國大學自然地理課堂教學發展趨勢探討[J].大學教育,2014(5):25-26.
[2]熊平生,田亞平,王鵬.桂林市地質地貌野外實習探索與實踐[J].高師理科教育,2016(3):100-103.
[3]李恒凱,劉小生,潘穎龍.基于GIS的探究式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平臺系統[J].地理科學,2012,32(8):1026-1032.
作者:王新民 劉強 張凱 單位:天水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