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誠信危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當代大學生—遭遇迷失的群體
近段時間以來,關于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已經成為引起國人高度關注的社會焦點之一,在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中,儼然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當代大學生已經喪失了基本的誠信,出現(xiàn)了“嚴重的誠信危機”。論文百事通筆者在閱讀了大量的相關報道后,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被社會強烈譴責的誠信喪失主要集中于考試作弊嚴重,惡意拖欠貸款,制造虛假履歷,就業(yè)過程中違約嚴重等方面。
那么,當代大學生真的已經喪失誠信了嗎?
據東華大學的一份有關誠信調查的報告顯示,逾半數的大學生誠信的喪失是從眾心理所致。88.39%的同學認為誠信在當今社會很重要,誠信的意義、價值不容忽視川。但是當他們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為了能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不得不夸大簡歷、偽造獲獎情況等。雖然大學生在他們的主觀意向上覺得誠信很重要,應該以誠信待人處事,但社會現(xiàn)實迫使他們選擇了不誠信。這就說明在當代大學生身上誠信喪失并不是大學生本身的問題,而主要是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或者確切的說是社會上某些制度環(huán)境不完善和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中“守信就會吃虧,失信更易成功”的不良價值導向的結果。
眾所周知,大學校園早已不再是純潔而獨立的世外桃源,當代大學生也早已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現(xiàn)代傳媒和資訊的發(fā)達,使大學校園已經成為連接社會的一個窗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要在校園的陽光中投下它長長的陰影。因此,我們不該孤立地看待大學生的誠信問題,這同社會風氣密切相關,大學生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有的媒體只是一味地口誅筆伐大學生如何考試作弊嚴重,并不厭其煩地列舉出大量作弊的事實。但考場舞弊僅僅只有學生參與其中嗎?河南省鎮(zhèn)平縣發(fā)現(xiàn)高考作弊;河南省淮陽縣三中高考考點集體舞弊;湖南省衡陽市中考前一天,試卷答案就已滿天飛;大學英語
四、六級考試題目屢屢泄露;廣西、廣東的高考歷史試題被“猜中”70%以上……種種充斥于考場內外的丑聞其始作俑者是誰?難道不是一些平時為人師表、道貌岸然的人民教師嗎?這種由教師參與組織的大規(guī)模的考場舞弊遠比學生在下面挾帶、小抄的作弊程度要嚴重得多,后果要惡劣得多,乃社會不能承受之重,它直接顛覆的是公眾遵守規(guī)則的信心。是誰敗壞了考場風氣?作弊的學生或舞弊的老師?這似乎陷人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困境,其實,從歷史上看,考場從來是社會的縮影。考場有問題,并不是考場自身的問題,腐敗才是考試舞弊的源頭,考場腐敗只是社會腐敗的一個“分戰(zhàn)場”,遏制考場舞弊本質就是要反腐敗。
再有,學生為什么會作弊?在我們傳統(tǒng)的觀念里,學生作弊不外乎這些因素:差學生平時不學習,考試時為了蒙混過關故要作弊,發(fā)展到后來出現(xiàn)找人代考和替考;好學生為了拿獎學金、評優(yōu)評獎也要作弊。似乎學生作弊只是學生自身的問題,與老師沒有絲毫關系。但最近看了一則資料,是首都經貿大學一位老師和同學們的討論,一位學生在作業(yè)中寫到:“但從客觀上看,我認為(學生作弊)老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是有些老師教得不好,學生聽不懂,其實,如果學生都能掌握知識,誰還愿意提心吊膽去作弊呢?二是有的老師監(jiān)考時不嚴格,挫傷了不作弊同學的積極性。原本誠實的學生開始懷疑考試的公平,心里充滿憤怒,一些人也開始作弊……放在過去,我一定也會站在師者的立場上置之一笑,認為這只不過是學生在為自己的過失尋找理.由和借口罷了。但在今年臨近寒假的期末考試中,筆者剛接手不久的專業(yè)發(fā)生一個考場出現(xiàn)3個學生作弊和違紀的嚴重事件,而且均來自同一個班級,令人吃驚不小,而其中一位學生的檢討更如一顆炸雷令人震驚而又發(fā)人深省:“很多同學平時不努力,就等著考試的時候,通過平時努力同學的‘幫助’過關,甚至有人因作弊而拿到了二等、三等獎學金。更可笑的是,竟然連一個學生都沒有被處分過,或是公開批評過。以至于大家對作弊沒有畏懼感。”作弊違紀是可怕的,視作弊違紀為當然則更可怕。當人們不再相信違反規(guī)則就一定會受到懲罰,反而相信如果不服從潛規(guī)則就會吃虧時;當規(guī)矩不成其為規(guī)矩,丑陋不被認為是丑陋時,誠所謂“禮崩樂壞”矣。誰來為此負責?學生作弊自身肯定要負主要責任,但與考場紀律松弛,監(jiān)考人員的措施不得力,處罰制度不嚴明也密切相關。
筆者長期在基層工作,經常深人課堂聽課,平時與各位任課老師交流溝通的機會也多。在與這些老師的探討和長期的教育管理實踐中,我們形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教學觀念、手段的落后和教學內容的脫離實際,考試內容的教條僵化和評估方式的刻板單一,是導致學生大面積作弊的重要原因。一場考試,如果只考書本知識、考死記硬背、考屠龍之技,使絕大多數人產生了作弊的念頭并具備操作上的可能性,那么考試本身就值得反思。
高校學生考試作弊現(xiàn)象屢見不鮮,屢禁不止,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中止或緩解這“三尺之冰”越結越大,不能簡單地將罪狀歸咎于學生,這樣顯然不利于問題的解決,而深層次多方面地分析內在原因并采取相應舉措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再來看看被媒體渲染得沸沸揚揚的大學生惡意拖欠貸款吧。我們并不否認極個別學生惡意拖欠事實的真實存在,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不是主流。根據“上海大學生誠信道德現(xiàn)狀調查”課題組的調查,大多數學生對待助學貸款的履行態(tài)度是比較嚴肅的,期望通過“借債償還”和“延期償還”的占了絕大多數,分別占到36.5%和55:9%。明確表示“當然不還”和選擇“能不還則不還”的僅占1.6%和1.4%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一份題為“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在“如果您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會”一題中,80%的學生回答會按時還款,20%的學生回答到時再看,或者能拖就拖。兩份調查在“愿意還款”上存在十多個百分點的差距,并非區(qū)域性的本質差異,而是后者的問題設置不如前者具體、明確,“到時再看”包含著多種可能性,因此,“愿意還款”的比例肯定不止80%o此可見,大學生大多數畢竟是誠信的,不誠信的只是個別。則“當代大學生已喪失基本的誠信”論斷從何而來?由少數人的不誠信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由少數來否定多數,由支流來主宰主流,請問這是哪家的哲學?這樣的論斷科學嗎?合理嗎?
而且我們說這回答“到時再看”的20%里實際透露出當代貧困大學生的許多無奈:“我倒是很想還呀,舉債過日子的滋味并不好受。但拿什么來還呢?”因此造成大學生違約的原因很多,不盡合理的貸款協(xié)議是造成較高違約率的主要原因。有的協(xié)議要求學生在畢業(yè)之前就還清貸款,有的貸款協(xié)議要求學生一畢業(yè)就要按月或按季度還款,并且必須定額、定期繳納,期限短,償還方式單一,對學生畢業(yè)后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但在現(xiàn)今的就業(yè)形勢下,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yè)困難,有許多人難以及時就業(yè),有的薪水太低,這些學生進人到收入穩(wěn)定期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除非在少數城市里的少數行業(yè)內就業(yè),否則的話高薪故事是不會發(fā)生在多數人身上的,但是我們的國家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也并不是所有的行業(yè)都是電信和金融部門。如果一個大學生在4年大學期間完全靠貸款生活的話,按時還貸幾乎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而且一個大學生畢業(yè)后的前幾年正是青年人人生事業(yè)的起步期,如果花費
五、六年的時間去還貸就意味著這個人不會有任何物質積累,對將來的事業(yè)和生活都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而這些窮孩子的身后無一例外都有一個渴望他們拯救的貧困家庭或貧困家族。可以這么說,還貸考驗大學生誠信。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故意拖欠不還的“老賴”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大學生沒有按期還款有著許許多多的客觀原因。而改進還款方式,延長還款期限是解決國家助學貸款拖欠的一個有效手段,當然這有賴于財政貼息期限的延長。時下,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巨大。如何能在激烈競爭的就業(yè)市場上搶占有利的先機?多數大學畢業(yè)生會在畢業(yè)之前盡力地充實自己的競爭實力,但也出現(xiàn)了少數大學畢業(yè)生通過夸大或造假履歷來充實自己“實力”的現(xiàn)象。不可否認,每年的就業(yè)高峰期同時也是一些專門私刻公章偽造資格證書、等級證書、畢業(yè)證、學位證甚至榮譽證書等不法分子“生意”最紅火的時候。面對著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辦證”宣傳廣告,面對調查中,問及是否會在求職履歷上作假時,有27.5%的同學選擇了“視情況而定”,即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利益需求來決定是否作假時,我們確實會悲從中來,感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但當我們把履歷造假、簡歷注水這些不良行為投射到當今形形色色的制假販假、摻雜使假的社會生活的大背景大屏幕上去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行徑與造假王國的種種劣跡和手段比起來,似也不那么觸目驚心、可惡可憎了。君不見假煙假酒假奶粉謀財害命,禍國殃民;假文憑假學歷假論文肆意橫行,瞞天過海;抄襲剿竊,弄虛作假,假學術太猖撅。別人怎樣我們姑且不論,單就校園而言,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者尚且如此鮮廉寡恥、沽名釣譽、粗制濫造,敢問,學從何來?身為何范?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敗壞整個高校的學術風氣,使治學水平日趨低下,并且失去基本的評價和自我評價標準。從文化傳承的大業(yè)看,我們又怎能期望在如此學術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學子們能夠繼承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學術薪火、繼承道統(tǒng)和學統(tǒng)呢?有老師的“示范”作用在先,則學生們在校時在履歷上攙假注水,出校門后成為制假售假的主力也就不足為怪了。這正應了中國一句古話: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己身不正又焉能正人哉?說得不客氣一點,這是高校在批量生產缺乏誠信的社會“次品”,是對國家和民族的犯罪!其對學子人格的腐蝕所影響的不是個別而是一代人乃至幾代人。這才是最令人憂慮和痛心的。
在就業(yè)過程中的違約現(xiàn)象是當代大學生備受社會譴責的另一重要原因。有的人批評青年學生朝秦暮楚,這山望著那山高,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期望值過高,要求他們擺正心態(tài),先就業(yè)后擇業(yè)。這不由使我想起了莊子和惠子之間那場著名的漆梁觀魚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乎?”“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乎?”每個人自身才是自己人生最好的設計者,他們追求的是人生總收人的最大化。不同利益群體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地方官員為了降低本地的失業(yè)率希望大學生能夠毫不猶豫地選擇去做礦工或清潔工,但大學生們在尋找夠保證他們實現(xiàn)以一生為計算單位的收人最大化的工作,你能夠責怪他們嗎?你可以提建議,但你不能責怪或強迫他們,每個人自身才是自己福利的最關心者,再說即使大學生們眼界再低,也只不過是就業(yè)崗位在大學生與非大學生之間進行轉移而已,不挑剔本身并創(chuàng)造不出新的就業(yè)崗位。
還有,一味地譴責學生在就業(yè)中的違約,則又有誰來規(guī)范約束用人單位虛假招聘信息、夸大宣傳、炒作等不誠信的行為呢?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違約率為16.3%,而用人單位的違約率也達10.3%。
盡管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存在一些令人遺憾的問題,發(fā)生難堪的事情也增長很快,但這畢竟不是主流,就此認定大學生群體缺失誠信則有失客觀和公允,一些媒體在對這些事情的報道和評論時有些言過其實,夸大和渲染的成分較多。所以,如果要描述當代大學生的生存現(xiàn)狀的話,只能說:他們是在不健全的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遭遇迷失和人為妖魔化的一群。校園是社會的縮影,就算這群人中的少數已經喪失誠信,板子也不該只打到大學生身上,在一個社會誠信文化氛圍總體上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的大環(huán)境中,“誠信缺失”難道只是大學生的專利嗎?
2提升大學生—誠信教育神州行
對于大學生誠信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生馬浩亮說:“我認為大學生誠信問題的解決最終還得靠大學生自己,要以嚴格的個人修養(yǎng)來約束自己。外部的環(huán)境、制度、教育的確都能對大學生的誠信產生影響,但這些都只是從外部產生作用,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我們大學生從內在的修養(yǎng)做起。作為主體,我們完全能衡量出誠信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也應該相信自己能做好。維護我們大學生群體的良好形象,大學生自身義不容辭。”這話真說到點子上了。從目前建設誠信政府、打造誠信商家到為個人建立誠信檔案的“誠信熱”洪流我們不難看出,確實有必要在全國各大高校開展深入持久的誠信教育活動,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誠信素質,使誠實守信成為構筑校園文化的重要特質之一。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2.1高校教師在校園誠信文化建設中應起好示范性的表率作用在培養(yǎng)大學生品質這項工作中,教育者的示范性及榜樣力量非常重要,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育人力量。
正人先正己,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首先要自尊自重,潔身自愛,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誠待人,以信維人,注意通過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教給學生誠信道德規(guī)范及誠信準則,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信念。如此,則學生不僅能相信、認同老師教導的理論,還能付諸行動和實踐。因為,教師自身的行為為他們作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反之,學生將難以認同、信服,更不可能轉化為誠信理念。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誠信觀念、誠信價值取向和誠信行為方式進行顯性和隱性塑造,引導他們合著時代的節(jié)拍誠信成才。
為此,有必要在廣大師生中率先建立信用檔案,不僅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記錄,對老師也不例外。對那些弄虛作假、不守誠信的老師就是要毫不留情,嚴格查處及至清理出教師隊伍,否則就會誤人子弟,貽害無窮。新晨
2.2既要加強誠信的道德教育,也要加強誠信的法治教育國人在談及“誠信”時,往往把它視為一種道德美德,而非一種經濟、法制上的義務。這與從孔子提倡“信”到孟子強調“誠”,都側重一種適用于“熟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歷史文化積淀有關。今天我們提倡誠信教育應突破這一認識上的藩籬。
我們不僅要通過道德教育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人無信不立”,誠實守信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而形成文明社會的最重要的標志之一,是擁有道義上的人格的重要因素。在現(xiàn)代社會,誠實守信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和美德,是為人處世,建立社會關系的立身之本。此外,我們一定不能忽視通過法治教育使大學生深刻理解誠信對于法律社會的必要性,它不僅是個人實現(xiàn)自我合法利益的前提,更是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基礎,引導大學生樹立“信用至上”的價值觀、公正平等的法律意識和信守規(guī)則的法治理念,從而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誠實守信作為自己的自覺意識。
2.3誠信教育應朝“全程抓,全員抓,全面抓”的方向發(fā)展,努力培育全社會的誠信道德文化誠信教育不能搞成轟轟烈烈、來去匆匆的運動,應更加注重它的深人性、持久性和全面性,極力營造“全程抓,全員抓,全面抓”的新局面。所謂“全程抓”,就是要從幼兒教育開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每一階段都不能放松誠信教育,這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教育過程;所謂“全員抓”,就是要使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每一階層的社會成員都要接受誠信教育的理念并自覺內化為心中的道德率;所謂“全面抓”,就是要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提倡誠信。唯有如此,才能建設全社會的誠信道德文化,形成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營造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氛圍。在誠信道德文化的培育中,社會誠信制度的建設和個人誠信品質的修養(yǎng)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誠信制度建設是他律機制,誠信品質修養(yǎng)是自律機制,只有兩個機制的良性互動,才能完善社會誠信文化系統(tǒng),使誠信文化建設體現(xiàn)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特色。所以,我們要盡快完善和健全社會的誠信制度,建立由誠信管理系統(tǒng)、誠信評價系統(tǒng)、誠信監(jiān)督系統(tǒng)組成的誠信監(jiān)管體系,在這個體系里還可以建立個人的誠信查詢系統(tǒng),最終把社會建立成一個人人都講誠信的誠信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