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時間管理狀況及策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也是之于每個人都公平的一種重要的資源,時間具有供給無彈性、不可替代和無法逆轉等特性。時間管理是指“個體為有效利用時間資源進行的計劃和控制活動。也即要在同樣的時間消耗下,為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進行的一系列工作。其目標是要使人們從被動地、自然地使用時間轉到系統地、集中地、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分配使用時間,從而進行高效的、富有創造性的勞動”[1]。大學生對時間管理得如何,直接影響其在校期間的學業、心態與生活質量;長遠而言,將影響其達成個人人生目標和社會價值的實現。探討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可以為大學教育提供一個嶄新的研究視角。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設計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課堂簡易測試、課余訪談及查看學生時間日志等形式,了解有關時間管理的專題教學指導對他們的影響。
(二)調查對象以湖南農業大學選修了《大學學習理論與方法》課程的大一、大二學生為抽樣調查對象。課堂中的簡易測試涉及569人;課后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70份,有效回收率為92.5%(其中文科女生100人,理工科女生90人,文科男生56人,理工科男生124人);課余訪談學生20余人;查看學生時間日志152人次。
(三)調查時間本研究的調查時間為湖南農業大學的校選課《大學學習理論與方法》的授課期間。
二、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現狀分析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所取得的數據,其他調查途徑所取得的數據不納入統計分析范圍,按照黃希庭等人提出的時間管理傾向概念[2],從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三個維度對調查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
(一)時間價值感時間價值感是個體時間管理的基礎,是指個體對時間的功能和價值的穩定的態度和觀念,對個體駕馭時間具有動力或導向作用。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總體上有較強的時間價值感,能認識到時間是有限而且重要的資源和財富,大學學習時間更是對個人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少部分的學生缺乏正確的時間價值感,這部分學生占的比例雖然不大,但足以說有部分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放縱,這必將導致他們大學學業不良乃至整個人生的失敗(見圖1)
(二)時間監控觀時間監控觀是個體利用和運籌時間的能力和觀念,主要涉及目標設置、計劃安排、時間分配、優先級和結果反饋等五個維度上表現出來的能力和主觀評估(見表1)。在目標設置上,大學生對時間是實施和達成目標的根本保障認識不足,行動缺乏。在訊息萬變的今天,大學生對未來的種種憧憬與自身的迷茫抉擇錯綜交織,說明了大學中有關目標設立與實施方面的教育和引導比較欠缺、滯后。在計劃安排上,調查結果可以進一步證實大學生在目標設置方面的不足。九成以上的大學生在時間安排上的隨意性比較大,意志力不夠強,這是大學生自控能力不足的典型表征。在時間分配上,調查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很多大學生并沒有意識到或不能踐行“學習永遠是大學生的第一要務”;在學習與其他活動時間的平衡上有所偏差,這種情況的出現有著深層次、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探討,對大學生進行時間分配價值方面的正確引導需要加強。在優先級別上,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五成的學生分不清大學學習生活中各類事情的輕重緩急,有近一成的學生壓根就沒考慮過相關問題,更談不上進行正確的時間分配。在結果反饋上,顯示出大學生利用和運籌時間的能力不足。
(三)時間效能感時間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駕馭時間的信念和預期,反映了個體對時間管理的信心以及對時間管理行為能力的估計,它是制約時間監控的一個重要因素。調查表明,大部分的學生時間效能感適中,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信心不足”或“沒有信心”(見圖2)。能夠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他們在高中時期都是各方面的佼佼者,其自我效能感原本都是比較強的,為何進入大學以后自我效能感在時間維度上的表現卻出現了退步,這應當引起大學生和教育者的深刻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上并未表現出顯著差異,這可能與調查對象僅為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其中大一第二學期的學生占69.73%,大二第一學期的學生占30.27%)有關,他們仍處于逐步適應大學校園生活的過渡期和調適期,他們在時間管理上的傾向基本一致。
三、加強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對策
(一)學校應強化大學生進行時間管理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時間價值觀是強化時間管理意識的前提。時間價值觀是指個體對待時間的態度和觀念,對人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時間是一種特殊資源,任何時候強調“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都不為過。大學四年是人生中求知欲最強、精力最充沛、思維最開闊的黃金時期,大學生必須珍惜時間、學會駕馭時間,明確時間管理的實質在于目標管理、事件管理、自我管理三方面。其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時間管理就是對目標進行管理,目標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時間管理的效率[3]。這是由目標本身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所決定的。因此,大學生強化時間管理首先應意識到設定恰當目標的重要性。其二,達成目標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完成一系列相關的事件的過程,可見事件在目標管理中的關鍵作用。而每一個事件的達成,都依賴于時間的消耗,單位時間內能否達成最終目標,取決于對事件的具體管理規劃和實施。因此,大學生強化時間管理還應當意識到對輕重緩急不同程度的事件付出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其三,由于時間所具有的獨特性,時間管理的研究對象并不是時間,而是與時間息息相關的“自我管理”[4]。時間管理既是一門適用于所有人群的理論,同時也是一種因人而異的個人與時間之間的“相處之道”。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時間相對于中學時代已經是高度自主的,因此,大學生強化時間管理必須意識到自我管理在大學學習生活中的主宰作用。
(二)教育者應對大學生時間管理加強指導對于在校學習的大學生而言,學習的自主程度是影響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國內外已有相關研究[5-6]表明,對學習時間的管理是自主學習策略的一部分。雖然大學生的學習策略一般主要由自己制定和使用,但也完全可以通過教學指導得以形成和改善。認識到這一點,筆者參照美國Weinstein的做法[7],在校選課“大學學習理論與方法”課程中特別開設了4學時的“大學學習時間及其管理”專題教學。首先強調時間管理中目標制定的SMART原則,即Specific(明確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chievable(可行性)、Re-sult-based(結果導向性)和Time-Bound(時限性)原則;再向學生推介目前企業界廣泛運用的時間管理方法,如六點優先工作制(即列出每天計劃完成的六件最重要的事,然后按重要程度依次逐個完成它)、ABC分析法(即任務優先原則:特別重要的為A,比較重要的為B,不重要的為C)、時間四象限法(即建立一個二維四象限的坐標體系,根據重要性和緊迫性,將事件分到四個象限:第一象限“重要緊迫”、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迫”、第三象限“不重要且不緊迫”、第四象限“不重要但緊迫”。處理事件時要關注第一象限、完成第二象限、舍棄第三象限、收縮第四象限)、麥肯錫30秒電梯理論(即凡事都要直奔主題、直奔結果,用數字和關鍵詞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表達清楚)、辦公室美學(即凡事講究秩序,做到簡潔以求速度、條理以達效率)、莫法特休息法(即不長時間做同一種工作,而是不斷變換工作的內容,主動進行調節和放松,以保持精神上的興奮點,提高工作的效率)等。在此基礎上,又向學生推介先進的學習工具,如時間管理軟件、思維導圖軟件等。另外,還向學生介紹了康內爾筆記法、生物節律與學習效率等。這些方法和工具對大學生來說可謂耳目一新,如一劑解痛的良方,能使在時間管理方面存在的由來已久的困惑得到解答,學生不僅增加了時間管理的相關知識,強化了時間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提升了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大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策略在大學自主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質量。
(三)大學生自身應進行時間管理的監控強化時間管理意識和開展時間管理的關鍵在于大學生自身要對時間管理進行監控。本研究中的多項調查表明,沒有目標、不做計劃、缺乏自制是大學生時間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長久沒有得到改善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學生的主觀因素,即疏于監控?;诖?,筆者通過指導大學生選用一種或多種方法在一定時間內對自己的時間管理進行監控,如將每天分為若干個時間段,簡單真實地記錄自己每個單位時間內的行為、效果、感受、期望及反思總結,堅持一周以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深刻反思自己時間管理存在的問題和癥結,發現時間監控的價值所在,明顯增強了時間管理意識。此外,同學之間進行的時間管理經驗交流也是一種不錯的時間監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