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教學如何結合德育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對每一個教師來說,“教書”“育人”兩者同等重要。英語教學是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英語教學中如何貫穿德育因素呢?
一、在教學中滲透理想教育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奮斗目標。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偉大的抱負,才能為之而奮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為祖國建設而努力學習英語的遠大理想。讓學生知道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國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并結合實際,使學生明白英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對于每個人來說,是起碼的要求和責任。我國素有優良的愛國主義傳統,歷史上留下的許多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典范,是我們今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素材,而數千年的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瑰寶更是豐富的教育資源。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讓學生既知道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更要知道中國的過去和現在,幫助他們真正做到立足中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同時結合為國獻身的眾多科學家的事跡,使學生反思自身存在的錯誤思想,鼓勵他們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外語,把問題看得遠,想得全,利用全人類所積累下來的經驗財富,加強我國的和諧小康社會建設。
三、在英語教學中滲透集體主義教育
集體主義精神,即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支持配合。英語是一門交際工具,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習語言的外部環境相對差一些,必須靠同學學以致用、創造情景,加強語言運用,才能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交際功能。發揮合作精神,讓學生明白集體主義的重要。通過對這類文章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熱愛集體的情感是最崇高的情感,學好英語離不開同學間的團結協作,支持配合。四、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原則
1.德育滲透既要有情又要有意“情”,就是要有滿腔熱情,富有情趣地。首先是教師的熱情。以老師積極進取、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來感染學生,以愛生如子、無私奉獻的精神來熏陶學生。其次,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有情趣的情景。“意”,也就是說要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滲透德育。在英語教材里有很多愛國主義、助人為樂等有教育意義的課文,描述好人好事可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并使之成為學習的榜樣。學習外國歷史、風俗文化時,引導學生中西對比,以“一分為二”的眼光來分析事物,從而加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2.德育滲透既要有“機”又要有“度”“機”,也就是說要把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結合在一起,把德育滲透到教學當中。因此,教師從備課到授課都要精心研究,挖掘文中思想內涵與學生學習、生活相聯系的題材,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度”,也就是說要適可而止,能放又能收地滲透德育。首先,要引導學生學習,不能影響教學,能“屈”能“伸”,靈活處理,同時也要保留一定空間制造懸念讓學生去思考。
3.德育滲透也不能忽視“伸”“伸”,也就是45分鐘之外的德育滲透。在學生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獨立意識逐漸增強的情況下,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活動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讓學生主體本質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德育的親身體驗,使其留下深刻的記憶。所以,應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展第二課堂,以擴大學生知識面,多方面、多層次滲透德育,如英語興趣小組、英語角、英語廣播、觀看一些適用性英語錄像等等,讓學生在各種氣氛和多種情景下接受教育與熏陶。
總之,學科教學中的德育,重在滲透。德育的滲透在于自然地與知識溶于一體,要善于在學科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點到為止,切忌牽強附會。今后我們要繼續實踐和探索,更好地發揮中職英語教學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