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考試作弊與德育教育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大學生考試舞弊危害
大學生考試舞弊不僅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還對學校校風、學風造成惡劣影響。盡管考試這種教學手段有著一些弊端,但在目前的教育教學體制下,仍是高校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相對性和區別性。而舞弊行為破壞了考試的公平競爭原則,使考試評定學生學業成就的衡量功能無法正常發揮。盡管各高校都有明確的違紀處理措施,但學生仍抱著僥幸心理鋌而走險。這種心理對學生將來走向社會產生不良影響。另外,作弊是對誠信的挑釁,也意味著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尚未深入到學生中去。對于沒有作弊的同學來說,是對這種不正之風檢舉揭發或是視而不見,還是給予幫助和配合,他們也將面臨道德上的考驗。但檢舉揭發的人少之又少,故而從另一方面又促成了考試舞弊的發展。
2、大學生考試舞弊現象的歸因探析
2.1社會影響因素。在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趨于成熟的關鍵時期。因此,身處社會文化的潮流中往往是非難辨,不能有效地抵御社會的負面影響。急功近利、弄虛作假、以權謀私等不良現象的存在,不可避免的會對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另外,考試已逐漸衍生成為一種產業。圍繞考試,各類資料編撰、輔導培訓以及為考試提供各類服務的舞弊集團的發展與壯大,都會影響學生對考試目的的正確判斷。
2.2高校教育教學及管理因素。首先,高校德育教育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德育教育的內容滯后,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適應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其理想性與現實生活反差較大,使得學校的道德教育流于形式。除了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外,大學的教育內容、方法及考試觀念也同樣存在著弊端。我國目前高校多數在實行學年制教學管理模式,忽略了對學生的個性培養,致使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社會需求脫節,對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不足,使學生產生了“上學無用”的想法,出現了抵觸情緒。評先評優的榮譽、獎學金的評定、學位的授予、工作單位的招聘條件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評定都有考試成績掛鉤,那么部分學生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高分就不足為奇了。
2.3學生自身因素。高校嚴進寬出的現象導致很多學生來到大學并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他們認為只要拿到畢業證就行。因此,在學習時放縱懶惰心態,在考試中存在僥幸心理,覺得糊弄一下就行了。另外從眾意識,虛榮心理及懶惰心理,也都造成了大學生舞弊屢禁不止現象。
3、加強德育教育對考試舞弊行為的預防和控制提供保障
應對考試舞弊這種行為,加強德育教育是關鍵一環。道德層面的教化可以從根本上減少或消除舞弊行為的發生。現在大學生考試舞弊現象的嚴重,從另一層面來講是因為高校德育教育的滯后。
3.1重視誠信教育,樹立道德信仰。一方面,加強師德建設,通過教師的嚴謹治學、以身作則的示范作用,影響和帶動學生端正其學習態度。教學水平的高低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直接影響。加強教育教學的管理,改變教學中輕過程而重結果的教育管理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精神,從而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減少學生考試作弊;另一方面,從學生誠信教育入手,引導大學生樹立講誠實、重信用的良好品質。注重培養學生樂觀向上與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要求學生要從自身做起,特別是從認真對待考試等具體的事情做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宣傳正確的考試觀。做好學生考前教育,通過介紹考試作弊的處分細則及往屆受處分學生的實例以警示學生,起到端正考風考紀的作用。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學術、科研氛圍,使學生理解考試的目的和意義,明確考試可以給其自身的督促與評價作用。
3.3規范考風考紀,監罰得宜。統一監考教師對考試制度的把握尺度,嚴肅考場紀律,加強監考力度。監考的目的不是抓住學生進行處分,而是讓學生在考場里沒有機會作弊。試想,如果學生在考場中因監考嚴格而無法作弊,那么在以后的考試中就不會總存在不切實際的僥幸心理。至此屆屆相傳,告知其他學生考場監考嚴格根本無法作弊,那么考風的加強就指日可待了。另外,學校的處分措施如果過于嚴格,對學生來說沒有消除的機會,那么也會讓監考教師產生于心不忍的心理,從而寬縱學生作弊,反而容易讓學生更加肆無忌憚,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4、結論
高校應明確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落實到在校師生中去,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與約束的習慣,形成正確的行為規范,從而使大學生適配于社會的德行期待,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可用之才。
作者:張怡帆單位:河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