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優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經濟增長是影響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變化與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合理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建設和發展。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出現了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結構調整不平衡以及各層次辦學定位不準等問題。為進一步優化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必須逐步提高高等教育層次結構重心,加大高層次結構資源投入以及明確各層次辦學定位。
關鍵詞:新時代;高等教育;層次結構
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兩者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經濟發展離不開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高等教育的發展也始終依托經濟的支撐。在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要根據當今時代的經濟發展態勢進行優化,以與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變化相適應,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
一、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一方面,高等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源。合理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能有效地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各層次專門人才,促進經濟發展,反之,則滿足不了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阻礙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支撐高等教育發展。經濟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對高等教育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的投入,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低,對人員素質要求就低,對高等教育的資源投入也會不足,區域國家的教育水平層次就會低。反之亦然。由此可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明顯的相互影響的關系。新時代,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高等教育層次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經濟實現高質量全要素方向發展的過程中,高等教育要能夠提升經濟發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勞動生產率水平[1]。高等教育通過提供高水平、優質的教育,提高勞動力質量和水平,進而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社會資源的重新配置,從而達到促進新時代經濟快速穩健增長的目的。其次,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要順應新時代知識創新的步伐以及科技變革加劇的發展態勢,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創新型科技人才。新時代的經濟發展向著創新的方向轉型,社會更多地依靠知識與技術創新來積極地發展新興產業。高校是技術創新、知識傳播和知識轉化的主體,因此,高等教育在創新發展中將發揮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市場所需要的促進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離不開高等教育的培養。我國近年來經濟的迅速增長與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培養出的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資源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新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也在不斷發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超過50%。這意味著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從高等教育大眾化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轉變。我國進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時代,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2]。新時代,在進入教育強國和即將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伴隨著新時代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進,探討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的總體目標和優化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發展現狀
高等教育層次結構是指高等教育各層次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主要分為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個層次[3]。三者之間既互相聯系又存在一定的差別:一是本科教育與專科教育是不銜接的兩個層次,兩者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從培養模式到培養目標都不盡相同;二是研究生教育與本科教育相銜接。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層次結構方面,我國高等教育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具體表現在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發展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不平衡以及各層次辦學定位不準等方面。
(一)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發展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
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當前,雖然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飛速,進入到了普及化的階段,但相對于新時代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不斷轉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而言,高等教育發展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態勢。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和條件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以創新為驅動力的經濟發展新常態需要更多高層次的人才,然而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發展跟不上經濟飛速發展的步伐。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是低層次人才規模增長速度過快,高層次人才規模增長速度過慢。研究生的招生人數和規模雖然年年都處于增長狀態,但研究生的在校人數和畢業人數所占的比重依然較低,滿足不了國家對于創新型、研究型人才的需求。這樣的發展現狀導致了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遠遠落后于新時代經濟發展水平。
(二)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不平衡
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比例關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程度。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著層次結構調整不平衡的問題。近幾年來,我國專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在校生數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三者的比例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由表1所示,2015年我國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的在校人數分別為104.8萬、157.6萬和19.1萬左右,三者的比例關系約為0.665:1:0.121,研究生比例明顯偏低。經過幾年的發展和調整,到2019年,我國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的在校人數分別為128萬、175萬和28.6萬左右,分別增長了23.2萬、17.4萬、9.5萬,三者之間的比例約為0.731∶1∶0.163,研究生的增長速度過慢,所占比重仍然偏低。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不平衡,研究生規模增長速度不及本科和專科的增長速度,三者之間比例上的嚴重不平衡導致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本科生數量的急劇增加以及專科院校培養定位不清晰與本科院校培養方式的同質化導致了專科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問題。同時,由于研究生高層次人才的擠壓以及自身規模的快速發展導致了本科就業的形勢嚴峻。
(三)高等教育各層次辦學定位不準
我國當前高等教育辦學模式是專科教育和本科教育分別為兩個獨立的層次,培養方式和培養目標都有其獨特性,研究生教育則是本科教育之后的深造課程。同時,專科教育注重培養的是適應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職業和技術型人才,而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注重培養的是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初步能力的高級人才。因此,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不同,在辦學定位上要有自己獨特的清晰定位。然而,當今我國部分高等院校對自己的辦學定位沒有清晰的認識,失去了各層次的辦學特色。首先,專科院校辦學形式相對單一,無法適應地方的經濟市場需求。部分專科院校在辦學過程中過于追求“升本”,不能沉下心來探索適合自己的專科特色發展道路,盲目為了“升本”而照搬本科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導致專科辦學形式單一、特色不明顯以及本專科同質化等問題的出現。這就導致培養出的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在就業時失去了其“技術能力高,應用實踐能力強”的優勢。其次,部分本科層次的高等院校培養方式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教學特色。很多高校與省內外學校的課程設置和專業劃分上幾乎沒有差別,突出不了自己院校的特色專業與特色培養。同時,部分本科院校不在人才培養特色方面下功夫,熱衷于在“改校名”“升大學”等形式上做文章,與國家提出的本科院校“內涵式”發展道路和理念相背離。最后,研究生教育的“高素質”“高層次”優勢特色深挖不夠,培養質量屢遭詬病。主要原因是部分學校對研究生的培養過于松懈,在質量測評與評估評價制度方面有所欠缺,這樣就導致了研究生在畢業時的素養得不到明顯的提高,在就業和從事研究的領域中展現不出自己的優勢。
三、新時代優化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對策
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優化,要逐步提高高等教育層次結構中心,大力發展高層次人才,加大高層次結構資源投入,明確各層次的辦學定位,突出特色,通過一系列的優化政策,使高等教育結構能夠更好地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為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數量足夠的高層次人才和持續不斷的創新動力。
(一)逐步提高高等教育層次結構重心
新時代,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在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國產業分工正處于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關鍵階段,高等教育層次結構應該與科技和產業發展中向高端人才轉變的需求變化相適應,逐步提高高等教育層次結構重心,提高高層次人才比重,實現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深度融合,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調整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應在繼續堅持發展本科、專科層次教育的同時,積極推進研究生層次教育的發展,使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更加合理。一是合理擴大各層次結構的招生規模,協調各層次之間的穩步發展。根據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滿足市場對各層次人才的需要,要合理擴大各層次結構的招生規模,適度、穩步地提高招生數量。同時,在合理擴大招生規模的進程中,更要兼顧各層次結構之間的比例關系,優化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比例不平衡的現狀。要注重建設寶塔形合理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適當加大研究生教育所占的比重,保證各層次結構之間協調、穩健地發展。二是逐步提高高等教育層次結構重心,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新時代,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具有科研能力及創新意識的高層次人才。因此,在對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優化的過程中,需要將層次結構的重心上移,將高等教育的培養重心由專科、本科逐步向研究生偏移,構建高層次、高水平學術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整體學術能力和學術水平,構建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體系。近幾年,隨著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創新驅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家對于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我國高等教育碩、博士人才培養規模還應擴大,高等教育層次結構重心應逐步提高。
(二)加大高層次結構資源投入
教育資源是高等院校的堅實基礎,教育資源的合理投入是其協調、可持續的根本保證。高等學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教育資源的投入、使用以及具體的劃分等各個方面都應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目的,根據人才培養計劃,合理地配置資源。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在2020年實現創新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推動我國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擔負著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要改變我國高等教育高層次結構教育投入與教育資源不足的現狀,就要加大對高層次教育資源及經費的投入。首先,要提高對研究生培養經費的投入。國家和政府相關部門應增加研究生培養預算,進一步改善研究生的獎助學金體系,提高研究生的補助,杜絕研究生在校期間因過度兼職和實習,占用學習時間,從而影響培養質量的現象。其次,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給各學科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科研氛圍。對研究生的培養,特別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培養須提供一定的儀器設備、實驗室等,以保證研究生順利開展科研活動。同時要在增加導師的數量解決師資不足的前提下,著力提升研究生師資隊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確保研究生的培養水平能夠得到不斷提高,以滿足新時代對于高素質人才的不斷需求。最后,高校自身應利用各種人才資源和獨有的辦學特色,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鼓勵高層次人才保護知識產權和研究具有專利型的技術,這樣既可以提升高層次人才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又能帶給學校多種渠道和途徑的財政收入,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更合格的優秀人才。
(三)明確各層次辦學定位,突出特色
學校的定位與特色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定位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戰略布局,科學定位是學校合理制定規劃和配置資源的前提,是學校發揮優勢和辦出特色的基礎。在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優化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各層次的辦學定位,突出各層次人才的培養特色,培養具有自己獨特優勢的各層次人才。首先,對于專科教育,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對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曾明確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4]。專科院校的辦學目標就是要培養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專科院校在辦學上要有清晰的辦學定位,有較強的目標針對性,保障專科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在專業的設置上要注重與地方產業結構的對接,要從地方經濟發展的產業技術和人才需求的角度來設置一些能夠更好適應地方人才需求的專業。同時,要結合各地方的就業情況、地區文化、經濟特點等實施區域性院校的特色發展。其次,本科教育應加快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步伐,培養新時代所需的應用型人才[5]。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強調了本科教育的重要價值,明確指出要堅持“以本為本”。陳寶生部長也強調了學校資源要體現在本科設置等方面[6],凸顯了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本科教育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十分密切,在本科學校的辦學過程中,應當根據經濟發展特點設置一些特色專業,例如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等新興專業,充分挖掘和發揮新興特色專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最后,研究生教育應精益求精,攻堅高精尖領域科學技術和發展前沿,進一步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和制度。雖然近幾年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和在校生人數都有著快速的增長,但是,在三者之間所占的比例仍然較低,研究生教育總體規模仍然滯后于新時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既要發展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也要積極發展以提升職業能力為目的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要根據新形勢下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重大需求,實施學科調整機制,提高學科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匹配度。各區域要積極探索和參考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培養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高層次人才教育。
作者:徐艷紅 葉琦 單位: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