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課程改革倡導構建高效課堂,要求教師以促進學生成長為目標,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手段,組織與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仍在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不僅影響了學生興趣的激發,還阻礙了高效課堂的構建。針對這一情況,高效課堂的構建應從促進學生發展著手,在認真備課的前提下,通過多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與時俱進,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解決學生不易理解的問題,以真正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備課;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
一直以來,構建科學、合理、高效的語文課堂都是廣大語文教師的追求。所謂高效課堂,就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盡可能地取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但從現今的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情況來看,高效課堂的構建并不理想,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問題依然存在。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狀,真正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對此,筆者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總結了一些策略。
一、精心備課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取得成功,不然就會失敗。此道理同樣適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只有在課前精心備課,充分做好各種準備工作,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那么,教師備課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
(一)備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的標準和依據,若教師不能掌握語文課程標準內容,就不可能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訓練要求,教學就可能出現盲目性。因此,教師在課前一定要深入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吃透語文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進而明確課程目標,合理開展教學活動。
(二)備教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學科知識、技能的載體,教師應充分研讀教材,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具體做法:一方面,教師要弄清新授課在本冊、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并對教材進行整合,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另一方面,教師要仔細、深入地研讀新授課內容,明確新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并以此為據設計三維目標,安排教學內容。
(三)備學生
學生課堂教學的主人翁,不論是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安排,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需要。因此,教師在平時一定要深入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一般來說,語文教學中備學生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備學生整體現狀,了解和掌握他們聽、說、讀、寫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對癥下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二是備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走近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聽課習慣、讀書習慣、習作水平和閱讀量等,以在具體的教學中給不同學生以不同的關照;三是備學生的未來需要,思考學生未來需要哪些素養與能力,并立足于此,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四)備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各種方式和手段。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如閱讀法、對話法、合作教學法等,教師在課前一定要熟悉、掌握這些教學方法,并從學生實際發出,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性質和特點,合理選用,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一旦學生對語文感興趣,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其奧秘。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師的激發與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筆者簡單介紹兩種。
(一)巧妙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動、新穎的課堂導入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學生的思維在極短的時間內進入教學環境,使教學順利進入理想的境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從而叩開學生的心靈,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如教學《坐井觀天》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課:“很久以前,有只青蛙住在井里,有天青蛙坐在井底望著藍天出神,這時,一只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于是青蛙和小鳥談了起來,同學們想知道他們都說了些什么嗎?”這樣導入,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故事,紛紛主動投入到了接來下的學習中去。
(二)組織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小學生都有好勝心,如果引導得當,這種心理就能轉化成學習動力。而合理的競爭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語文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組織競賽活動,如識字比賽、朗誦比賽、口語交際比賽、辯論比賽等,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在比、趕、追、超中體會到競爭所帶來的激情和快樂,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課程,有的內容比較抽象,僅憑教師講授難以讓學生理解,而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圖像、視頻等媒介為一體,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豐富性等特點,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將靜態的展示變為動態的演示,從而突破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教學內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如《詹天佑》一課中“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一部分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鐵路建設的方法,我在教學中通過Flash動畫演示了如何從中部開始鑿井,火車怎樣使用人字形線路,輕松地幫助學生突破了重難點。又如教學《長城》一課時,我事先制作了多媒體課件,然后在課上用屏幕展示長城的遠景圖、近景圖,包括條石、方磚、垛口、瞭望口等,從而讓學生通過欣賞形象逼真的圖片深入體會到了長城這一工程的“雄偉”與“巧妙”,以及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四、結語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建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才能真正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開創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辛媛.應該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課外語文,2012(18):2.
[2]呂紅霞.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小學時代(教師),2012(2):8.
作者:趙海燕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晨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