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興趣激發的高中歷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導入吸引學生注意
導入是課堂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個有效的、恰當的、成功的導入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對即將進行的課堂教學充滿強烈的興趣,也能為我們提供一種輕松、和諧、活潑的教學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就能夠更活躍,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習效率成倍提升,課堂更優化,教學更有效。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采用以下幾種導入方法。
(一)以故事導入在色彩斑斕的歷史長卷中,有很多趣味濃厚的歷史故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對這些故事加以包裝和利用,讓學生的注意力都沉陷在故事中,勢必會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學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課堂教學伊始,我就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請大家注意聽,認真回答老師的問題。那是在1649年,英國倫敦的一個早晨,天氣清冷中又透著一絲陰暗。在血淋淋的斷頭臺上,侍衛們推上來一個全身穿著黑色長袍,臉色慘白的沒有一點血絲的男人。請問,有誰知道這個人是誰?”在我繪聲繪色的描述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故事中,微帶神秘色彩的音調讓他們都投入到故事的意境中。學生紛紛舉手回答:“那是查理一世。”接著,我告訴學生:“在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中,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臺”這樣就很輕松地就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新課的學習上。
(二)以成語導入很多歷史故事經過了人們的精煉變成了成語典故流傳至今。如果教師在導入時引入一些與歷史情節相符的成語,就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之感。這些成語不勝枚舉,如草木皆兵、圍魏救趙、揭竿而起等。成語有言簡意賅的特性,用它導入歷史故事直截了當,有深刻的寓意。
(三)以時事導入時事既包括當前的社會熱點,也包括學生比較關心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現實事件,還包括在報紙、網絡上刊登的新聞。這種導入能夠有效消除學生對于歷史的“違和感”,讓歷史更富時代氣息,感覺更親切,也能夠讓學生從中發現歷史發展的規律,加深對當前事件的剖析和理解。
二、幽默的教學語言
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語言的要求更高,教師如果不能妙語連珠,只是照著課本給學生讀一遍,單純地重復教材上的內容,學生肯定很不喜歡,時間一長就會覺得歷史課非常枯燥,沒有任何創新,他們對于歷史的興趣就會逐漸消失。歷史教師的語言必須具備生動、直觀的特點。這樣,學生才能對歷史事件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形象。如學習《》這一課時,講到變法失敗的原因,我就將袁世凱和譚嗣同的對話編成了一則故事:“在一天的夜里,伸手不見五指。譚嗣同穿上夜行衣,悄悄來到與袁世凱約好的見面地點———法華寺,秘密約見袁世凱。譚嗣同先是進行了一番試探,然后開門見山地問:“你聽說天津閱兵的事了嗎?”袁世凱說:“聽說了。”緊接著,譚嗣同就從懷中掏出了光緒皇帝的手諭。等袁世凱看完后,譚嗣同很謹慎地又進行了一番試探:“目前只有你才有救皇上的能力了,你如果不想護主,就去向太后告密,說不準太后還會升你的官呢?”袁世凱多狡猾啊,當然是不動聲色了,還拍著胸脯說:“你把我老袁看成啥人了?皇上對我的恩澤深厚,救護皇上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讓譚嗣同放心,袁世凱還說:“在閱兵的時候,只要皇上來到了我的軍營里,一聲令下,宰個榮祿不就跟宰只狗一樣嗎?”
三、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
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對學生來說,感覺距離比較遙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史興趣。
(一)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幻燈、投影、語音室、計算機等手段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課文所需的畫面、情境。真實、可視的畫面和情境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甚至能幫助學生觀察到憑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弄懂那些憑教師講授或簡單教具難于表達清楚的問題。
(二)組織學習小組,激發興趣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學習小組,或者直接采用課外形成的一些學習小組,讓學生互幫互助進行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可為學生創造新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的長處。這對學困生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而且,小組與小組之間則又形成了平等的競爭伙伴。
總之,在高中歷史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作為教師,我們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積極使用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史興趣,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
作者:耿麗云單位:河北省阜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