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歷史教學中探究性思維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國內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學生探究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腳步的不斷加快,知識經濟占據了21世紀的主導地位。知識經濟是一種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和使用為基礎的、全新的經濟形態,其以探究性人力資源為根基,以科學產業與智力為支柱。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時代需要創造性人才,就必須重視創新教育與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性思維。
歷史學科的教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教育項目之一,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道路上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然而,現階段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點上面,單方面對知識進行基礎學習,導致大多數學生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歷史,缺乏探究能力。通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定向思維,促進學生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并逐步培養探究性思維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性思維能力。
一、循循善誘,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學過程本身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疑,有問題,才能引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探究意識的強弱,除了學生本身對知識的渴望以外,還與教師的引導有關,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通過思考,培養探究意識。如果,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對教材分析透徹,以實例作為引導,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那么他就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優點,吸引學生的眼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活用教材實例,深入挖掘其存在的教學作用,讓學生在接受歷史知識的同時,擴散自己的思維,培養探究意識,為日后的探究能力打下基礎。
二、問題誘導,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15到18歲之間的年齡階段,他們思維敏捷,且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新思想,求知欲望強烈。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誘導的教學方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一旦形成,就能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探究。因此,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中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通過問題誘導,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讓學生去體驗、感受真實的歷史,學習歷史,從歷史主人翁的角色出發,站在歷史的“原點”看待歷史,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所處的階級出發,結合傳統文化等,對歷史做出客觀評價,從而加強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如《中國近代史》對洋務運動失敗的評價中有這樣一段分析“:洋務派企圖靠單純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而不徹底改變封建制度,就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是導致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這個分析似乎有理,一般學生難以看出其漏掉。針對這個分析,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與這段歷史相關的教學視頻片段,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出教學問題:“在當時的條件下洋務派有沒有可能徹底改變封建制度”“,′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沒有歷史進步性”。讓學生根據視頻片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進入學習,探究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最后通過討論交流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學生不僅以歷史主義的態度來看待歷史,而且具有了勇于求真、敢于質疑、樂于探究的精神。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研究性學習”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進一步延伸,屬于開放性的課程活動,這個活動以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為根本,旨在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探究性學習”活動轉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陳舊的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手段,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主體地位,學生能在教師所構建的開放的學習環境下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萌發探究欲望,并將所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到實踐之中,從而達到培養探究性思維與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與歷史相關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有很多,教師可選范圍廣泛。教師可以在選定研究課題后,通過參觀博物館、走訪調查、查閱資料、小組合作、班級辯論等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研究學習,學習更多與歷史知識相關的學問,并在此過程中培養探究性思維能力。
四、小組合作,強化探究能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扮演的只是引導者的角色。古語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生與學生之間由于個性差異性的存在,相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思維差異。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為他們提供一個探究學習的平臺,有助于加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這樣既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又能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合作的意義。
如:教師在教學“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課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把同學分成若干小組,讓同學們分別從政治、經濟、階級、文化四個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主動探究分析問題“如果你生活在那個時代,會看到或聽到哪些重大的社會問題(現象)?”通過各小組的合作探究、組內討論,從政治、經濟、階級,文化幾個方面歸納“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的背景,進而達到強化探究能力的目的。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片新天地。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務必把學生培養成理論知識和探究能力于一身的綜合型學生,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郁海 單位:江蘇省阜寧中學左滌江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