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化學實驗養成教育有效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上好化學實驗課是提升有效教學的手段之一。本文從轉變教學觀念、方法入手,著眼于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如何改善化學實驗教學效果進行分析。
化學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提升中學化學“有效教學”上,化學實驗以其直觀性、實踐性和啟發性發揮著獨特作用。“有效教學”要求教師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教學支出,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化學實驗的作用,不僅僅在于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更注重使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實驗的探索過程,學生才能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可見,上好化學實驗課,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成為課程改革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當前,提高實驗教學有效性,要著重做好教學觀念的轉變和實驗制度的改進。做好教學觀念的轉變,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是學生被動獲取“新知”,落腳點在于“有利于”掌握知識;而新課程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經歷探索全過程,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學會方法、增長能力,使學生從生活走向科學,再從科學走向社會,落在“培養探索樂趣、理解科學真諦”上。做好教學方法的轉變,傳統的化學實驗強調技能的熟練,結論在前,實驗在后,只重動手、不重動腦;有的將應由學生完成的實驗變成演示實驗,或根據詳細的步驟進行;教師依據結果接近結論的程度評價實驗。新課程則把化學實驗的注意力放在探究上,把技能訓練和培養有機結合,使學生掌握科學原理和研究方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要改革實驗制度,由原先任課教師定時、統一組織、做指定實驗的封閉式管理變成任課教師組織或學生直接申請,隨時到實驗室探究的開放式運作。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探究的功能,為切實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培養科學思維、方法和素養提供平臺。從目前教學實踐來看,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
加強實驗教學的研究。在教學中,必須深入學生實際,加強對實驗教學的研究,精心設計實驗課,著力營造一種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氛圍,培養學生科學實驗的能力。及時了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錯誤,對癥下藥,糾正錯誤的做法,幫助學生解決做實驗遇到的困難,讓學生體驗到做實驗成功的喜悅。
加強基本操作訓練。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有很強的規范性,指導學生掌握操作規程是一項必須堅持進行的重點教學工作,要使學生掌握操作規范并形成習慣,單靠幾節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是不能完成的。將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的訓練貫穿于整個化學實驗教學的全過程,在長期訓練、反復鞏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課前要提要求,課中要多檢查,課后要多總結。指導中既應重視使學生明確每一個正確操作所依據的原理,認識錯誤操作可能發生的危害,更要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嚴格要求學生養成正確操作的習慣和熟練的技巧。不能代替學生操作,如需要教師示范,示范后也要求學生重做,在糾正錯誤中向學生分析說明原理。新晨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的示范。演示實驗對學生具有示范性,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有極其重要作用。因此,演示實驗不僅要實現實驗本身要求達到的學術目的,還要通過教師的演示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育人目的。教師的一舉一動會成為學生效仿學習的榜樣。在演示實驗教學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注意從科學態度、規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范。實驗時教師要充滿自信,遇事不驚,神情泰然自若。通過教師規范、熟練、靈巧的操作,整潔、美觀的演示,給學生以美感的示范。
加強實驗預習和實驗報告填寫指導。實驗前細致指導學生認真預習,讓學生清楚實驗器材、實驗步驟、操作要領、注意事項。上課時,把預習報告單做“入場券”,讓學生帶著目的來做實驗,這樣做起實驗來快而有效。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在填寫實驗報告時,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并對所產生的現象做出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加強實驗要求檢查。每次學生實驗教師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有針對性檢查,促使學生養成遵守要求的良好習慣。如操作是否規范,藥品用量是否適宜,廢液廢物是否倒在指定容器,實驗完畢是否將實驗桌清理整潔,儀器是否洗滌干凈。通過檢查,耐心指導,促使學生養成科學的動手習慣。習慣是力量的積累,更是能量的儲蓄備。從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到培養成功的人格品質,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要多觀察指導、多培養扶植,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吳小江.“改進實驗教學,發揮實驗探究功能”.教學儀器與實驗,2003,(4).
3.張麗娟.“化學實驗教學綠色化的探索”.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