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藝術設計基礎教育的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應用型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缺乏創新與特色
對策:筆者認為應該從根源抓起,重視大基礎的概念,進行基礎設計教育的改革。實施創造性的整合。現今大多數設計院校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分類詳細,每一課程課時數較少,相互之間聯系不緊密。即使學生學完了多門基礎課程,仍難宏觀把握課程之間的聯系。由于每門課程都重視深度,而忽略了與其他課程的銜接,所以學生覺得理論性強實用性弱、枯燥無趣。
1.1建議改設“應用型綜合設計基礎課程”,以課題為引線課題可以是教師假設的,當然最好是競賽的真實課題,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綜合教授造型、平面、空間、色彩、光影、材質肌理等內容。合并原先的各門基礎課課時數,用于該門“應用型綜合設計基礎課程”。常用設計軟件課同時另外開設。課題進程本身由易到難,知識隨著課題的深入,逐步被學生吸收,并立即付諸實踐,必定效果顯著。學生普遍感到知識容易接受,課程緊湊生動。
1.2課題各步驟目標明確,貼合實際,循序漸進以筆者指導學生壁畫競賽的課題為例,具體步驟如下:(1)現場調研,直觀感知。現場測量空間尺度,拍攝照片。目標是讓學生實際感知空間,對采光、硬裝部分有直觀認知,以期壁畫設計與裝修風格相匹配。(2)分析主題,推敲方案。猶如作文審題,是重中之重。引導學生采用寓情于物、借物喻事、以物喻理等手法表達,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創意能力。(3)確定構圖,造型色彩大突破。此階段涉及造型訓練、平面形象的塑造及畫面構成、裝飾變形。主題確立后,收集素材,繪制草圖,老師指導修改。靈活運用色彩構成中的色彩對比與調和、色調、飽和度等知識。(4)電腦軟件綜合運用。學生使用coreldraw、photoshop等軟件作二維效果圖。用sketchup等軟件制作電腦3D效果圖及動畫演示效果。直觀性強,突出壁畫與建筑環境的交匯融合。最后根據比賽要求用DV影像記錄設計過程及學生感言。筆者如此安排是大有深意的,分別涉及空間、光影、造型、構成、裝飾變形、色彩等多個方面,一環緊扣一環,既涵蓋實地調研,又結合電腦軟件輔助處理,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競賽的課題中,前期有目標有要求,中期巧構思出作品,后期有成績有反饋。這樣形成良性循環,不斷在實踐中檢驗基礎課教學質量,也便于教師了解社會需求,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教學知識側重點。使“教師正在從課程的沉默實施者轉變為積極的建構者”。同時學生獲得的競賽證書,對其日后求職大有裨益。對于學校來說,亦可謂是解決學生就業難的一劑良方。
2教學形式局限于課堂教學,教學缺乏互動
對策:組建第二課堂培養平臺,通過組織學術報告、講座、舉辦展覽,建立素質教育人才體系。
2.1建議將全局觀念貫穿于教與學“瞻前顧后”平時是貶義詞,在這里成為褒義詞。教學改革中“,應用型綜合設計基礎課程”所教授的知識點較靈活,各部分的時間配比也較機動,所以教師應從宏觀上把握各知識點的重要性與前后關系,在課題的進程中靈活運用。同理,學生在“應用型綜合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中,也應具備全局意識,設計作品首先要把握大的基調,再推敲細節。如拘泥于細節完美而忽視整體,必將事倍功半。
2.2建議以小組形式完成課題現在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個人意識較強,但缺乏團結協作精神。若選擇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研究,學生通過交流思路、商討方案、分工合作,可加強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也正是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所亟需的素養。課題進行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并做點評。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也便于各組之間互相激發靈感。經過試驗發現,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間自然而然形成了競爭意識和危機感,學習主動性隨之提高。最后,建議應用型綜合設計基礎課程由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來擔任指導工作。應用型院校藝術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藝術教育應與素質教育相適應,與社會需求相契合。所以高校教師理應積極擔此重任,在教學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團結協作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通過對基礎教學內容創造性的整合改革,加強對學生設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鼓勵學生踴躍參加課外實踐、競賽活動,推動高等藝術院校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如此必將有力地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應用型設計人才質量,同時也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作者:沈婭 單位: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應用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