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工作者教育評價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育評價應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教育評價自然應該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蛾P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中小學評價要“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評價內容也要多元化,“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而2013年6月頒布的《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所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也將教育評價內容定為“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和“學業負擔狀況”等五個方面,并提出了20項教育評價的關鍵指標,這說明我國已充分認識到教育需要綜合評價才能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而該信中提到的“對你的成績我們感到非常驕傲,我們覺得你已經盡了你最大的努力”則反映出該校的教育評價并不是只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它還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做了肯定性評價。學生的考試分數雖然是一種評價指標,但它卻不是唯一的評價指標,因為分數無法考察出信中所提到的學生的“演奏音樂”“唱歌”“跳舞”“寫詩或者寫歌”等多種能力,也不能考察出學生“善良,深思,可信賴”的人格魅力,更無法考察出學生“每一天都在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的積極心態。所以,教育評價應徹底改變只關注學生分數的現狀。今天的教育評價更應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這樣才能全面而公正地評價學生,并讓學生全面地認識自我。
二、教育評價應以積極性評價為主
以表揚和鼓勵為主的積極性評價能夠對學生起到激勵和督促作用,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不足,找到或發現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最終保證教育過程順利有效地進行。同時,積極性評價還可以正面引導學生按照評價活動所提倡的方向發展,對整個教育工作起到定向指導的作用。該信中提到對學生的成績“感到非常驕傲”,顯然是具有激勵作用的積極性評價。此外,信中還對學生成績以外的各個方面都給予了關注,這也是積極性評價,具有正面引導的作用,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還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信的末尾還特別提醒學生要記住“人可以有很多種偉大的存在方式,考試絕對不是唯一的一種”,這句忠告堪稱教育箴言,是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不僅能鼓勵成績欠佳者看到自己未來的希望,而且還能讓成績優秀者戒驕戒躁,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正確地認識自我。
三、教育評價要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去的教育評價常常以終結性評價為主,更多地關注以學生成績為主的教育結果,卻忽略了對學生成長過程的關注,缺少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而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評價,更關注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它不僅關注學生過去的成績,還要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從多個角度加以分析、反饋,來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調整,并確定其未來發展的努力方向。所以,今后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學生評價過程中應盡量淡化學生之間的評比,而應提倡學生與新課程標準、教育目標作比較,并與自己的過去作比較,以此來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使學生知道怎樣可以做得更好,從而激勵學生向更高水平的目標邁進。該信中提到對學生的成績“感到非常驕傲”,同時又以排比句列舉了學生諸多方面的能力和優秀品質,這正體現了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教育評價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蛾P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的變化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發展變化的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而《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也明確提出教育評價要“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考查學生進步的程度和在學校的努力程度,改變單純強調結果不關注發展變化的做法”。這都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評價方向提供了很好的指導。
四、教育評價要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還應該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所謂定性評價,是指采用開放的形式獲取評價信息,運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做出結論的評價。如教師在學生手冊中填寫的教師評語,往往是對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指出其進步、潛能及不足,這就屬于定性評價。該信中提到的學生各方面的表現也屬于定性評價。而定量評價是指采用結構式的方法,預先設定操作化的評價內容,收集并量化學生的信息,運用數學方法做出結論的評價。如該信中提到的“成績”即是通過統一考試得出的具體分數,就屬于定量評價。定量評價往往只能考查學生某一時段、某一方面的學習結果,而無法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也無法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往的教育評價過多地強調定量評價,而忽視了定性評價?!督逃筷P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指出:教育評價要“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全面客觀地收集信息,根據數據和事實進行分析判斷,改變過去主要依靠經驗和觀察進行評價的做法。”這為教育工作者進行教育評價提供了指導。今后,我們對學生進行教育評價,應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收集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各種信息資料,從而反映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優勢及不足,記錄學生成長的過程,促進其自我認識能力的提高。這樣的評價方式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才會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總之,進入現代社會,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應定位為“學生學習、成長和發展的促進者”。那么,就讓我們充分轉變教育理念,正確把握教育評價方向,為達成教育目標共同努力吧!
作者:李丹單位:廣西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