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程研究的教師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通識課程通識課程是教師教育職前課程體系的佐料,意思是說,就像炒菜一樣,有了佐料,才是美味佳肴,不放任何佐料,菜也是菜,肯定也能吃,但是不會有太多人愛吃,放了佐料的菜,經過廚師加工,就是美味,飯店門口的車滿為患,就足以說明美味的迷人之處。通識課程是佐料,當然也是這樣,它肯定是服務于學科專業課程的,就像佐料服務炒菜一樣,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學科知識內容自認為挺好挺對,用其他學科一審視,就會發現問題頗多。古人有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比如,語文教育中的詩歌,李白說,白發三千丈,語文老師說說的好,詩歌真美。但是數學老師說,三千丈有多長,頭發三千丈,根據頭發生長規律,需要長多少年,根據重量,三千丈的頭發,人是否能夠把頭舉起等,顯然,說的太不理智,太不現實。一個說有美感,一個說不現實。這正是學科不同,觀點不同,真理在哪?恐怕是綜合起來才是科學。因為美感需要,量化也需要。所以,一要加大通識課程所占比例,二要豐富通識課程內容,所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1.2教育實踐課程教育實踐課程是教師教育職前課程體系的催化劑,意思是說,有了實踐課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就像是在化學反應中添加了催化劑后一樣。可以說,教師所掌握的通識知識、學科知識和教育知識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內化為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教育實踐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形成的關鍵途徑。所以,要高度重視實踐課程,認識它在教師培養中的決定性作用;要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要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見習與實習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模擬與實踐相結合等多種形式,確保教師在職前受到多層次、多方面的實踐鍛煉。
2教師教育職后課程內容
自從走上教師工作崗位以后,如果不再跳槽,沒有其他原因,估計是要在教師崗位上勞作一生。這里的一生,不是一輩子,而是干到退休。從成為教師到退休有30年左右,這30年可以把任何人從年輕人變為老年人,這是規律,不可抗拒。教師們都有體會,剛參加工作時,我們是新近教師、實習期教師,幾年后,我們是青年教師,不知不覺自己就成為中年教師,放眼望去身邊過去還是中年教師的教師,現在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成了老年教師,退休后,就是退休教師了,步入社會老年人的生活。三十年左右的教師職業生涯,由入職教育和在職教育共同組成。入職教育或說是崗前培訓,就是要告訴這些即將走上講臺的人,他們馬上就要走上講臺,成為人民教師,實現由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這時的課程應該安排些什么呢?項目組認為,要安排一些管用的實用的讓人喜歡的課程,比方說教師儀表,比方說第一堂課應該講什么,比方說這個學校、班級有什么傳統、紀律、特點等。
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后,就是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就是某個學校的一名員工,就是一個下屬,就是一個班級管理員,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更加復雜。教師職后應該安排什么課程,就應該問一問教師職后應該學習什么?這個問題有點大。簡單來說,要學習業務,即上好課,教好學生,取得好成績;要學習為人處世,即處理好和領導、同事、學生、學生家長的關系;要學習調整心態,即教師工作與其他工作比較衡量選擇等;要學習養家糊口,即戀愛、婚姻、養兒育女、贍養老人等;要學習處理一切可能社會事件等。
作者:樊欣欣單位:濮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