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家庭教育對幼兒個性形成的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結果分析
通過此次調查,可以發現現在的家庭結構一般以三代或三代以上的家庭成員或是兩代人構成,由此可知各個家庭的人員構成不同且較為復雜,對幼兒的成長影響也將是多種多樣的。77%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以及幼兒教育非常重要,65%的家長認為家園合作非常重要,但是,僅僅有48%的家庭經常坐在一起交流,52%的父母經常陪孩子玩耍。這表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還不夠。雖然家長們都意識到了家庭教育對于幼兒個性品質的重要性,但在落實上還是有一定的欠缺。這在體現現在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的同時也反映出了一些新的問題。97%的家長認同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但是在調查中發現,僅僅有16%的家長從未對孩子食言。
在孩子個性品質的培養方面,大多數父母還是做得比較不錯的。70%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先讓孩子自己嘗試然后才會插手幫忙,這樣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是非常有利的。在對待孩子犯錯這一問題上,77%的家長一般是以說服教育的方式對待孩子,60%的父母會批評或疏遠孩子,在孩子犯錯之后,適當的批評是可以的。但是,說服教育以及合理恰當地加以引導,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避免再犯才是最終目的,這才是對孩子個性品質養成的法寶。
在“了解幼兒個性品質形成和發展情況”的調查問卷中,63%的孩子愿意做力所能及的教務,37%的孩子有時愿意,大多數孩子還是不錯的,能為父母分擔并且熱愛勞動。但應注意,家長應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觀念,參與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超過60%的幼兒在洗漱及穿衣方面可以做到自己動手,這是讓人欣慰的。100%的幼兒都能主動與客人小朋友玩耍。但只有52%的孩子會主動與客人打招呼,而且還有15%的孩子不愿與小朋友玩耍。這些數字顯示孩子的性格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可能不足。家長應悉心開導教育孩子,多與他們交流,多帶他們接觸同齡伙伴,常去戶外走動。接觸多了,見識多了,孩子們的心自然就打開了,性格就開朗了,家庭教育的目的也達到了。在一些日常的行為習慣上,52%的孩子在做錯了的情況下敢于承認,70%的孩子都很有禮貌,82%的孩子不會亂扔果皮紙屑。在活動中100%的孩子都能參與活動,63%的孩子能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想法。這說明,大部分孩子都有自己的主見,這當然也與家長的教育付出息息相關。
二、調查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及分析可知,一個家庭的教育及家庭結構對幼兒的個性品質的形成和培養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與父母的悉心教導以及父母的以身作則密不可分。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個性品質是最難培養的,也是最為重要的。良好的個性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也是未來成功的保障。家長應根據時代的發展和孩子年齡階段的特點,努力創設一種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良好個性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做好準備。讓孩子在溫馨、舒適、平等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并逐步成長。在某種意義上,家長的行為習慣、思想品質會在無形中對孩子產生影響。如果父母性格開朗、樂觀,整個家庭氛圍會輕松愉快,就會給孩子傳遞正能量,對幼兒個性的形成產生積極的正面的作用。
作者:張存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