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產業人才繼續教育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制定品牌化發展戰略
1、打造品牌課程。依托文化產業學科資源,在課程設置上,緊密聯系成人學員,特別是文化產業領域從業人員在職業發展中的知識和技能需求,設置符合時代特色、符合市場需求、符合文化產業發展的課程體系、教學大綱和教學模式,開發一批符合文化產業市場需求的精品課程。文化產業的課程要注意縱橫結合、通專結合。文化產業有不同的行業門類,這是橫向劃分,比如出版發行、影視制作、藝術設計等,而縱向劃分就是文化產業系統的各個環節,如文化策劃、文化市場營銷、文化管理等。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包含公共基礎課程、文化產業管理基礎課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以及相關學科課程,也可以分為通識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兩方面,通識基礎教育包含文史哲、藝術等,而專業教育主要包括諸如文化市場學、文化市場營銷學、文化創意與策劃等課程,只有相互結合,才能提升學員的文化素質和實踐運營能力。
2、打造品牌師資。“山不在高,有師則名”,名師造就名校。文化產業類高校要緊密圍繞文化產業為主題,著力打造一支具有符合自身品牌風格、理論和實踐能力優秀的繼續教育專屬師資隊伍,以教師的個人影響力形成教師品牌,綜合推動教育品牌的形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上,文化產業類高校要針對文化產業學科特點培養師資力量。文化產業學科屬于復合型專業,專業跨度較大,包含管理學、經濟學、新聞學以及藝術學等學科,加上繼續教育的實踐性特點,對文化產業類繼續教育教師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鼓勵青年教師跨專業學習,積極進行文化產業類前沿課題研究,高校也應努力搭建跨國、跨校、跨學科的教學科研交流平臺,形成不同地域、不同專業的任課教師之間的教學科研交流氛圍,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3、打造品牌學員。學生是體現教育水平的最好說明,在讀學生、畢業學生所形成的校友資源,是學院品牌的構成要素,要注重對優秀學生資源的宣傳打造,形成文化產業類高校繼續教育學員良好的整體形象,從而增強繼續教育品牌影響力。
4、打造品牌服務。教育產品必須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及其他方面價值,學生才會選擇人力資本投資。只有始終堅持以學員為本,樹立市場營銷理念,在為學員服務的每一個環節中體現人性化,形成良好的服務品牌,是繼續教育品牌建立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
5、打造品牌文化。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內涵,事關高校形象和品位,也關系到人才的質量和品位,是大學精神形成的重要載體。而高校繼續教育的文化,在依托高校自身的文化積淀基礎上,更要結合繼續教育特點,結合學院實際情況,通過完善繼續教育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繼續教育機制,打造特色學科優勢課程,名師和學員風采,繼續教育文化活動等,形成繼續教育自身的品牌文化。
(二)構建產學研一體化運行機制
1、與政府部門合作。為宣傳文化系統的干部,研發適合的培訓項目和課程。目前,宣傳文化系統的干部,管理水平高,但是在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新形勢下,文化產業的知識能力還不夠全面,具備文化、經濟、管理等素質皆優的人才,數量有限。因此,依托高校的平臺,為宣傳文化系統的領導干部提供行業前沿、市場高端、國際化、專業化的培訓,進一步提升宣傳文化系統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能力,是文化產業類人才繼續教育的一個重點。
2、與行業協會合作。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特色專業學科上的優勢,以及依托宣傳文化系統的行業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產業類各項認證標準的制定,共同研發文化產業行業所需的崗位技術資格證培訓的項目和課程。并且與考試認證機構合作,共同研發培訓項目。
3、加強國際合作辦學,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僅增加辦學經費,還可以借鑒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推動自身繼續教育課程、教材和教學改革,以自身專業特色與國際化平臺的結合,推動繼續教育的現代化、國際化。同時,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還可以使繼續教育強勢進入到國際留學市場,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國際教學課程,拓寬辦學模式,打造出國際化的繼續教育品牌。
(三)引入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
由于繼續教育的市場性較強,因此高校在開展繼續教育時,要樹立市場觀念和營銷理念,在立足自身優勢的基礎上,主動地開拓市場。文化產業類高校首先要根據社會熱點和需求,從自身學科優勢出發,結合社會各層次、各行業需求,形成系統開發的局面。對市場需求大的教育培訓項目集中力量打造,并積極挖掘潛在需求,做好市場預測、市場細分,通過市場調研,依據需求差異,選擇最佳的目標群體提供服務,做好消費者分析,確定對象需求,制定符合教育對象和市場需求的繼續教育項目。其次,文化產業繼續教育項目只有重點發展文化產業繼續教育精品,才能具備核心競爭力。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認為:“一個品牌就是在某些方式下能將它和用于滿足相同需求的其他產品或者服務區別開的一種產品或服務的特性”。打造文化產業繼續教育精品,必須引入市場營銷理念,具備品牌營銷思維,建立品牌營銷機制。將先進的繼續教育理念和市場營銷理念相結合,根據文化產業市場需求,設置繼續教育內容,突出實用性、前沿性,采取現代科技教學手段,運用營銷模式進行綜合運作。同時,要充分依托文化產業特色學科,深度挖掘文化產業行業有代表性的,市場緊缺的精品化項目。
二、結語
目前,文化產業行業缺乏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大部分從業人員只懂技術,不懂經營管理和項目運作。比如媒體行業,據調查,三類人才非常緊缺:一類是傳媒業的領頭人物,像媒體企業家或出版人,屬于媒體行業的高管和行業推動者;二類是媒體創意專業人才,包括傳媒策劃專家、傳媒市場研究專家、傳媒市場項目運營專家等;三類是傳媒管理人才,包括人力資源專家、財務專家、媒體管理管家等。文化產業行業的從業者應該樹立繼續教育觀念和終身教育理念,而作為文化產業類高校,更應該立足文化產業市場,立足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特點,穩定發展文化產業類學歷繼續教育,拓寬文化產業行業非學歷繼續教育業務,在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高端培訓服務上狠下功夫,加大力度,著重培養文化、經濟、管理能力兼備的高級文化產業人才,文化產業行業中層人才與文化產業類基礎層人才,形成多層次文化產業類繼續教育服務體系,構建靈活開放的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另外,文化產業類高校要結合自身優勢,把握發展機遇,加大與區域、行業、社區合作,開展文化產業類人才繼續教育工作,促進產學研一體化;同時,加大與文化產業行業各企業單位緊密聯系,資源互補、無縫對接,為從業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服務。“終生教育是促進各級各類繼續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滿足個人多樣化學習和發展需要,以寬進嚴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不同類型學習成果互認和銜接等制度有機聯結的終身學習‘立交橋’體系”。只有在以終身教育為前提下,繼續教育才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總之,文化產業類高校應把握機遇,創新理念,將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將文化產業專業特色與繼續教育資源結合,引入現代企業經營理念,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構建健全的繼續教育管理體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行業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推動文化產業人才繼續教育科學地、又好又快地發展。
作者:李竺蔚單位: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