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安慶教育品牌在和諧中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總結過去,是為了探索明天。年去歲來,欣逢全省首屆中小學校長論壇在宜開壇,我市教育的地方名片亦將以現場版的形式走進數百名與會代表的視野。我們試圖記錄下2007年的安慶教育生態,并將目光更多地投向教育內部。驀然回首,見證溫暖與和諧。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盛華仁來我市進行義務教育執法檢查;教育部領導陳小婭、田淑蘭分別蒞臨視察;省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程藝也親臨安慶考察;《光明日報》頭版推廣“中學教師進大學講堂,大學教師進中學課堂”經驗;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創新論壇在安慶召開,《人民教育》12萬字出??匕跬平槲沂邪嘀魅喂ぷ鹘涷?;北京等市在2007年都派教育考察團到我市考察……關懷和肯定,是鼓勵也是鞭策。而高舉旗幟、科學發展也正是安慶教育向著“打造教育品牌,建設教育強市”邁進的有力保證。我們滿懷期待,安慶教育在2008奧運之年呈現新的精彩。
2007年,是安慶市切實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之年,是安慶市教育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教育發展之年,是教育部門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作為推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之年,而他們以實際行動書寫的教育為人民服務的燦爛篇章便是這一年的最好見證。
這一年,關于教育的眾多舉措將在今后的較長時間內,決定和影響著安慶教育的走向,這一個一個的舉措分明是一個個鮮活的細胞,對它們進行“立體的掃描”和“深層的透視”,我們必定會從中發現所隱含的生命信息和密碼。破譯它們的目的,是期待著你我從中都能有新的啟迪和發現。
亮點一:
義務教育,讓我們端起免費“早茶”
[實例]2007年3月4日,桐城市里仁小學開學,一位魯姓家長帶著上三年級的孩子高高興興地到學校報到。2007年春季起,我市實行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雜費的政策讓這位靠種地持家的家長喜上眉梢,“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彼f。雖然一年才省下200元,但孩子還要上4年小學,加起來就是800元,再加上3年初中的雜費,對于一天才賺十幾元的他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幫助。
[鏈接]今年春季開學以來,我市對義務教育階段1994所小學的499722名學生(其中城市50所,38793名學生)、350所初中的328695名學生(其中城市22所,25475名學生)全面實施免除學雜費,覆蓋率達100%;免費提供小學155338名學生、初中77442名學生(其中城市低保家庭771名、初中1190名學生)教科書;補助農村困難家庭小學2746名、初中20056名寄宿生生活費。
[點評]這位家長的喜悅,并不是他一個人的喜悅,而是每個農村家庭喜上眉梢的一個縮影。從這一天起,經歷多年的“收費教育”,終于吃了它最后的“晚餐”,義務教育首次端起了它的“早茶”。從中我們可以觸摸到政府優先發展教育,堅持教育公益性質,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并深得民心的脈搏。它充分證明了一個民族顛撲不破的教育理念——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
亮點二:
構筑共同體,促學校間均衡發展
[實例]“城里來親戚了”。新洲鄉中心學校的老師們目前又迎來了安慶市華中路第一小學的送教團。結對以來,這兩所城鄉學校的老師時刻保持著教學交流。在面對新洲鄉中心學校這所農村學校時,華中路第一小學充分發揮自己的信息技術優勢,兩校教師采用“一對一”幫扶,一所特色學校很快變成了兩所。如今,新洲鄉中心學校的鄉村老師也能運用信息技術給孩子們上課了,老師們還聯合給學校建了一個校園網,兩校教師共同利用網絡平臺,各自不出門照樣交流教學、暢通信息。
[鏈接]少一些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2007年,我市把工作的著力點進一步放在了統籌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上,把發展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強化薄弱地區、強化薄弱學校、強化薄弱環節上,放在了統籌各級各類教育上,放在了統籌教育的速度、規模、結構、質量上,集中力量做好統籌的文章。安慶六中并入安慶二中,采用統一的管理機制,人財物統一管理、統一調配,實現了真正的整合。安慶一中與安慶五中聯辦高中班,實現了教師互派,資源共享,共同提高。同時以地域為紐帶,實力相當的學校進行區域間“弱弱聯手,形成共同體”?!耙煌卸⒁煌腥逃龓头龉こ獭毕蚩v深推進,市育局明確要求每所城鎮學校必須扶持一所薄弱學校,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攜手并進。通過抓統籌,拓展優質教育資源,推進了教育的和諧均衡發展。
[點評]體現教育公平,實現均衡發展,必由之路是摒棄學校單打獨斗的“爬坡式”的發展模式,代替以名校為龍頭整合資源的“電梯式”發展模式。相對薄弱的學校是“電梯上的乘客”,搭乘名校這架“電梯”,走出一條成本最低、風險最小、成效最大的發展優質教育之路。同時變“輸血”為“造血”,讓弱校與名校攜手,資源共享,共同提高。構建教育均衡發展共同體的有益嘗試,有效地縮小了城鄉教育之間的“剪刀差”。
亮點三:
“雙進”,謀大學與中學問的雙贏
[實例]2007年12月18日下午,安慶師范學院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安慶一中校長周詩長以詩一般的語言、拉家常式的親切方式作了題為“人生從坎坷中收獲美好,教育從平凡中收獲幸?!钡木蕡蟾?,展示了安慶一中的輝煌歷史和他個人作為教師坎坷的成長經歷,贏得了大學生的陣陣掌聲。在此之前,安慶市12名中學教師參與到了安慶師范學院“微格”教師技能訓練中,擔當大學生模擬上課的評委和指導教師的職責。
[鏈接]2007年3月,安慶師范學院和安慶市教育局簽署了一份中小學教師進大學講堂,大學教師進中學課堂的“雙進”工程協議。根據“雙進”工程協議,安慶師范學院和安慶市教育局本著加強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開展名師互聘、干部互派、師資培養、教科研合作、教改互動等系列活動。如今,安慶師范學院和安慶市各中小學聯合開展的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活動總是匯集著高校教師、中小學教師、高校學生三支隊伍,本著互補和學習的精神來共同研究、落實。除了定期與中小學教師共同開發、研究課題外,高校的專家、教授也給了那些常年奔波在一線的教師們更多“充電”的機會。
[點評]“相互打開教育的大門,開辟高等師范和基礎教育之間的通道,不僅把基礎教育的職前教育前移,而且通過資源共享、理念互融,為融合教育尤其是薄弱學校的融合教育提供了師資、科研和平臺的支撐?!p進’工程其實就是教育界的雙贏工程?!卑矐c市教育局局長江興代如是說。
亮點四:
實踐,為素質教育求解
[實例]宿松縣松茲小學學生吳家樂最近成了學校的大明星,他自己也整天樂呵呵的。去年12月14日下午,在安慶市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儀式上,他發明的“不纏繞旗桿”獲得了一等獎。安慶市委副書記、市長朱讀穩為他頒發了親自簽名的市長獎證書和3000元獎金,并勉勵他“好好學習,長大做科學家”。
[鏈接]科技創新教育只是我市蓬勃開展的素質教育的一個縮影。我市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為重點,在德育課程體系建設、德育管理機制、德育評價制度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形成了“德育無小事,事事皆德育;德育無閑人,人人皆德育;德育無空地,處處皆德育”的濃厚氛圍。舉辦了以“教育,怎樣關愛生命”為主題的教師沙龍,啟動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提高了中小學生抗挫能力。開展了“百萬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航空航海、藝術展演、黃梅戲藝術進校園等活動如火如荼,極大促進了青少年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為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市教育局嚴禁中小學非畢業班補習補課,同時對學生的評價制度和招生制度進行了改革,不再以分數作為唯一衡量標準,注重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高中招生重要依據。2007年我市高考再創輝煌,全市2.6萬考生達本科線,??埔陨线_線率為91%。太湖中學學生黃一舟和安慶一中學生王禾分別為全省文科、理科第二名。
[點評]讓實踐為素質教育求解,用結果為素質教育求證,從而使素質教育開展得熱烈活潑、生動有效,不僅看得見、摸得著、而且推得開。那些“說不通的社會傳統觀念”、“繞不過的評價升學機制”、“理不清的媒體炒作”等困擾因素等都一一迎刃而解,全市素質教育開始從規模走向內涵、從外圍走向核心,呈現出一派盎然生機。
亮點五:
班主任工作,唱響全國
[實例]芳菲四月,春意濃濃,去年4月20日上午,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創新論壇在我市隆重舉行。傅國亮、任小艾、江興代、黃靜華、楊瑞清、高金英、竇桂梅等全國著名的專家學者先后作了精彩的專題報告,來自全國各地的700多位基礎教育工作者在論壇上放飛思想、碰撞智慧、溝通心靈,交流經驗,分享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
[鏈接]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我市積極探索班主任工作新途徑、新方法,明確了班主任任職資格,把好入門關;打造了一支骨干班主任隊伍,用骨干班主任帶動其他人發展;開展了班主任培訓工作,定期展示優秀班主任工作成果,為優秀班主任宣傳亮相、構建發展平臺;普遍建立班主任成長記錄袋,幫助班主任積累反思經驗;建立了科學的班主任評價制度,評價突出整體性、發展性、互動性。為切實保障班主任的權益,各地各校普遍提高了班主任津貼,適當減少了班主任的學科教學任務,對工作業績突出的班主任進行及時表彰和獎勵,同時積極爭取社會各方面對班主任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點評]如果說一所學校是一座大廈的話,那么班主任就是這座大廈的奠基之石。既要做教學工作,又要開展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身上承擔著眾多的職責,其中更重要的是學生的信賴、家長的期望、社會的責任,因此保障班主任的權益,減輕班主任的負擔,促進班主任的發展,不僅是教育部門的職責,更是全社會的職責。
亮點六:
隊伍建設,挺進縱深地帶
[實例]去年9月10日,教師節,從全市5萬多名教師中挑選的30位名校長、名教師在全市教師節慶祝大會上,莊嚴地從市委書記韓先聰、市長朱讀穩手中接過“安慶市名校長工作室”、“安慶市名師工作室”的銜牌?!肮ぷ魇也粌H是掛個牌子,關鍵是要工作,是要怎樣工作,為誰工作,我深感責任重大”,桐城實驗小學特級教師許思啟會后說。從此,每天下班回家在網上同時給幾位教師“講課”成了許老師的習慣。
[鏈接]2007年是我市師德建設提高年,鞏固發展了師德建設年成果,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精神生命成長的引路人。建立健全了“教師隊伍管理制度”、以師德為重點內容的“年度考核制度”等,從機制上規范教師的師德行為。廣泛開展了“廉潔從教,從我做起”大討論。全市開展了中小學教師業務競賽暨第三屆“教壇新星”評選活動,共評出首屆市直“教學能手”209名和500余名市級“教壇新星”。
岳西縣、大觀區等縣(區)開展了“千人評師德”和學生評教師、教師評校長、社會評學?!钡然顒?。望江縣將師德建設建章立制與人事制度改革相結合,太湖縣設立了“師德舉報箱”,迎江區在全區選派了42名教師和校長參加了支教,幫助鄉鎮培訓教師600余人(次)。
[點評]學校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我市正確把握了學校規模擴張和質量提升的關系,讓教學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心工作,多管齊下抓教學工作,成了我市各校在經歷學校硬件建設大發展后的必然選擇。市教育局進一步加強了學校教學工作和教育質量的監控,加快教育工作重心的轉移,以質量為核心,著力提高教育質量,著力提升辦學水平,讓更多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將成為所有學校和教師追求的目標。
亮點七:
教育幫扶,撐起又一片藍天
[實例]2007年8月31日,對朱正東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安慶市貧困大學生助學金首發儀式上,他獲得了4000元的助學金?;叵肫饎偨拥酱髮W錄取通知書的情景,他說:“當時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真不知道怎么辦好,‘上’還是‘不上’?學費如何籌措?這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這筆助學金,解了我燃眉之急,使我能夠順利跨入大學之門。”
[鏈接]朱正東是我市“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首批資助的185名大學生之一。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畢業生考取大學后順利入學,我市2007年設立了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首批185名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每人拿到了4000元助學金。市教育局致力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救助體系。大力提倡、宣傳幫困助學工作;建立并完善了家庭困難子女學雜費減免保證金制度;通過與新聞媒體及社會各界合作,塔建平臺,促成結對幫扶貧困學子;積極爭取外援項目,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建立了城鄉支教制度,大力開展了“萬名教師義務送教進家庭、進社區”活動,讓貧困學生家庭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影響大,效果好。此外,安慶一中的“宏志班”、安慶八中的“希望之星班”、安慶二中的“愛心援助站”、懷寧江鎮初中建立的“愛心助學基金”等,為貧困生撐起了一片藍天。
[點評]和諧離不開關愛。對于一個個需要關愛的貧困學生、弱勢群體來說,精神或物質上的幫助,無異于雪中送炭。一份力所能及的關愛,不僅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更為一個家庭帶來了希望,教育也因關愛而崇高,而溫暖。
亮點八:
廉潔文化,校園內的清新之風
[實例]2007年1月19日,安慶市中小學“廉潔文化進校園”師生書畫作品展開幕,近600幅作品圍繞主題,或大氣磅礴,或曲徑通幽,給宜城的寒冬帶來了暖暖春意。去年9月18日晚《安徽新聞聯播》,播音員以充滿深情的語調播報了安慶市推進廉潔文化進校園的新聞,引起強烈反響,各地參觀學習者紛至沓來。
[鏈接]2006年7月,安慶市教育局啟動了“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兩年來,通過“師德樹廉、教育倡廉、活動興廉、社區傳廉”等形式,積極倡導廉潔文化。編寫了廉潔文化鄉土教材,編輯了“敬廉崇潔”格言警句手冊。各校將廉潔文化教育納入總體教學計劃,注重從學科課堂教學浸透,開展了師生演講、主題班會、廉潔教育講座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我市中小學“廉潔文化進校園”教育活動成果初顯,生機無限,黨員干部的廉潔意識和拒腐防變的自覺性不斷提高,“忠誠教育,熱愛學生,勤奮學習,團結合作,廉潔從教,教書育人”的師德師風正在形成,“敬廉崇潔、遵紀守法、誠信做人”的陽光少年沐愛成長。
[點評]蓮,因潔而尊;人,因廉而正。引導青少年從小樹立清廉意識、增強榮辱觀念,這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源頭活水,也為社會的防腐倡廉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