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程系統革新與能力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0引言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信息產業部人事司共同主辦[1],從1994年到現在,先后舉辦了近十屆全國競賽和四屆專題競賽。大賽從一開始就確立了“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為人才培養服務”的宗旨,不斷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1][2]。我校從1997年開始面向全校召集優秀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成績斐然,先后獲得國家一等獎三項,國家二等將五項,山東省一、二等獎勵多項。這些成績對學生的鼓舞很大,要求參賽的學生逐年增多,參與的專業范圍也不斷擴大。參加過電子設計競賽的學生在系統設計、方案論證、整機調試、選用新器件及創新能力與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他們在畢業設計和以后的科研工作中,獨立工作的能力較強,受到了教師和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通過組織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對程體系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的促進作用。
1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促進了電子技術相關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完善
通過組織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及賽前選拔與培訓,發現我校本科生存在理論基礎較好而動手能力較差、參與意識較強而工程素養不足等缺點。這反映出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重軟件輕硬件,也說明現有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急需改革,如:在平時實驗課中,驗證性實驗多而自主設計的實驗少,單科性實驗多而綜合性實驗少,采用傳統的方法多而應用最新的技術少,反映電子技術應用的前沿課程少。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電子類課程體系進行了一些調整和改革。首先在教學內容上,由于新技術、新器件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和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開出了“可編程邏輯器件及其應用”、“電子設計自動化”、“現代電子系統設計”、“條形碼與IC卡技術”等新課程,編寫了教學大綱,經過多年實踐,效果良好,豐富和完善了電子技術課程體系。配合課程體系和電子技術競賽編寫了新的理論教材“電子設計自動化”和實驗教材“電子技術測量與實驗”。在新教材中,舍棄了過時陳舊的內容,引入新的內容,增加了電子線路軟件仿真的內容,使硬件軟件相結合,豐富了實驗手段。新教材還增加了大量的設計性和綜合設計性實驗內容,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實驗教學環節已由單純的“驗證”實驗向“單元驗證、分析設計、系統綜合”實驗相結合的方向轉變。根據新教材構建了模塊化的EDA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具體框圖如圖1所示。其次從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上,明確了實驗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掌握一般的實驗方法和技巧,鞏固已有的理論知識,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事求是的作風。我們將實驗教學內容分為驗證性實驗和非驗證性實驗兩種,并逐步加大了非驗證性實驗的比例。驗證性實驗是依據教學大綱要求預先設計好的,只要求學生按照已知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操作即可,這種實驗方式在基礎訓練階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因為其本身在時間、空間和內容上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自由發揮,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非驗證性實驗因可讓學生自主設計和拓展實驗,從而提高了其挑戰性,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欲望,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是非常有利的。同時對教學方法也進行了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是與教學內容的改革相輔相成的[1][3],競賽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新的內容迫使有相應的教學方法與之適應,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的新課程體系和教材給學生更多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學方法上也應留給學生更多時間,因此,我們將原來的集中實驗教學方法,改為集中實驗與開放實驗、虛擬實驗、分布實驗等多種實驗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實驗模式由過去的單一模式向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模式轉變。我們的開放式教學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即時間開放和內容開放。時間上的開放即在規定了學生的實驗內容以后,學生可以在相當大范圍內選擇完成實驗的時間,這樣學生可以在時間上有較大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內容上的開放是指學生在實驗中除了可以進行規定的實驗內容,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和愛好,選擇規定以外的實驗內容,這樣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通過教學體系、方法的改革與不斷完善,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能給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提供實踐實習的條件和空間,逐步培養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通過實際動手設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本上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促進了實驗室硬件水平和綜合適應能力的不斷提高
電子設計競賽的場地是由參賽學校自己提供的。能否適應電子設計競賽各種題目的要求,體現了該實驗室的應變能力和綜合適應能力。長期以來,由于電子技術各類實驗室的裝置基本上是老三樣(電壓表、信號源、示波器),學生在實驗中接觸不到先進的實驗手段和先進的儀器設備,這個缺陷在常規實驗中的表現并不明顯,但在電子設計競賽惜時如金的場合下就顯得非常突出。誰采用的儀器工具先進、自動化程度高,誰就會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贏得更多的時間,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比如我們在競賽中使用的先進的數模混合型示波器以及數字示波器,受到學生的一致認可,通過多年的競賽,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電工電子學教學中心的實驗室建設起點高,設備先進,為電子競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3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推動了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內容和體系的不斷發展
課程設計是學生相對集中,實踐功能較強,比較能真實反映一個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一項教育教學內容[4]。因此,為了不斷適應電子技術發展的要求,同時也為初步選拔電子設計競賽學生做一個基本參考,整個課程設計體系也要不斷發展與完善。首先從設計內容上,設計的內容不斷更新,難度也不斷增加;其次從軟件設計工具上,隨著電子設計開發工具的不斷發展,通過各種渠道將ispExpert、ispLever、ModelSim、Synplicity等各種流行的仿真軟件及開發工具逐一介紹給廣大學生使用;再次從軟件編程語言上,Able、VHDL、Verilog等多種流行的硬件編程語言都被廣大學生所逐漸熟悉;最后從硬件設計和測試工具上,自主設計制作了小型的“SZD-III型PLD實驗開發系統”、大型PLD課程設計演示儀器、電子競賽系統開發板等。
4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使優秀學生脫穎而出,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電子設計競賽使那些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實踐動手能力強,特別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的學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間。他們不循規蹈矩,不死讀書本,而是積極進取,學以致用,理論密切聯系實際,通過賽前的培訓以及大賽的洗禮,使他們在各方面更加成熟。參賽的學生報考研究生時也受到碩士生導師的青睞,而沒有上研究生的同學在聯系工作時也極受歡迎,不少公司在招聘時深有感觸的說“:像這樣的學生有多少我們要多少”。這些學生的成才,也在低年級學生中產生了良好的輻射作用。對于教師而言,由于我們的課程是面向全校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教學任務比較重,為提高效率,施行的是模擬、數字、電工電子學三門課程教學人員相對固定的方法。每位老師基本上只負責其中一門課程。這樣一來,雖然教師能夠對所負責的這一門課程內容比較熟練,但時間長了對其它兩方面的知識,缺乏必要的聯系,從長遠看,不利于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培養,因為學生將來面對實際的電路系統,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綜合性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綜合考慮問題的思想,這是教學上的一個遺憾。而通過組織教師參加電子設計競賽的培訓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一狀況。教師們在輔導參賽學生訓練的過程中,不但提高了業務素質,而且認識到在教學中貫穿綜合考慮解決問題的思想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5創立了一種實踐中較為成功的大學生學科競賽的培訓內容體系和組織運行模式
經過多屆全國、山東省、學校競賽,根據歷屆電子設計競賽所涉及到的領域,目前已經形成較為合理的培訓體系,培訓內容涉及電子系統設計、EDA、單片機、制作與安裝工藝、功率電子、軟件設計等內容,經過多年實踐,效果良好。同時也創立了一種實踐中較為成功的大學生學科競賽的組織運行模式。
5.1平時積累通過電子技術相關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完善,使得有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能夠獲得一定的經驗積累和實踐機會,使得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設計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5.2擇優選拔在電子設計競賽開賽前,通過報名、筆試、實物制作、面試、推薦等方式擇優選出30-50名學生參加培訓和比賽。
5.3強化訓練培訓開始時,根據歷屆電子設計競賽所涉及到的領域邀請相關教師為學生進行授課,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對相關領域知識有較深入的理解,打好設計基礎,然后由負責老師帶領參賽學生在現有硬件條件下對學生的軟件、硬件綜合設計能力進行強化訓練。
5.4模擬競賽根據現有的硬件設備和條件,盡量節約開銷,選擇合適的可以完成的設計題目,把培訓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利用現有的器件和設備完成一次設計,強化鍛煉并檢驗參賽學生的設計水平和動手能力,并讓學生對真正的競賽有初步的認識和體驗。
5.5合理組合在培訓和模擬競賽期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方面可能會有各自突出的表現,比如有的學生硬件水平很好,有的學生軟件水平很高,有的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很強,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點,并把突出的學生有機的組合成一個整體,保證參賽隊伍的質量和水平。
6總結
競賽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方位考核,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踐動手,是全面素質的培養[1][2][5]。在專題競賽中既培養了學生面對眾多社會需求選擇最佳實施方案的能力,又使學生經歷了由策劃、設計、制造、調試、試用全研制的開發過程,很多學生反映這段特殊學習經歷終生難忘。“通過前期培訓和選拔以及四天競賽,勝讀四年書本”,有不少學生這樣評價電子設計競賽,這種說法不免夸大,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在學生眼里競賽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巨大作用。在該項競賽的引導下,電子技術相關課程已經和正在經歷著一系列調整和改革—優化傳統基礎知識、大膽引進前沿技術、不斷拓寬學生專業口徑、加強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重視創新教育的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