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無錫市以建設區域性職業教育中心和接軌國際的技師大市目標為引領,以加大投入和改革創新為動力,全面推進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大力提升職業教育內涵質量,積極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全市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體系不斷完善,辦學質量不斷提高,服務地方產業升級和城市轉型發展的能力全面增強。
一、無錫市職業教育發展的概況
(一)職業院校基本情況。目前,全市共有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0所(其中省屬4所、市屬3所、民辦3所),五年制高職校和中等專業學校20所(其中省屬1所、市屬8所、縣區屬10所、民辦1所),技工院校14所(其中省屬1所、市屬3所、縣區屬2所、企業辦3所、民辦5所),職業院校在校生(含成人學歷教育)達21萬人。其中有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1所,江蘇省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2所,省示范性高職院校5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5所,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職校12所,省重點技師學院1所,21個基地入選省職業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立項,一批學校和專業被確定為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二)優化中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布局,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通過合并、共建、聯辦、劃轉等多種形式,對職業中學、技工學校、中專學校以及成人學校的資源進行整合重組,市區公辦職業學校由37所整合為17所,校均辦學規模達到5000人左右,真正實現了規模辦學、集約辦學、特色辦學,全市省級以上重點職校招生數達到職業教育招生總量的95%以上。優化職業教育空間布局,高起點規劃建設無錫職教園。2005年啟動建設以來,已累計投入70多億元,建成范圍達6平方公里,已入駐中高職院校8所,師生8萬余人,每年為無錫市和長三角地區培養1萬多名畢業生和3萬名實習生。同時,建成啟用了功能水平先進的無錫市公共實訓基地,中國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中心、亞太經合組織技能開發促進中心在實訓基地落戶。
(三)開展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項目試點,統籌發展中高等職業教育。立足于探索中職、高職、應用技術本科的人才系統培養,積極參加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項目。市教育局組織全市職業院校研究起草中高等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經市政府同意后報送省教育廳審批。2012年,申報獲批“中高職3+2分段培養”“中職與本科3+4分段培養”等13個試點項目,招生計劃近1500人;2013年,申報獲批“五年制高職與本科5+2分段培養”“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高職與本科聯合培養”等28個試點項目,招生計劃近兩千人。
(四)實施職業教育內涵質量提升工程,著力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自2007年起,全市已連續組織實施了三輪加強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專項工程。2007—2009年,每年安排專項經費650萬元,實施職業院校課程、專業、師資“三項建設”。2010年—2012年,每年安排專項經費800萬元,實施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師資、技能“四項提升工程”。強化專業技能教學,建立了全覆蓋、高水平、規范化的技能競賽制度體系,每年舉辦全市職業教育技能大賽,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無錫汽車工程中等專業學校成為全國職業教育技能大賽賽點。
(五)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一是圍繞物聯網、節能環保、生物、微電子、軟件與服務外包、工業設計與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特色冶金、精細化工等傳統優勢支柱產業,加強職業院校相關專業和課程建設,努力實現“育人鏈”與“生產鏈”的有效匹配和無縫對接。二是完成了三批定點企業的認定工作,無錫一汽錫柴、軟通動力、紅豆集團等100家大中型企業被市政府命名為“無錫市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定點企業”,并啟動評選無錫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項目,進一步強化校企合作辦學機制。三是依據全市產業發展布局,推動組建了物聯網、服務外包、商貿物流、數控、旅游、微電子、建設、藝術設計、汽車、焊接等10個市級職教集團。
二、當前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的統籌力度還需要加強。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聯系更為廣泛和緊密,但由于在以往較長時間內對職業教育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認識不充分,導致嚴重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壯大。在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政府、行業、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支持,需要加強統籌協調和整體規劃,通過建立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促進校企合作政策措施等,有效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積極性,形成共同推進職業改革發展的整體合力。
(二)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還需要加大。雖然近年來全市投入了大量財力,全市職業院校的辦學條件和質量水平普遍得到改善提高,但是對照職業教育加快發展的需要,無錫市職業教育投入仍顯不足。全市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撥款標準仍執行省定最低標準,低于蘇州等周邊城市,市屬高職院校的生均財政撥款也比省屬高職院校低。
(三)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還需要提高。在專業設置上,各職業院校雖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專業雷同、同質競爭的現象。一些學校的專業建設定位不準、培養目標寬泛,還不能有效匹配區域產業發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加大力度,學生的創新能力、責任意識、奉獻精神等綜合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民辦職業學校普遍辦學基礎薄弱,有些更面臨難以為繼的生存困難。
(四)職業教育的應有地位還需要確立。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社會上還普遍存在著重學歷、輕技能的傾向。同時由于專業學習上升通道不夠暢通,限制了職業學校學生發展的空間。在用人方面,許多單位把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歷作為報名的門檻,將職業院校畢業生拒之門外,職業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社會上尚未形成崇尚職業技能的風尚。
三、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思考
當前,無錫正處于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要根據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從根本上提高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用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舉措,進一步強化職業教育內涵發展、質量提升,在新起點上構建貫通培養、產教融合、質量保障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活力、服務能力和吸引力,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為無錫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
(一)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布局。適應全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需要,統籌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布局,加快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深入實施國家“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推進中職高職銜接、高職本科銜接以及高職院校省市共建。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支持無錫太湖學院建設一流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推動符合條件的民辦高職院校升格為應用技術本科高校。整合政府、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各方資源,建設混合所有制本科層次應用技術學院。支持高職院校加強品牌專業建設,增強研發實力,密切政產學研合作,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水平。建設開放型職業教育體系。促進職業教育體系內部、全日制職業教育與非全日制職業教育、學歷職業教育與非學歷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與人力資源市場的互通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優化職業教育區域布局。推動江陰市、宜興市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資源建設,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推進無錫職教園共同體建設,實現園區職業院校課程、師資、圖書、設備、場館等資源共享,實現集約化辦學、一體化發展。優化職業教育服務產業布局,圍繞服務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支柱產業,推動區域內職業院校科學定位,提高專業與產業的匹配度,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錯位發展、互為補充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二)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內涵質量。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推進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標準化辦學為路徑,以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為抓手,全面提高職業院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加強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建設。按照“突出優勢、聚焦特色、創新機制、打造品牌”的要求,實施職業教育品牌特色專業建設計劃,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優勢、有特色、實力強、聲譽好的高職品牌專業和對接區域主導產業的現代化中職專業群。加強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建設,逐步形成覆蓋所有專業的中職、高職、應用本科相銜接的課程體系。建立課程內容隨產業發展、技術進步更新的動態調整機制,鼓勵學校開發校本課程教材。完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制度,逐步實現覆蓋所有學校、專業、教師和學生。支持在符合條件的職業院校設立職業技能鑒定站,完善職業院校合格畢業生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辦法。加快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職業院校校長、教師全員培訓制度,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專業實踐的時間累計不少于兩個月。建立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建立真實應用驅動教學改革機制,推行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場景教學、主題教學、崗位教學,實施分層教學制、走班制、學分制和導師制。開展外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建立中職學校學業水平測試制度、技能抽測制度、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制度,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和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調查制度,完善學校、行業、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科研工作,圍繞中職高職銜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教集團建設、專業課程開發、教學方式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等課題開展研究,形成一批教科研成果。
(三)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推進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激發職業教育發展活力。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出資捐資辦學的意見》,擴大職業教育籌資渠道,吸引更多資源向職業教育匯聚。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舉辦民辦職業教育,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辦職業院校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支持公辦職業院校和民辦職業院校多種形式合作辦學,鼓勵民辦職業院校創新發展、辦出特色,形成公辦和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企業開展職業教育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到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比例達80%以上。更大力度深化校企合作。根據國家、省關于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有關法規和激勵政策,研究制定無錫市促進校企合作辦學的具體措施,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探索引企入校、辦校進廠、企業辦校、校辦企業等多種校企合作形式,培育一批校企合作示范項目。打造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將最新技術和設備投到校企共建的實訓平臺,對行業企業投到實訓平臺的技術和設備給予一定經費獎勵。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引導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覆蓋全產業鏈的職業教育集團,支持開展多元投資主體依法共建職業教育集團的改革試點。加大對現有市級職業教育集團建設的支持力度,鼓勵創建國家和省級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
(四)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堅持開放發展職業教育,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優勢,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深化制度創新,營造良好環境,形成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整體合力。完善財政經費投入機制。加大各級政府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地方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按照公辦普通高中2倍的標準提高示范性中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按照生均1萬元的標準提高市屬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發展職業教育,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資金、土地、裝備、技術、人才等多種要素投資職業教育。加強企業落實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政策的監督檢查。建立職業教育經費績效評價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健全支持政策和服務體系。將職業教育納入全市產業發展和城鄉建設規劃,新建城區和各類產業集聚區同步規劃職業教育布局,推動產教融合發展。完善人社部門與有關部門、行業組織聯合年度分行業、分崗位的人才就業狀況和需求預測制度,推動職業教育層次和專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在全社會樹立重視職業教育的理念,樹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技術、尊重創新的觀念,促進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和“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激發年輕人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題研究項目“隱性課程視域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研究—基于高校學生社團的分析”(編號2017SJBFDY28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張超 嚴杰 單位:共青團無錫市委